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體清文鑒

五體清文鑒

中國清代官修的以清文鑒命名的辭書。滿文、藏文、蒙古文、維吾爾文、漢文5種文字對照的分類辭彙集。編撰者和成書年代不詳。有人估計完成時間為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前後,刊成時間不早於1805年(嘉慶十年)。

目錄

版本


《御制五體清文鑒 》是以《 御制增訂清文鑒 》為藍本,在《御制四體清文鑒》滿文、藏文、蒙古文、漢文對照辭彙的基礎上,加上維吾爾文而成,並增加和替換了少數詞。詞按意義分類。正編 32卷,分36部、292類、556 則,收詞17052條;補編4卷,分26類、71則,收詞1619條;共收詞18671條。5種文字的次序是滿文、藏文、蒙古文、維吾爾文、漢文。其中在藏文欄下附有兩種滿文注音,一種叫切音(用滿文字母逐個轉寫藏文的字母),一種叫對音(用滿文字母為該詞標音)。在維吾爾文欄下,附有“對音” 。因此5種文字共有8欄。1957年,民族出版社根據故宮博物院所存抄本分3冊影印出版,題名《五體清文鑒》。1966年,日本出版了用拉丁字母轉寫的《五體清文鑒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