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石塔的結果 展開

石塔

風景

石塔有兩處。一處位於澳大利亞,一處位於山西榆社縣。兩處皆是風景優美,當地政府發展為旅遊產業。

山西榆社鄧峪石塔雕刻於唐開元八年(720),高3.2米,圓座方柱形,自下而上由底座、塔身、塔檐、塔剎四部分套合而成,其雕刻精美,對研究唐代佛教藝術與雕刻藝術等具有重要價值,1965年公布為首批山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澳大利亞石塔


17世紀時,來往於歐洲和東印度之間從事香料貿易的荷蘭水手,是首批看到並繪製澳大利亞海岸線的歐洲人。
在現今西澳大利亞的楠本國家公園的區域內,荷蘭人的地圖標示出了一處沙丘遍布的沙漠,當時他們以為沙丘上的奇形怪石是城市的廢墟。
實際上,這些石塔完全是天然形成的。這裡有數以千計的石灰岩柱,有些呈針狀,其他的更像帶有粗鈍或圓形頂部的石煙囪。最高的有5米,最寬的也達2米。
科學家們過去曾認為它們是林地變成石頭的遺跡,而如今卻一致認為是由挾帶沙粒的風吹蝕而成的。
眾石塔之間散布著數以百計的鉛筆狀或小樹枝般的物體。它們並不是石頭,而是一種稱為“根石”的植物化石的根部。在沙丘里還發現了外形像蛋的化石。但實際上它們是一種象鼻蟲的蛹殼。人們時常可看到甲蟲成蟲從一端的孔中爬出。

榆社縣石塔


榆林縣石塔建於北齊年間,位於榆社縣城西北40公里楊家溝村西果老峰。
據傳此地為張果老得道之處,故名果老峰。峰頂有石槽,半山之中有直徑約10米的凹地,名為驢打滾。
石塔建在峰頂之上,塔身呈方形,通高3.53米,由整塊麥礬石鑿成,束腰厚10公分,頂略平,分為四層,每層四面雕龕,龕內雕有佛、菩薩、弟子像數尊(自上而下,南北向為三、三、二、五尊,東西向為三、三、三、五尊)。除侍者外均置於平台之上。石塔四周有巨石三塊,西北一塊高2米,長2.5米,一側刻有“僧皇”二字。一側刻有“大齊天統三年四月州日立”等。是研究北齊雕刻和建築藝術的珍貴實物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