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管炎
膽管炎
膽管炎是一種由膽道梗阻及細菌感染引起的膽道疾病,屬於消化系統疾病。引起膽管炎常見原因是肝內外膽管結石,其次為膽道寄生蟲和膽管狹窄。膽管炎可有腹痛、寒戰、高熱、皮膚鞏膜黃染(黃疸),常伴噁心、嘔吐,神經系統癥狀可表現為神情淡漠、嗜睡等。膽管炎需要立即解除膽道梗阻並引流。可併發膽囊結石,阻塞性黃疸,膽源性胰腺炎。及時治療膽道疾病,去除結石,切除病灶,解除梗阻,預后一般較好。
● 肝膽外科或普通外科
● 最常見的原因是肝內外膽管結石,其次為膽道寄生蟲和膽管狹窄。致病菌主要是革蘭陰性桿菌,以大腸桿菌最為常見。
● 本病發病急驟,病情迅速發展,可有以下表現。
● 腹痛
● 寒戰
● 高熱
● 黃疸(皮膚、鞏膜黃染)
● 噁心
● 嘔吐
● 神情淡漠
● 嗜睡
● 神志不清
● 劍突下(胸骨下)或右上腹壓痛
● 指甲床青紫
● 皮膚瘙癢
● 全身皮膚可能有出血點或皮下瘀斑
● 膽管炎的診斷需要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
● 體格檢查
● 檢查呼吸、體溫、脈搏、血壓、皮膚黏膜;行腹部檢查,看是否有壓痛、反跳痛、腹部肌緊張等陽性體征,有助於初步判斷病情。
● 能及時了解膽道梗阻部位、肝內外膽管擴張情況及病變性質,對診斷很有幫助。膽道梗阻進展時,能準確查出液性內容的所在和範圍。
● 可了解血中白細胞計數、凝血酶原時間是否正常,氧分壓及氧飽和度有無降低等,有助於判斷病情。
● 醫生根據癥狀結合檢查等可以明確診斷。
● 患者出現腹痛、高熱、寒戰、黃疸、噁心、嘔吐等癥狀。
● 實驗室檢查總膽紅素及結合膽紅素、鹼性磷酸酶升高,谷丙轉氨酶輕度升高。
● 影像學顯示膽管普遍性或局限性狹窄,以肝管分叉部明顯,膽管分支減少並僵硬變細,或呈節段性狹窄。
● 經皮肝穿刺膽道造影顯示肝內膽管及其流向,明確有無膽管擴張和擴張的範圍。
● 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明確膽管擴張範圍和梗阻部位。
● 膽管炎應與膽囊炎、上消化道穿孔相鑒別。
● 如出現右上肩隱痛、神情淡漠、乏力要及時去醫院就診,不可以自行診斷。
● 醫生通過檢查可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 解除痙攣,鎮痛、抗感染和利膽藥物治療,及時手術解除梗阻。
● 補液,儘快恢復血容量。
● 聯合應用足量抗菌素,應先選用革蘭陰性桿菌及厭氧菌的抗菌素。
● 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酸鹼失衡。
● 對症治療如降溫、鎮痛。
● 如短時間治療后病人仍不好轉,應考慮用血管活性藥物以提高血壓、腎上腺皮質激素保護細胞膜和對抗細菌毒素。
● 經以上治療病情仍未改善,應在抗休克的同時緊急行膽道引流治療。
● 膽總管切開減壓、T管引流,緊急減壓后,病情有可能立即趨於穩定。
● 經內鏡鼻膽管引流術,此手術創傷小,能有效地減低膽道內壓,並能根據需要放置引流管2周或更長時間。
● 膽管炎發作后,膽汁無法正常流通,時間一長,就會形成膽汁性肝硬化。部分患者甚至還會出現門靜脈高壓症。
● 膽管炎還可能會導致肝膽管狹窄,膽管壁反覆受到損傷。
● 膽管炎反覆發作,會給膽管與相鄰血管帶來一定的損傷,導致膽道出血。
● 及時治療膽道疾病,去除結石,切除病灶,解除梗阻,預后一般較好。
● 應選擇清淡低鹽低脂飲食,避免高脂肪、高膽固醇以及油膩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較強的食物。
● 防治膽道感染是關鍵,膽道感染多因結石或蛔蟲引起,故有結石症及膽道蛔蟲者應及時到醫院治療。
● 注意飲食衛生,預防感染髮生,當炎症出現時,及時應用有效抗菌素有助於預防急性化膿性膽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