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營鎮

五營鎮

五營鎮,隸屬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地處秦安縣東北部、清水河中下游,東鄰隴城鎮,南依中山鎮,西接蓮花鎮,北靠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梁山鄉及平涼市庄浪縣萬泉鎮,區域面積90.33平方千米,2018年,戶籍人口37900人。 

西周時,屬秦邑。東周時,屬秦國。西漢時,屬天水郡,置略陽道(治今蔡河村)。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屬第二區(隴城)五營鄉。1959年,屬隴城公社,為五營、景陽、民厚管理區。1983年,改為五營鄉。2015年4月,撤五營鄉,改為五營鎮。 截至2020年6月,五營鎮下轄12個社區和19個行政村。 

2018年,五營鎮有工業企業1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個。 

人口


2011年末,五營鎮轄區總人口40999人。 
2017年,五營鎮常住人口38250人。
2018年,五營鎮戶籍人口37900人。

交通


五營鎮交通便利,境內有一條縣道通網縣城。

社會事業


文體事業
2011年末,五營鎮有文化站1個,村文化站31個,各類圖書室31個,藏書6000冊;書畫創作人員40多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處。
2011年末,五營鎮有體育場地21處,3.2%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1.5%。
2011年末,五營鎮有廣播站1個,廣播喇叭6547隻,入戶率96%,通響率、廣播綜合覆蓋率均達100%;有中央電視台、甘肅電視台等40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7214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教育事業
中學:秦安縣五營初級中學
小學:中心小學、何窪小學、北坡初級小學、墩厚小學、張塬小學、楊山初小、楊灣小學、王店初級小學、王窪小學、羅灣小學、勝利小學、腰庄小學、花雙小學、蔡任小學、蔡河小學、薛李小學、薛李小學、袁庄小學、西坡初小、趙王小學、閻溝小學、陽窪小學、陳峽初小、雒原小學、馬川小學、魏山村學、魚尾小學、麻溝小學。
近年來,鎮上多方籌資285萬元新建了五營中學、薛李小學、羅灣小學教學樓,改建、擴建了蔡河、閆溝、楊灣等15所小學,調整了教學布局,優化了教學結構,學校的軟硬體建設邁上了一個新台階。
2011年末,五營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200人,專任教師20人;小學29所,在校生3765人,專任教師20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2976人,專任教師175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350人,專任教師185人;2011年,教育經費達370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370萬元。 
醫療衛生
2011年末,五營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80個;病床45張,專業衛生人員40人,其中執業醫師10人,執業助理醫師8人,註冊護士12人;2011年,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300/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76.5%,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3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9萬人,參合率97.9%。 
社會保障
五營鎮
2011年,五營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5戶,人數55人,支出8.9萬元,比上年增長22.7%;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00戶,人數1689人,支出174.3萬元,比上年增長5.5%;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00人,支出24萬元,比上年增長3.6%;農村五保分散供養200人,支出32萬元,比上年增長4.9%。 
郵政電信
2011年末,五營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35個,鄉村通郵率70.5%;全年投遞國內函件2500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800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1200件,征訂報奴1.2萬份、期刊0.3萬冊,業務收入15萬元;有電信服務網點1個;固定電話用戶2.4萬戶,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電話用戶普及率達到51%;行動電話用戶3.5萬戶,行動電話普及率為86%,全年電信業務收入2544萬元。 

建制沿革


西周時,屬秦邑。
東周時,屬秦國。
西漢時,屬天水郡,置略陽道(治今蔡河村)。
金正隆二年(1157年),置秦安縣,屬秦安縣。
五營鎮
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屬第二區(隴城)五營鄉。
1949年後,境內設五營、景陽、魚尾鄉。
1952年,新增民厚、楊山鄉。
1955年,合併為景陽、五營、民厚鄉。
1958年,設邵店、景陽、民厚管理區。
1959年,屬隴城公社,為五營、景陽、民厚管理區。
1962年,為隴城區的五營、景陽、民厚公社。
1965年,合併為五營公社。
1983年,改為五營鄉。 
2015年4月,撤五營鄉,改為五營鎮。

行政區劃


鎮現轄邵店村、趙宋村、馬川村、羅灣村、勝利村、焦溝村、王窪村、西坡村、何窪村、楊灣村、墩厚村、腰庄村、魚尾村、袁庄村、雒原村、張原村、楊山村、北坡村、王店村、蔡河村、薛李村、陳峽村、趙王村、麻溝村、蔡仁村、閻溝村、花雙村、馬小村、魏山村、徐窪村、王家陽屲村31個行政村,96個村民小組。總戶數9350戶,總人口40415人。
2011年末,五營鎮轄邵店、趙宋、馬川、王窪、徐窪、何窪、張墟、麻溝、蔡河、王店、趙王、薛李、陳峽、蔡任、花雙、羅灣、焦溝、楊山、楊灣、魚尾、腰庄、敦厚、袁庄、雒塩、北坡、閆溝、王家陽窪、魏山、馬小、勝利、西坡31個行政村;下設96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五營鎮下轄12個社區和19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邵店村。 
馬川社區蔡河社區羅灣村袁庄村馬小村
麻溝社區焦溝社區勝利村楊山村魏山村
王店社區北坡社區西坡村陳峽村王家陽窪村
王窪社區張塬社區楊灣村趙王村/
徐窪社區雒塬社區墩厚村蔡仁村/
薛李社區邵店村腰庄村閻溝村/
何窪社區趙宋村魚尾村花雙村/

地理環境


五營鎮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東北部,距縣城45公里,平均海拔1662米,年均降雨710毫米,年平均氣溫7.5℃,全年無箱期165天。年末常用耕地面積4100萬畝,鄉鎮行政區域面積9033平方公里。
© 2021 Baidu - GS(2019)5218號 - 甲測資字1100930 - 京ICP證030173號 - Data © 長地萬方
五營鎮
地形地貌
五營鎮地處秦安縣東北部,地勢南北高,中間低;地形為黃土山樑溝壑地形,境內最高點位於山樑,海拔1894米;最低點位於河谷,海拔1430米。 
氣候
五營鎮
五營鎮屬溫帶半濕潤氣候,多年平均氣溫為10.4℃,1月平均氣溫為-5.3℃,極端最低氣溫-19.2℃,(1991年12月28日),7月平均氣溫22.7℃,極端最高氣溫36.9℃(1997年7月21日),平均氣溫年較差16.3℃,生長期年平均297天,無霜期年平均165天,年平均日照時數2198小時,年平均降水量55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7~9月,9月最多。 
水文
五營鎮境內河道屬葫蘆河水系,清水河自東向西從境中流過,境內河道長10.9千米,流域面積218平方千米,年均流量2.3立方米/秒。 
自然災害
五營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病蟲害、冰雹、暴雨等;冰雹和暴雨年均發生1次,主要發生在6~7月,最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11年7月20日,趙王、花雙、王窪3村持續降冰雹,全鄉31個村均不同程度受災,受災農戶達2200戶1萬餘人,沖毀農路21.2千米,涵管2處;農作物受災1060畝,蘋果80畝;5座便民橋受災,倒塌房子4間;山體塌方1處,沖毀電信桿3根,沖毀農電桿3根,沖走綿羊2隻,直接經濟損失共達331.7萬元。 

經濟概況


農業
農業
綜述
2011年,五營鎮財政總收入1640萬元,比上年增長12.1%,人均財政收入400元,比上年增長11.9%。 
五營鎮
五營鎮有農業耕地面積5.9萬畝,人均1.4畝;可利用草地面積1.1萬畝,林地面積5.6萬畝,2011年,農業總產值達到7299萬元;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高粱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12747噸,人均310千克,其中小麥2309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西瓜、辣椒、油菜等,2011年,油料作物種植面積0.4萬畝,產量272噸,其中胡麻800畝,產量66噸,菜子3000畝,產量206噸;蔬菜種植面積0.9萬畝,產量15227噸,主要品種有黃花菜、辣椒等。 
五營鎮畜牧業以飼養牛、生豬、雞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2.3萬頭,年末存欄1.1萬頭;羊飼養量3500隻,年末存欄2800隻;牛飼養量2500頭,年末存欄1500頭;家禽飼養量15.6萬羽,上市家禽13.6萬羽。畜牧業總產值1876.6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5.7%。
五營鎮
截至2011年末,五營鎮累計造林0.6萬畝,其中經濟林3000畝,林木覆蓋率50%;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1.7萬畝,產量1.7萬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梨、桃,其中蘋果12160噸,梨34.9噸。
2011年,五營鎮有各種農業機械5200台(輛);綠色環保農產品有桃子、蘋果,農民人均純收入2986元。 
工業
2018年,五營鎮有工業企業11個。 
商業
2011年末,五營鎮有商業網點16個,職工210人,2011年,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695.4萬元,比上年增長3.5%;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1187.5萬元,比上年增長2.1%。 
2018年,五營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個。
五營鎮
五營鎮

歷史文化


五營鎮歷史悠久,位於邵店村的大地灣遺址距今4900—8120年,總面積約110萬平方米,為新石器早期及仰韶文化早、中、晚各期文化遺址,遺址面積約275萬平方米。
據考證,大地灣遺址大致可分為五期文化: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早、中、晚期和常山下層文化,其歷史年代從距今8000年一直延續到距今5000年。其中一期文化距今約8000年,是中國西北地區考古發現中最早的新石器文化。

風景名勝


大地灣遺址

大地灣原始村落
大地灣原始村落
大地灣遺址是秦安縣和天水市著名旅遊景點,1988年1月,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12月,中共甘肅省委確定為“甘肅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考古工作者共在大地灣遺址清理髮掘出房屋遺址240座,灶址98個,灰坑和窖穴325個,墓葬71座,窯址35座及溝渠12段,累計出土陶器4147件、石器(包括玉器)1931件、骨角牙蚌器2218件以及動物骨骼1.7萬多件,清理房屋遺址240座,灶址104個,灰坑和窖穴342個,窯址38個,墓葬79座,壕溝9條。
大地灣遺址創造了中國六項考古之最——最早的旱作農作物標本、最早的彩陶、漢字最早的雛形、最早的宮殿式建築、最早的“混凝土”地面和最早的繪畫。

大地灣博物館

大地灣博物館
大地灣博物館
大地灣博物館2006年3月由財政部、國家文物局批准立項,2007年11月開工建設,投資2000餘萬元,佔地面積26680平方米,建築面積3155平方米。2011年12月31日,大地灣博物館正式開館。
其整體呈半地下式,主體部分曲折延伸到古河道,由文物庫房、展廳及辦公用房等部分組成。以“文明序曲———大地灣遺址考古成果展”為主題,分為發掘保護、歲月遺痕、陶風彩韻、光華永續四個單元。
大地灣遺址考古發掘出土最具代表性的文物有315件,其中有70件國家級珍貴文物。展覽以簡潔明快的設計風格,運用現代化的展示手段,詮釋了古老的大地灣文明,重現了大地灣先民的生產生活情況,做到了科學性、藝術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的有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