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葉出血
腦葉出血
腦葉出血系指大腦皮質動脈破裂導致的皮質下白質出血。腦葉出血是腦出血的一種類型,發病率僅次於腦基底節區出血,約佔腦出血的5%~10%。一般以頂葉最多見,其次為顳葉、枕葉及額葉。病因有腦血管畸形、腦動脈瘤、澱粉樣血管病、腫瘤卒中、腦外傷等。本病主要表現為頭痛、嘔吐、抽搐、失語、視野缺損、偏身感覺及運動障礙等。治療方針為脫水、止血、補液、控制血壓、預防感染、預防應激性潰瘍等,必要時可術。預后與出血量多少、是否併發腦疝及機體狀態有關。輕者可治癒。嚴重者可及生命。
● 神經外科、神經內科、急診科
● 腦葉出血最常見的病因是高血壓合併細、小動脈硬化及微動脈瘤,其次是其他病因,包括:
● 腦澱粉樣血管病
● 腦動靜脈畸形
● 動脈瘤
● 血液病
● 煙霧病
● 腦梗死後出血
● 腦動脈炎
● 抗凝或溶栓治療
● 濫用安非他明或可卡因等藥物
● 原發性或轉移性腦腫瘤破壞血管等
● 腦葉出血的臨床表現多種多樣,程度輕重不等,主要取決於出血的部位和血腫的大小。
● 腦葉出血絕大多數呈急性起病,多先有劇烈頭痛、嘔吐。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但昏迷較少。
● 額葉出血以劇烈頭痛、嘔吐、抽搐、尿失禁、輕偏癱及精神癥狀(包括欣快、情感淡漠、行為障礙、智力障礙和幻覺)為主要表現。
● 頂葉出血則出現對側感覺障礙。
● 顳葉出血可出現感覺性失語、精神癥狀等。
● 枕葉出血則以偏盲最為常見。
● 額頂葉出血主要有偏癱、偏身感覺障礙、抽搐及混合性失語等。
● 需要做頭顱CT、頭顱MRI、腦血管造影等檢查確診腦葉出血。
● 是診斷腦葉出血的首選檢查。可準確顯示出血的部位、出血量、腦水腫情況及是否破入腦室等。
● 診斷價值不如頭顱CT,但更易發現腦血管畸形、腫瘤及血管瘤等病變。
● 可清楚的顯示腦血管的位置、形態及分佈等,並易於發現腦動脈瘤、腦血管畸形及煙霧病等出血病因。
● 根據病史、臨床表現及輔助檢查可診斷。
● 多見於中青年人,一般多有高血壓病史,在活動或情緒激動時發病。
● 可出現頭痛、嘔吐、抽搐、失語、視野缺損、偏身感覺及運動障礙等表現,腦膜刺激征明顯。
● CT掃描可見血腫多呈圓形或不規則形高密度區,血腫周圍為低密度水腫帶圍繞,可有腦室、腦池、腦溝受壓和中線結構移位等佔位表現,血腫常破入蛛網膜下腔。腦脊液壓力增高,常為血性。
● 本病需要與動脈血栓性腦梗死、腦栓塞、蛛網膜下腔出血等疾病進行鑒別。
● 如果出現頭痛、嘔吐、抽搐、失語、視野缺損、偏身感覺及運動障礙等表現,應及時到醫院就診。
● 醫生通過臨床表現、輔助檢查可以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
● 治療方法為藥物治療合併手術治療。
● 根據病情,給予脫水、止血、補液、控制血壓、預防感染、治療基礎病等藥物治療。
● 觀察生命體征,CT隨訪。如血腫量較大、佔位效應明顯、中線移位超過1cm或患者已昏迷,應立即手術。手術方法為去骨瓣開顱血腫清除術。若病因已確診為動脈瘤、動靜脈畸形、腦瘤出血時,應手術治療。腫瘤引起的腦葉出血,一旦確診應爭取早日手術治療。
● 手術禁忌證:腦幹出血、大腦深部出血、澱粉樣血管病導致腦葉出血不宜手術治療。多數腦深部出血病例可破入腦室而自發性減壓,且手術會造成正常腦組織破壞。
● 偏癱、失語等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嚴重者甚至危及生命。
● 腦葉出血的預后與出血量多少,是否併發腦疝及機體狀態有關。總預后較其他類型出血好,病死率約為13%。
● 每日食鹽控制在6克以下為宜。因食鹽中含有大量鈉離子,人體攝入鈉離子過多,可增加血容量和心臟負擔,並能增加血液黏稠度,從而使血壓升高。
● 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因其中含維生素C和鉀、鎂等。維生素C可降低膽固醇,增強血管的緻密性,防止出血,鉀、鎂等對血管有保護作用。
● 常吃蛋清、瘦肉、魚類和各種豆類及豆製品,保證身體所需要的氨基酸的供應。
● 適當運動,建議每天一小時有氧運動,同時戒煙戒酒,保持樂觀,保證睡眠。
● 規律用藥,積極治療基礎疾病,定期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