珠溪園

珠溪園

在享有“東方威尼斯”美譽的青浦朱家腳鎮的東端,有座獨具古典藝術風格的園林珠溪園。這座佔地50餘畝,含水面面積的珠溪園內,綠樹成蔭,環境幽靜,湖水清澄,風光秀麗。金石亭、清華石亭、石拱橋、石駁堤岸、九曲橋、九龍噴泉、假山、長廊等景點錯落有致,相得益彰。珠溪園的景點,除了九曲橋、假山、噴泉等以外,還匠心獨具辟了一個生肖園,園內置有12座石刻生肖象,造型古拙滑稽,富有情趣,每座塑像下面均刻有對該屬相人的個性描述,遊客到此,莫不紛紛尋覓,“對號入座”,饒有興趣地觀看對自己的品述后,有的點頭稱隊,有的搖手否認。這裡、那裡,不時響起陣陣笑聲。

簡介


在享有“東方威尼斯”美譽的青浦朱家腳鎮的東端,有座獨具古典藝術風格的園林珠溪園。這座佔地50餘畝,含水面面積的珠溪園內,綠樹成蔭,環境幽靜,湖水清澄,風光秀麗。金石亭、清華石亭、石拱橋、石駁堤岸、九曲橋、九龍噴泉、假山、長廊等景點錯落有致,相得益彰。珠溪園的景點,除了九曲橋、假山、噴泉等以外,還匠心獨具辟了一個生肖園,園內置有12座石刻生肖象,造型古拙滑稽,富有情趣,每座塑像下面均刻有對該屬相人的個性描述,遊客到此,莫不紛紛尋覓,“對號入座”,饒有興趣地觀看對自己的品述后,有的點頭稱隊,有的搖手否認。這裡、那裡,不時響起陣陣笑聲。

歷史沿革


園址在解放前為蔡氏墓園,園中有河、池和小橋,植松、柏、榆、梅、棕櫚、鐵樹、竹及花卉,解放后鎮人民政府作為苗木培育基地。1957年5月,縣黨政機關及朱家角鎮的團員青年450人參加義務勞動,在園中植樹2000餘株,中共青浦縣委、共青團縣委決定將此地改名為共青公園以資紀念。公園當月即免票對外開放,園中無專人管理。
1976年縣、鎮撥款1萬元,新建園門、部分圍牆及簡易溫室,改名朱家角公園。1984年,公園改由縣建設局園林管理所直接管轄,配專職人員管理,以後縣又投資60萬元全面整修並擴建,建造了四平橋、涼台、紫藤棚、蘑菇亭、兒童樂園等,於1990年1月27日對外售票開放。因朱家角鎮原名珠溪鎮,1990年8月定名上海珠溪園。

建築設計


珠溪園是一座玲瓏剔透、景色優美、輔助設施配套的現代園林建築。設計者匠心獨具,把原來園內的三個圩頭,根據不同季節特點,布置成春園、秋園、冬園三處景點:春園四周池塘,小溪環繞,溪岸邊築有石駁護棚,溪上架有造型各異的四折橋、祥瑞石拱橋、三孔棚架橋、弧形水泥橋、石板小橋等,形成了橋孔中見橋的奇觀,並與秋冬兩園聯成一體,又建有清華亭、石台、石橋等;地面鋪設了迂迴曲折的水泥通道,通向各個景點。園東北有一座假山王立池邊,上有水柱噴射,日夜不息,是為“水簾洞”。公園南部有兒童樂園,分水陸兩處、陸上有電動飛機、電動小火車、單人、雙人電瓶車;水上有雙人、四人划船、電瓶船,每至傍晚或雙休日、節假日,總是吸引了大批兒童。

景點介紹


公園園門在東南角,仿古石牌樓上刻“上海珠溪園”大字,一對石獅蹲立左右。門內東側穿過月洞門為兒童樂園,也稱外園。兒童園內有機動小火車、機動摩托車、唐老鴨轉盤等遊藝設施,並有賞荷亭、蘑菇亭、海女石雕像等景點。
中園為主景區,北面有圍牆與內園相隔,東、南、西三面環水。中園分南、北兩部分,南半部是一個四面環水的小島,東面有橋與外園相通,橋北堍西面建水榭,再西為12生肖院,雕塑造型生動。南半部東面的土假山上有翠雲亭,為全園最高點。北面沿河建長廊,廊兩端向北經祥瑞、祥禎兩座石橋至中園北半部。在兩座石橋之間的河道向北澎大成池灣,將北半部分割成東西兩小區。池灣上建九曲平橋聯兩小區,36對小石獅盤坐於橋欄上,橋上第五曲有怡然亭。池灣中央置九龍噴泉,池面上荷花朵朵。池灣東北疊假山,上有涼亭,中有水濂洞,泉水自洞前瀉入小溪。池灣西南有清華亭和紫藤棚改建的涼台,有一座平橋與外相聯。橋西堍有小庭院,內設茶閣、河廊,擺設許多樹樁和花卉盆景。
公園北部為內園,有月季花圃、溫室以及職工生產區。內園中有一株樹齡150餘年的香樟,樹榦高大,枝粗葉茂。

地圖標識


地址:上海青浦區朱家角鎮祥凝浜路33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