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蘿瀑布

宗璞創作散文

《紫藤蘿瀑布》是當代作家宗璞的一篇散文,選自《福建文學》1982年第7期。文章寫於1982年5月,當時弟弟身患絕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於庭院中,見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睹物釋懷,由花兒自衰到盛,轉悲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恆。

作品原文


紫藤蘿瀑布
我不由得停住了腳步。
紫藤蘿瀑布
紫藤蘿瀑布
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彷彿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 的水花。仔細看時,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淺淡的部分,在和陽光互相挑逗。
這裡春紅 已謝,沒有賞花的人群,也沒有蜂圍蝶陣。有的就是這一樹閃光的、盛開的藤蘿。花朵兒一串挨著一串,一朵接著一朵,彼此推著擠著,好不活潑熱鬧!
“我在開花!”它們在笑。
“我在開花!”它們嚷嚷。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開、下面的待放。顏色便上淺下深,好像那紫色沉澱下來了,沉澱在最嫩最小的花苞里。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那裡裝的是什麼仙露瓊漿?我湊上去,想摘一朵。
但是我沒有摘。我沒有摘花的習慣。我只是佇立 凝望,覺得這一條紫藤蘿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緩緩流過。流著流著,它帶走了這些時一直壓在我心上的關於生死的疑惑,關於疾病的痛楚。我沉浸在這繁密的花朵的光輝中,別的一切暫時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
這裡除了光彩,還有淡淡的芳香,香氣似乎也是淺紫色的,夢幻一般輕輕地籠罩著我。忽然記起十多年前家門外也曾有過一大株紫藤蘿,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從來都稀落,東一穗西一串伶仃 地掛在樹梢,好像在試探什麼。後來索性連那稀零的花串也沒有了。園中別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種了果樹。那時的說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麼必然關係。我曾遺憾地想:這裡再也看不見藤蘿花
過了這麼多年,藤蘿又開花了,而且開得這樣盛,這樣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壯的盤虯卧龍 般的枝幹,不斷地流著,流著,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我撫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艙,那裡滿裝生命的酒釀,它張滿了帆,在這閃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萬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朵花,組成了萬花燦爛的流動的瀑布。
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
1982年5月6日

註釋譯文


1、迸濺(bèng jiàn):向四外濺。
2、春紅:春天的花朵。
3、佇(zhù)立:長時間地站著。
4、伶仃(líng dīng):形容瘦弱或細長。
5、盤虯(qiú)卧龍:盤繞橫卧著的虯龍。

創作背景


宗璞一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受迫害,”疑惑“和“痛楚”一直壓在作者的心頭。這篇文章寫於1982年5月,當時作者的小弟身患絕症,作者非常悲痛,徘徊於院中,見一樹盛開的紫藤蘿花,唯物釋懷,由花兒自衰到盛,感悟到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恆,於是寫成此文。

作者簡介


宗璞
宗璞
宗璞,當代女作家,原名馮鍾璞,筆名有任小哲、豐非等。祖籍河南唐河,1928年7月生於北京。乃著名哲學家馮友蘭先生之女,幼承家學,就讀清華大學附屬成志小學校。抗戰爆發,10歲時隨父赴昆明,就讀南菁小學和西南聯大附屬中學。1945年回北京。1946年入南開大學外文系,1948年轉入清華大學外文系,1951年畢業。曾就職於中國文聯及編輯部、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1960年調《世界文學》編輯部。1948年開始發表作品,成名作為1957年的短篇小說《紅豆》。“文革”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說《紅豆》、《桃園女兒嫁窩谷》、《不沉的湖》、《後門》、《知音》等,《紅豆》曾受到不應有的批判。“文革”后,有短篇小說《弦上的夢》、中篇小說《三生石》,獲全國優秀中短篇小說獎、童話《總鰭魚的故事》(獲中國作家協會首屆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蝸居》、《我是誰》等。1981年北京出版社出版了《宗璞小說散文選》。1988年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南渡記》,1996年由華藝出版社出版四卷本《宗璞文集》。又抱病創作反映中華民族知識分子命運的系列長篇小說《野葫蘆引》。

作品鑒賞


文學鑒賞
內容賞析
這篇文章以“紫藤蘿花”為線索,按照“賞花”、“憶花”、“悟花”的順序行文。全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六段)文章從作者賞花寫起。首段獨句成段,“我不由停住了腳步”說明作者是因為心有所動而止步。“不由”在這裡點了作者從沉思到驚醒到被吸引的過程。那麼她為何而沉思,又被什麼吸引,這裡的獨句成段,從側面烘托出紫藤蘿花引人止步、眩人眼目的美麗,也製造懸念引出下文。
然後作者正面細緻描寫紫藤蘿花,描繪非常形象、優美,依次描寫了花瀑、花穗、花朵,從整體到局部,條理清晰,層次感強。首先從花形來描寫紫藤蘿。其特點是“像一條瀑布”、“紫色的大條幅”。其中有整體總寫:“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也有局部細寫:“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進濺的水花。”
第二部分(第七至第九段)作者很自然的從賞花寫到憶花。作者在本段中由對花色的熱鬧的描繪轉入到花色的沉澱,沉澱的花在眼前,更在心上流動,流動的花色蕩滌了自己的焦慮與悲痛,留給自己精神的寧靜和生的喜悅。在此作者已經由花寫到自己的心,並引出了“生死謎,手中情”的思考,對人生生與死的思考。回憶十多年前花的稀零,與眼前繁茂的紫藤蘿形成鮮明的對比,反襯出紫藤蘿花頑強不息的生命力,為下文對生命的思考做鋪墊。
第三部分(第十至第十一段)作者最後點明主旨,寫悟花以及作者對生命的感悟。作者從花的衰與盛的轉變與自身的經歷中,感悟到“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就是說,遭遇不幸的時候,不能被厄運壓倒,要對生命的長久保持堅定的信念。厄運過後,不能老是讓悲痛壓在心頭,應該面對新生活,振奮精神,以昂揚的鬥志投身到偉大的事業中去。這一哲理的揭示,是全文的點睛之筆,文章的立意因這一感悟而深刻,不僅僅停留在讚美紫藤蘿花的頑強生命力這一淺層面,而是深入到對人生、對生命的感慨,使文章的主題得到了升華。“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從結構上說,照應開頭,首尾呼應,使文章結構完整、嚴謹。從內容上說,作者受紫藤蘿花頑強生命力的鼓舞,精神振奮,要以昂揚的鬥志投身到偉大的事業中去,於是“不覺加快了腳步”。
語言特色
這篇散文的美在於描寫的細膩多姿和結構的玲瓏精美。文章的寫景細膩而又有層次感,有色彩的摹畫,有形態的繪製,又有芳香的捕捉,從外象寫到內質,從視覺形象寫到味覺感應,用墨豐腆,筆致多變。從描寫的層次看,色彩的摹畫重在先勾勒整體的輪廓推架,形態的繪製則重在泛寫的畫面上推出單個的特寫。寫色寫形,重在外象,寫香則重在內蘊,為畫面增添立體感和深厚感。
內外結合,形意結合以及描寫時空的固定性與流動性的結合,使描寫的筆致嚴謹而又疏放。文章篇幅短小,玲瓏剔透,結構從“不由得停住了腳步”起筆到“不覺加快了腳步”收墨,前後呼應,首尾銜接。停住腳步是因為被紫藤蘿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加快腳步是因為被紫藤蘿的生命聲力所催促,意脈流貫,結構嚴密,給人一氣呵成之感。寫景細膩且頗具層次感:有色彩的摹畫(如“輝煌的淡紫色”、“深深淺淺的紫”等),有形態的繪製(如“像張滿的小帆”、“像忍俊不禁的笑容”等),又有芳香的捕捉(如“淺紫色的芳香”);從外象寫到內致,從視覺形象寫到味覺感應,用墨豐腴,筆致多變。篇幅短小,玲瓏剔透,結構從“不由得停下了腳步”起筆到“不覺加快了腳步”收墨,前後呼應,首尾銜接。停住腳步是因為被紫藤蘿的繁茂旺盛所吸引;加快腳步是因為被紫藤蘿的生命活力所催促,意脈流暢,結構嚴密,給人一種韻致天成的感覺。
語言風格
《紫藤蘿瀑布》的語言清新雋雅,柔婉含蓄。文章的描寫語言,不僅做到了形象、生動,逼真,而且帶著獨特而含蘊的抒情韻味。值得稱道的是文與意的諧和結合:語言的形式與語言的情韻妙合貼切。根據立意與抒情的需要,文章的描寫語言,大多用靈雋鮮活的淺語短句,這不僅增添了語言的形式美、流動感,而且有助於表達作家讚美生命的喜悅歡欣情緒,清新中帶著雋雅。文章的抒情議論語言,多融匯在描寫語言之中,象畫面配詩,抒胸坦懷,既點化描寫語言的內核,又表達了對於人生坎坷,命運浮沉的反思,意厚神凝,情聚思沉,蘊藉含婉,深沉通脫,表現了宗璞文學語言的深厚功力。孫犁讚揚宗璞的語言說:“宗璞的文字,明朗而又含蓄,流暢而有餘韻,於細膩之中注意調節……可以說是字字錘鍊,句句經營。”這是切中肯縈的評價。
行文立意
文章中,作者藉助於輝煌的色彩所形成的氣勢與活力,極狀了紫藤蘿新生後生命的繁茂與蓬勃。表明了花的生命之旅也並非一帆風順,它和人一樣,在歷史的行程中註定要遭遇各種無可奈何的悲哀和不幸。花開花謝連著人類命運的沉浮與漂泊,花榮花枯膠結著社會的興衰與變遷。
作者對紫藤蘿的高度禮讚,是抒情主體心靈之光對自然之象的燭照與感應;是她對生命活力的深情呼喚和憧憬;是身心遭劫后尋求感奮勃興的精神寄託;是人生在歷史滄桑中解脫重負的心靈博動;是內心的悲痛焦慮化為精神的寧靜而後感悟到生命的永恆。總之,本文借對一株紫藤蘿的描寫,抒發了作者對美之本質深度的追求,對生命意義執著的拷問,同時表達了作者對歷史長河迂迴曲折而終將前進的無限感慨。

作品評價


揚州大學文學院徐家昌教授:文章的寫景不僅豐富多彩,氤氳生輝,而且精妙傳神。作家巧妙地把寫實與寫意、寫景與抒情結合起來,充分捕捉了紫藤蘿這個物象所兆示的內在意蘊,達到了“物我雙含,物我兩忘”的美妙境地。
當代作家黃飛山:作者發揮想象力,運用多種修辭方法,對紫藤蘿作了形象生動的描繪。作者以動寫靜,用。瀑布”比喻紫藤蘿,貼切形象,展現了紫藤蘿的繁盛和生氣勃勃的景象。運用擬人的手法描繪了花朵和陽光相互映襯的情態,顯示生命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