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路

古代城市名

徠元至元十三年(1276),設兩浙大都督府,又改設安撫司,十五年(1278)升杭州路。

歷史沿革


至徠元十三年(1276)內附,設兩浙大都督府於杭州,又改設安撫司,十五年(1278)升
杭州路。杭州路治錢塘縣、仁和縣(杭州市),領:錢塘、仁和、餘杭(杭州市餘杭區餘杭鎮)、臨安(杭州市臨安區)、新城(杭州市富陽區新登鎮)、富陽(杭州市富陽區)、於潛(杭州市富陽區於潛鎮)、昌化(杭州市富陽區昌化鎮)八縣和海寧州(浙江海寧市鹽官鎮)。左錄事司:右錄事司:宋設九廂。至元十四年(1277)改置四隅錄事司,泰定二年(1325)並為左右二錄事司,元統二年(1334)復置四錄事司。錢塘縣:上,倚郭[城西南偏]。仁和縣:上,倚郭[城東北偏]。餘杭縣:中。臨安縣:中。新城縣:中。富陽縣:中。於潛縣:中。昌化縣:中。有[穴手]口巡司。海寧州:中。宋鹽官縣。元貞元年(1295)升鹽官州,天歷二年(1329)更名海寧州。本 轄有硤石務。至正二十六年末(1367)朱元璋改置杭州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