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號”恩來星

“淮安號”恩來星

簡介


為紀念周恩來總理誕辰120周年,2016年淮安市人民政府決定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北京神舟航天軟體技術有限公司和淮安市青少年綜合實踐基地聯合立項,南京理工大學與南京索爾航天科技有限公司開展研製“淮安號”恩來星。南京理工大學負責衛星總體設計、部件研製以及總裝與總測等工作,並配合開展航天工程教育課程研發和教學實踐。

衛星作用


“淮安號”恩來星採用兩單元結構,重量2.475千克,結構、電源、通信等分系統採用了南理工廖文和教授帶領的微納衛星研究團隊研製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立方體衛星平台。光學相機由南理工電光學院光電成像與信息處理實驗室自主研製,採用了OV系列高性能CMOS感測器和專用圖像壓縮DSP微處理器進行圖像的壓縮處理,可實現大視場對地成像探測。
該立方體衛星是國內首顆“環保型”衛星,不僅可實現高解析度對地成像、語音轉發等功能,同時將開展基於制動帆技術的主動離軌試驗,這在國內尚屬首次。制動帆採用雙面鍍鋁的聚醯亞胺薄膜,質量約為300g。展開后制動帆面積約為1.2m2。制動帆通過提高衛星在軌飛行過程中所受到的大氣阻力,加速衛星的離軌,避免成為太空垃圾。該裝置在工作過程中不需要衛星進行主動控制,可以依靠自身所儲存的機械能展開。系統質量輕、結構簡單、成本低,適用於快速響應、任務周期短的低軌道立方體衛星。

發射過程


2018年1月19日12時12分,“淮安號”恩來星衛星在甘肅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乘“長征11號”運載火箭順利發射升空。8分鐘后,衛星進入軌道。

意義


紀念周恩來總理誕辰120周年,為了紀念這位中國航天工程的創始者、推動者,是首顆中小學生參與研製的環保科普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