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身洞
國家4A級風景區
真身洞位於南鄭縣金華寺東約一公里處。此龕洞口高2.00米。下寬1.60米,深11.20米,真身洞原有佛教殿三大院,八大殿,隨山勢排列。惜於一九七二年被拆毀。現存碑刻二通,其一刻立於嘉慶磚瓦十三年(1818年)。《褒城縣誌》記載:“真身洞在金華山蝦蟆石之南,從石門委蜿而入,內空而坦,真身飾以金,傍崖之龕。
蛤蟆石(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
據《褒城縣誌》記載:“真身洞在金華山蝦蟆石之南,從石門委蜿而入,內空而坦,真身飾以金,傍崖之龕而座。中有佛殿三楹,林木蘢蔥,澗流潺潺,最為勝。”相傳清朝乾隆年間,城固縣今張瑞清政愛民,一年遭大旱,饑民遍地,屍骨遍野。勞苦大眾都徘徊在飢餓和死亡的邊緣,而朝廷仍不減稅賦。遂召集鄉紳勸賑救災,遭到部分豪門抵制,誣陷他招兵謀反。張縣令為救萬民於水火,開倉放糧,拯救無數性命,而後他棄官來此洞中,端座死去,屍身卻完整無腐。貧困百姓奔走相告,前來探望膜拜。后張縣令家室找到此處,但見縣令已然端坐羽化,眾人萬分悲痛。其妻曰,今相公已故,妾不忍屍身留於此處,如真得道成仙,妾以針刺,有血冒出,為真神也!遂后其妻拿縫衣針刺於縣令手臂等處,說說來也奇,多年後的不腐乾屍竟然冒出串串血珠,大家驚呼:“真神也!”眾人皆跪地伏拜。後來周圍的人們為了紀念這位縣令,就依傍山洞建了寺廟,並加以金飾尊這位縣令為真神,早晚供奉,備受香火。因真神菩薩肉身在此,故名曰“真身洞“,也有人叫”真神洞“。
最美油菜花(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
真身洞景觀(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
長壽洞(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
改革開放后,當地鄉民在寺廟原址的基礎上,恢復了一些廟舍和道路。1990年後逐漸恢復了洞內被毀廟宇,興建觀世音菩薩殿、藥王菩薩殿,以及真身菩薩殿。經過大量佛事研究人員考證,和當地高齡鄉民回憶,最大限度地恢復昔日舊貌。洞口左側“藥王殿”塑藥王菩薩佛身,洞口右側“觀音殿”塑觀世音菩薩佛身,洞下二層正殿——“真身殿”塑真身菩薩佛身。經過2、3年的復原工作,后經得道高僧加持,給各尊菩薩裝臟、開光,於1992年盛世重光。
迎雷嶺
洞內各尊菩薩(圖片來源網路,感謝原作者)
寺內景緻
三清祖師
每年農曆6月23,是真神爺的生日,也是真身洞的正廟會,四面八方的香客將整個山頭擠得滿滿當當,陝西本省的,還有四川一帶的信徒,不遠千里前來頂禮膜拜。城固縣的當代後世香客每逢此時,都不約而同提前幾日來到廟裡,為真神爺舉辦慶典。一則是感恩之心,二則是祈求保佑國泰民安、風調雨順。
自恢復建寺以來,感謝各方信徒、居士以及政府支持,功德無量!恢復后歷任主持為:門居士、白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