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斜視

內斜視

內斜視是指視軸有向徠內偏斜的一種水平性斜視。內斜視是最常見的斜視類型,約佔兒童斜視的一半以上。內斜視的病因分為神經源性、解剖因素、機械因素、屈光不正、遺傳或調節因素。其中調節因素是引起內斜視的最常見因素。根據融合功能受損程度分為內隱斜(有內斜趨勢但能被融合機制所控制);間歇性內斜視(間歇地被融合機制所控制);顯性內斜視(不能被融合機制所控制)。根據臨床上表現不同,內斜視分為假性內斜視、內隱斜視、共同性內斜視、非共同性內斜視內斜視與繼發性內斜視。假性內斜視一般不處理,可行內眥成形術改善外觀;有癥狀的內隱斜視採取保守治療;對於共同性內斜視的主要治療方法是採用光學矯正消除調節因素,治療弱視,手術矯正;非共同性內斜視與繼發性內斜視的治療方法是首先處理病因,手術矯正眼位,斜視角度較小者可通過三稜鏡中和復視。不同的內斜視對視覺影響不一致,一般認為生命早期出現內斜視者導致單眼抑制與弱視,5歲后發病可以有復視癥狀。內斜視一般經過手術矯正可以矯正眼位。

就診科室


● 眼科

病因


● 假性內斜視是外觀上的錯覺,是正位眼。常見肥胖、鼻樑過寬、內眥贅皮或瞳距過小等。
● 內隱斜視主要病因是解剖異常、遠視未被矯正致過度調節與神經性集合衝動過強等。
● 共同性內斜視的主要病因包括遠視未矯正和外展融合不足、調節和調節性集合之間的異常聯帶運動、神經支配異常、融合功能受到破壞等。
● 非共同性內斜視的病因有外傷、顱內炎症、腫瘤與出血等致使外展神經麻痹,甲狀腺相關性眼病或眶壁骨折使內直肌受累,高度近視導致眼外肌走向改變與退行性改變。
● 連續性內斜視是因外斜視手術過矯所致,殘餘性內斜視是由於斜視手術欠矯或術后複發。單眼視力低下使融合功能受損壞而導致知覺性外斜視。

癥狀


● 內隱斜視有視疲勞、復視等癥狀。
● 調節性內斜視斜視角度不穩定,戴鏡后眼位獲得正位,出現間歇性復視或視疲勞。
● 先天嬰兒型內斜視發生在出生6個月內,可伴有弱視,垂直性斜視與眼球震顫。可有家族史。
● 外展神經麻痹主要表現為復視,眼外展運動受限制。

檢查


● 確診內斜視需要進行遠近斜視角度測量,眼球運動檢查,屈光度檢查、雙眼視功能檢查、牽拉試驗與影像學檢查。

看近與看遠斜視角度測量與AC/A值檢測

● 利用交替遮蓋聯合三稜鏡中和法測量看近與看遠斜視角度測量。分別測量戴鏡前後斜視角度。分別測量第一斜視角(健眼注視時的斜視角度)與第二斜視角(患眼注視時的斜視角度)。可利用同視機測量9診斷眼位的斜視角度。計算AC/A比值。

遮蓋試驗、眼球運動檢查與牽拉試驗

● 分別行交替遮蓋與遮蓋去遮蓋試驗,單眼運動以及雙眼同向運動檢查。分別做主動牽拉與被動牽拉試驗。

雙眼視功能檢測

● 利用Worth 4點燈或Bagolini線狀鏡檢測同時視功能,同視機與立體視覺圖分別測定融合範圍與立體視銳度。

診斷


● 醫生根據病史,典型的臨床表現可診斷本病。
● 先天嬰兒型內斜視為生后6個月內發病,不合併明顯屈光異常,斜視角度大而穩定,交替性斜視則無弱視,假性外展限制,可合併下斜肌亢進、DVD、眼球震顫等。
● 屈光調節性內斜視發病年齡約為2歲半,有中度或高度遠視性屈光不正,散瞳或戴鏡可以矯正眼位。非屈光調節性內斜視的斜視度看近大於看遠≥15PD。看遠時可以為正位。部分調節性內斜視散瞳或戴鏡后內斜度數減少,但不能完全矯正,可有弱視。非調節性內斜視常在2歲以後出現,無明顯調節因素,單眼斜視可合併弱視。
● 外展神經麻痹表現為復視,第二斜視角大於第一斜視角,眼球外展受限制,伴有面轉向患側,視線向健側的代償頭位。
● 甲狀腺相關性眼病有發育於成年女性,有甲狀腺功能亢進表現,眼外肌肥大,伴有眼球突出、上瞼退縮及遲落,被動牽拉試驗陽性,甲狀腺激素水平升高。
● 高度近視性限制性斜視表現為近視度數超過-15.00D,中老年多見,眼位呈固定性內下斜,被動牽拉試驗陽性,伴有鞏膜后葡萄腫。
● Duane眼球後退綜合征Ⅰ型常表現為患眼內轉時眼球後退,瞼裂變小,眼球外展受限,伴有內斜視,被動牽拉試驗陽性。Möbius綜合征表現為外展神經或外直肌發育不良,眼球外展不過中線,伴有面神經麻痹,牙齒缺失以及四肢畸形。

鑒別診斷


● 本病屬於斜視的一大類型,無需與其它類型斜視進行鑒別。

治療


● 保守治療:首先要矯正屈光不正,消除調節因素,積極治療弱視。
● 手術治療:內斜視的非調節性成分以手術治療為主。急性突然出現的內斜視應進行神經科等檢查尋找並治療病因。如內斜視度數小,可用三稜鏡消除復視;如內斜視度數大,病情穩定后,可以手術矯正。

危害


● 內斜視會導致弱視、單眼抑制與立體盲。
● 急性發作的內斜視出現的復視會影響生活工作。
● 內斜視會影響患者容貌,導致心理自卑感。

預后


● 內斜視一般經過手術矯正可以矯正眼位。部分患者眼位矯正後可以恢復雙眼視覺功能。

預防


● 有內斜視家族史,需要定期檢測眼位與雙眼視功能,做到早發現早預防。
● 提倡優生優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 及時合理矯正屈光不正或弱視,堅持科學配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