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放映員

公社放映隊的工作成員

公社放映員,是我國70年代特定形勢下由國務院研究決定設立而成的非營利單位-公社放映隊的工作成員,70年代初,為了解決我國農村文化電影宣傳工作的落後局面,國務院下發了[1974]12號《關於認真做好農村電影發展工作的意見》的文件通知,各級政府部門又相繼制訂了具體的實施方案。

先後在75年--77年在全國的每一個公社由公社(鄉鎮)黨委政府代表國家最基層職能部門具體操作,選拔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宣傳能力的優秀人才,統一由文化廳電影部門統一培訓,考試合格,持證上崗,擔任公社放映員,成立了公社放映隊。

按職責要求,全國每個放映隊配隊長一名,配公社放映員為2-3名,有電區為2名,無電區為3名。國家出於人力、財力等多方面的考慮,電影隊由公社黨委、革委直接管理,業務技術、拷貝供應由本縣市政府機關單位《電影公司》管理,從此正式拉開了國家對廣大農村人口通過電影隊普及文化宣傳的序幕。

選拔任用


公社放映員統一由地方政府在民辦教師、退伍軍人中選拔文化程度在高中(當時的地方最高學歷)以上優秀人才調入放映隊,再經過6個月的省辦專業培訓學校統一學習,嚴格考試,合格的學員由省廳統一頒髮帶有文化廳鋼印的正規證件《電影工作證》《技術等級證》《電影放映單位登記證》,並派調到地方電影隊持證上崗工作。

任務和貢獻


公社放映員是一支常年活動在農村第一線的文化宣傳輕騎隊,又是黨在農村各項方針政策的傳播者,他們藉助電影放映的特有機會充分利用幻燈、說唱等多種形式,宣傳黨的文化思想,表彰新人新事,推廣科學種田,提倡計劃生育,在當時拷貝不足的情況下,為廣大農村群眾帶來歡樂,帶來了黨文化思想的洗禮,使基層群眾潛移默化地在歡樂中受到了教育,提高認識,得到了啟發,他們在白天利用自己的特長,舉辦流動展覽,編寫板報,教唱電影歌曲,培訓文藝骨幹,修理廣播設備......他們所做的工作,包羅萬象,遠遠地囊括了幾年後出現的文化員、計生指導員、農科員、水利員、衛生防疫員等等的工作內容。他們付出的是激情和汗水,得到的是省文化廳的一張張的獎狀,貼滿了辦公室,貼滿了家中最顯眼的牆面。
公社放映員常常是一夜轉三村,跋山涉水,從日落奔波到日出,他們勤勤懇懇、兢兢業業地為國家、為人民在這個領域裡拼搏了三十餘年。為我國農村文化宣傳事業和精神文明建設付出了全部青春和汗水,為黨和國家的發展做出常遠意義的貢獻,他們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公社放映員
公社放映員

遺留問題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逐步好轉,公社放映隊所取得的成就和放映員的生活狀況引起了上級部門的關注,從八四年開始下發關於公社放映員的中央文件,要求地方解決放映員編製問題,到二0一三年還多次下發文件,一直強調解決鄉鎮(公社)放映員的編製待遇問題,並且幾次具體擬定了解決的標準,可是由於上下兩級部門運作不力,基層部門的瀆職怠政,買賣編製,致使這一政策在全國大範圍內根本沒有落實(只有少數地方執行了中央文件)。在此期間的九十年代初,其它宣傳方式的出現,使國家對電影宣傳隊的依賴開始降溫,鄉鎮放映員(非農業戶口)不得不一面從事文化宣傳工作,一面租種農民土地(許多地方的鄉鎮放映員村裡按“市屬戶”不給責任田),此時期因文化部與廣電部的權利職責交接不清,公社電影隊成為了沒有管的單位,鄉政府也將這個“非營利性單位”視為雞肋,採取大撒手的管理方式,找的緊了管一管,找的不緊沒人管,鄉政府大院內放映隊的辦公室陸續被其他人員佔據,在此期間鄉政府的其他與放映員相同情況的八大員相繼進編轉正,鄉鎮放映員一直向上尋求主管部門接收。市場經濟的轉化,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使得各級政府對農村電影文化宣傳事業的職能和作用逐步淡漠,在這種情況下,這樣鄉鎮電影隊並沒有完全消失,一些過去的功臣在苦苦掙扎中繼續著農村電影宣傳工作,直到今天。

重要意義


原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童剛局長在西部地區農村電影工作會議上感慨地說:“農村電影放映員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傳播者,在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六、七十年代從事放映的鄉鎮放映員,他們是我國農村電影的開拓者,幾十年來,這支農村電影放映的骨幹力量,常年堅守在電影放映一線,為了讓廣大農民群眾看到、看好電影,他們不辭勞苦,跋山涉水,為我國農村電影事業的發展做出了無私的奉獻,在新中國電影發展史上佔據著重要的歷史地位。妥善解決農村電影放映員的歷史遺留問題,使他們能夠享受到國家"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惠民政策,這充分體現黨和政府以人為本、構建和諧社會的執政理念,對維護黨在廣大群眾中的威信與形象,保障廣大農村放映員的基本權益,維護社會穩定,對加快實施農村電影放映工程都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局長童剛講話摘要)”最近幾年,我國城鄉人民生活得到顯著的提高,文化娛樂在現代人的生活中佔據了非常重要的位置,電影技術的數字化革命和電影發行院線化的改革,使我國很快成為令世界矚目的電影大國,電影發行收入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農村電影數字化公益放映工作全面展開,廣大城鄉人民群眾充分享受的改革開放的可喜成果,而原鄉鎮70年代的老放映員,作為新中國農村電影的奠基人,卻被遺忘在春天的角落裡。

最新進展


2009年鄉鎮放映員的遺留問題,得到了國家有關部門和中央領導的高度重視,最近,國家各部委包括廣電總局,信訪、財政、人事、計劃等有關部門,專門召開了解決鄉鎮放映員遺留問題的聯席會議,並通過國家廣電總局對全國各地的70年代的鄉鎮放映員進行了三次全面細緻的摸底,包括鄉鎮放映員的人數、工齡,年齡,技術等級等等,為下一步全面徹底地解決鄉鎮放映員的遺留問題邁出了可喜的第一步。
2012年6月出台的解決公社放映員歷史遺留問題的文件
中新網6月20日電,6月3日,國家廣電總局、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財政部聯合向全國23省、5自治區、4直轄市人民政府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發出《關於妥善解決鄉鎮(公社)老放映員歷史遺留問題的指導意見》。
文件指出,從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從事電影放映的鄉鎮(公社)老放映員,常年堅守在電影放映一線,為我國農村文化電影宣傳事業的發展和滿足廣大農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做出了貢獻。目前這批放映員年事已高,其生活待遇、社會保障等問題日益突出,妥善解決這些問題對於保障鄉鎮(公社)老放映員的基本生活權益,維護社會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經國務院同意,就妥善解決鄉鎮(公社)老放映員歷史遺留問題提出指導意見。

老放映員問題


一、基本原則
要堅持“尊重歷史,保障民生,明確責任,確保落實”的基本原則,妥善解決鄉鎮(公社)老放映員的保障和生活困難問題。
二、政策措施
鄉鎮(公社)老放映員歷史遺留問題以納入國家現行社會保障制度為主、多種途徑解決。各地要積極引導和鼓勵鄉鎮(公社)老放映員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按規定對符合條件的鄉鎮(公社)老放映員繳費給予補貼,對符合待遇領取條件的老放映員按月發放養老金。地方政府還可以採取補助等多種形式,妥善解決好鄉鎮(公社)老放映員的保障和生活困難問題,具體辦法由當地政府結合實際情況研究制定。
對身體健康、未滿60周歲,尚有工作能力的鄉鎮(公社)老放映員,經培訓取得農村電影數字放映資格證后,應優先上崗;對於其子女,有從事放映意向且具備農村電影數字放映資格的,亦應優先考慮安排。
對喪失勞動能力,家庭生活確有困難的鄉鎮(公社)老放映員,各地政府應當通過城鄉低保、臨時救助等社會救助政策,幫助其解決基本生活困難。
三、適用範圍
本指導意見所稱鄉鎮(公社)老放映員是指:凡1993年12月31日(含)之前,曾被鄉鎮(公社)正式選用的農村電影放映人員,且持有“三證”(電影放映人員證、電影放映技術資格證、電影放映單位登記證)中的一證,或能提供當年被鄉鎮(公社)以上人民政府主管部門選用的有關文件的人員。
四、加強組織領導,確保政策落實
(一)加強組織領導。解決鄉鎮(公社)老放映員歷史遺留問題的責任主體在地方,按照建立政府間事權與財力相匹配的財政體制改革要求,地方政府要切實擔負起責任,高度重視鄉鎮(公社)老放映員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工作,將其列入議事日程;要進一步增加責任感、緊迫感,紮實穩妥推進此項工作。
(二)制定實施方案。各地要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實施方案,進一步細化相關政策措施,制定和完善鄉鎮(公社)老放映員的資格認定辦法,確定工作流程。
(三)確保政策落實。各地要按照本指導意見要求,採取有效措施,進一步加快工作節奏,加大工作力度,確保解決鄉鎮(公社)老放映員歷史遺留問題各項政策的落實。對工作中發生的違法違規行為要及時糾正,並堅決依法依規追究責任、嚴肅處理。
國家廣電總局、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財政部將認真總結推廣各地有益經驗,適時聯合組織專項督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