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兵馬

唐代杜甫創作的詩

《洗兵馬》是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全詩共有四轉韻,每韻十二句,自成段落。第一段以歌頌戰局的神變開端,慶賀平叛的勝利;第二段讚揚“中興諸將”等平叛功臣,對李豫、郭子儀等人致詞讚美;第三段希望起用良臣,切保天下太平,對大好形勢下出現的不良現象也有批評和憂慮;第四段寫海內遍呈祥瑞,舉國稱賀,切望人民安居樂業,洗盡甲兵,再無戰爭。詩中多欣喜願望之辭,同時對朝廷的弊政也以寓諷刺與頌禱的手法提出了指斥和警告,因此有著鼓舞和警惕的雙重作用。此詩採用了華麗嚴整、兼有古近體之長的“四傑體”,對偶工整自然,典故精當準確,聲調迴轉宏亮,詞句曲折壯麗。王安石在選杜詩時,將《洗兵馬》標榜為杜集中壓卷之作。

作品原文


洗兵馬
中興諸將收山東,捷書夜報清晝同。
河廣傳聞一葦過,胡危命在破竹中。
祗殘鄴城不日得,獨任朔方無限功。
京師皆騎汗血馬,回紇餧肉蒲萄宮。
已喜皇威清海岱,常思仙仗過崆峒。
三年笛里關山月,萬國兵前草木風。
成王功大心轉小,郭相謀深古來少。
司徒清鑒懸明鏡,尚書氣與秋天杳。
二三豪俊為時出,整頓乾坤濟時了。
東走無復憶鱸魚,南飛覺有安巢鳥。
青春復隨冠冕入,紫禁正耐煙花繞。
鶴禁通宵鳳輦備,雞鳴問寢龍樓曉。
攀龍附鳳勢莫當,天下盡化為侯王。
汝等豈知蒙帝力,時來不得誇身強。
關中既留蕭丞相,幕下復用張子房。
張公一生江海客,身長九尺鬚眉蒼。
征起適遇風雲會,扶顛始知籌策良。
青袍白馬更何有,後漢今周喜再昌。
寸地尺天皆入貢,奇祥異瑞爭來送。
不知何國致白環,復道諸山得銀瓮。
隱士休歌紫芝曲,詞人解撰河清頌。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穀處處催春種。
淇上健兒歸莫懶,城南思婦愁多夢。
安得壯士挽天河,凈洗甲兵長不用。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1.諸將:指廣平王李俶、郭子儀等將士。山東:此指河北一帶,華山以東地區。
2.清晝同:晝夜頻傳,見得捷報完全可信。
3.河:指黃河。一葦過:一蘆葦可航,形容官軍渡河極易。
4.胡:指叛將史思明等。命在破竹中:指叛軍之破滅已近在眼前。
5.祗(zhǐ)殘:只剩。鄴(yè)城:相州,今河南安陽。
6.獨任:只任用。朔方:指節度使郭子儀的朔方軍士。
7.汗血馬:一種產於邊地的寶馬。
8.餧(wèi):同“喂”。蒲萄宮:即漢代上林苑,代指唐宣政殿。蒲萄,即“葡萄”。
9.清海岱:就是清除了山東一帶的叛軍。
10.仙仗:皇帝的儀仗。崆(kōng)峒(tóng):山名,在今甘肅平涼西。
11.笛里關山月:笛聲里奏著關山月的益調。關山月為漢樂府橫吹曲名,為軍樂、戰歌。
12.萬國:即萬方。草木風:這裡有草木皆兵之意。
13.成王:指太子李俶,收復兩京的主帥。轉小:轉而變得小心謹慎。
14.郭相:郭子儀。
15.司徒:指檢校司徒李光弼。清鑒:識見明察。李光弼治軍嚴,曾預料史思明詐降,終久必反,故說他清鑒懸明鏡。
16.尚書:指兵部尚書王思禮。氣:氣度。秋天杳:形容如秋空般明朗高遠。
17.二三豪俊:指李俶、郭子儀、李光弼等。為時出:應運而生。
18.濟時:救濟時危。了:完畢。
19.“東走”句:翻用西晉張翰的話,意謂現在不必像張翰那樣避亂,可以放心做官了。《世說新語》:“張翰見秋風起,因思吳中菰菜羮、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意爾,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駕便歸。”
20.“南飛”句:翻用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是說一般人民也有家可歸。
21.冠冕(miǎn):指上朝的群臣。入:指進入皇宮。
22.正耐:正相稱。煙花:指朝賀時點燃的香煙。
23.鶴禁:太子的車。鳳輦(niǎn):天子之車。
24.問寢:問候起居。龍樓:皇帝住處,此處指唐玄宗的住地。
25.攀龍附鳳:這裡指攀附唐肅宗和張淑妃的李輔國等。靠其有擁戴唐肅宗之功,回京后氣焰極高。
26.化為侯王:形容唐肅宗封官之濫。當時肅宗大肆加封跟從唐玄宗入蜀和跟唐肅宗在靈武的扈從之臣。
27.汝等:斥罵的稱呼,指李輔國輩。蒙帝力:仰仗了皇帝的力量。
28.時:時運。誇身強:誇耀自己有什麼大本事。
29.蕭丞相:漢代蕭何,此指房琯。
30.張子房:漢代張良,此指張鎬。
31.張公:指張鎬。江海客:指張鎬“居身清廉”“不事中要”。
32.征起:被徵召而起來做官。風雲會:風雲際會。動亂時明君與賢臣的遇合。
33.扶顛:扶持國家的顛危。張鎬曾預料史思明的詐降。兩京收復,張鎬出力頗多。
34.青袍白馬:把安史之亂喻梁武帝時的侯景之亂。侯景作亂,部下皆騎自馬,穿青衣。更何有:是說不難平定。
35.後漢今周:用周、漢中興之主漢光武帝和周宣王比擬唐肅宗。再昌:中興。
36.寸地尺天:指全國各地。
37.白環:傳說中西王母朝虞舜時獻的寶物。
38.銀瓮(wèng):銀質盛酒器。《孝經援神契》載:神靈滋液有銀瓮,不汲自滿,傳說王者刑罰得當,則銀瓮出。
39.紫芝曲:秦末號稱”四皓“的四隱士所作。
40.解:懂得。河清頌:即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間(424—453年)鮑照所作《河清頌》。
41.望望:望了又望。當時正遇春旱,農民盼雨。兩句表現了作者憂民之心。
42.淇(qí)上健兒:指圍攻鄴城的士卒。淇,淇水,在鄴城附近。
43.城南思婦:泛指將士的妻子。
44.天河:即銀河。
45.洗甲兵:傳說武王伐紂,遇大雨,武王曰:此天洗甲兵。

白話譯文

中興的將領們收復了山東,捷報晝夜向朝廷傳送。
黃河雖廣聽說一葦便可渡過,胡命危亡就像在破竹之中。
殘留一座鄴城不幾天就可攻下,專任朔方軍建立了無限勛功。
京城裡儘是騎著汗血馬的士兵,回紇兵喂肉在蒲萄宮。
已經歡慶皇威掃清海岱,常常想起御駕經過崆峒。
三年來橫笛吹奏《關山月》,在各路大軍面前草木都會生風。
成王功勞大了反而更小心,郭相深謀遠慮古來很少。
司徒洞察秋毫恰似懸起明鏡,尚書氣質可與秋天比高。
這二三位豪俊都為時而出,把整頓乾坤救濟時世的大事辦了。
往東走不再為了想鱸魚,往南飛看到有安居巢中的禽鳥。
春天又隨皇帝來到長安,紫禁城正好煙花飛繞。
太子乘車通宵待發御駕也齊備,雞鳴問寢到龍樓時正天曉。
攀龍附鳳氣勢無人能比擬,天下變化成那麼多侯王。
你們難道不知是依仗皇帝力量?時運來到不該自誇身強。
關中留下了蕭丞相,幕下又起用了張子房。
張公一生本來志在四海,身高九尺鬚眉蒼蒼。
應召出生恰逢風雲際會,扶持危局方知他策劃精良。
“青袍白馬”的侯景之流還留下什麼?國家像後漢東周般歡慶再盛昌。
天地間處處都入貢,奇異的祥瑞爭相進送。
不知從哪個國家弄來白環,又說在那些山裡得到銀瓮。
隱士們不再歌唱《紫芝曲》,詩人們懂得撰寫《河清頌》。
農民急切盼望不要乾旱,布穀處處鳴叫催促春種。
淇上的健兒趕快歸來莫懶散,城南的思婦憂愁多入夢。
哪裡能得到壯士引來天河水,洗乾淨甲兵永遠不再使用。

創作背景


此詩當作於唐肅宗乾元二年(759)二月,當時杜甫在洛陽。安史之亂爆發后,杜甫幾經奔波,往來於鄜州、長安、鳳翔間。至德二載(757)九月,唐朝官軍收復長安,十月杜甫攜家隨肅宗返回長安,仍任左拾遺。乾元元年(758)六月,杜甫貶為華州司功參軍,次年春至洛陽。這段時間兩京相繼克複,平叛捷報頻傳,杜甫認為勝利在即,就寫了長詩《洗兵馬》,希冀早日結束戰亂,洗凈兵甲永不復用。

作品鑒賞


文學賞析

杜甫《洗兵馬》詩中有句說“詞人解撰河清頌”(南朝宋文帝元嘉年間,河、濟俱清,鮑照作《河清頌》讚美),這首詩本身就可說是熱情洋溢的《河清頌》。
第一段(從“中興諸將收山東”至“萬國軍前草木風”)以歌頌戰局的神變開端。唐室在中興諸將的努力下,已光復華山以東包括河北大片土地,捷報晝夜頻傳。三句借用以說克敵極易,安史亂軍的覆滅已成“破竹”之勢。當時,安慶緒困守鄴城,所以說“祗殘鄴城不日得”。復興大業與善任將帥關係很大,“獨任朔方無限功”既是肯定與讚揚當時朔方節度使郭子儀在平叛戰爭中的地位和功績,又是表達一種意願,希望朝廷信賴諸將,以奏光復無限之功。以上有很多敘述的地方,“京師”二句則描繪了兩個顯示勝利喜慶氣氛的畫面:長安街上出入的官員們,都騎著產於邊地的名馬,春風得意;助戰有功的回紇兵則在“蒲萄宮”備受款待,大吃大喝。“餧(喂)肉”二字描狀生動,客觀鋪陳而又略寓諷刺朝廷借用回紇兵之意。從“捷書夜報”句至此,句句申明戰爭克捷的意思,節奏急促,幾乎使讀者應接不暇,也猶如帶有破竹之勢。以下意思略微轉折,“已喜皇威清海岱”一句結束上面的意思,當時河北尚未完全克複,說“清海岱”顯得用詞有分寸;“常思仙仗過崆峒”一句啟下,意在警告唐肅宗居安思危,勿忘當初“鑾輿播遷”、往來於崆峒山的艱難日子。緊接以“三年笛里”一聯,極概括地寫出戰爭帶來的創傷。安史之亂三年來,笛咽關山,兵驚草木,人民飽受亂離的痛苦。這兩句提醒唐肅宗不要忘記苦戰的將士,想到人民所受的苦難。這兩句連同上兩句,撫今追昔,痛定思痛,淋漓悲壯,在歡快的用詞中小作波折,而不一味流走,極盡抑揚頓挫的情致,將作者激動而複雜的心情寫出。
第二段(從“成王功大心轉小”到“雞鳴問寢龍樓曉”)逆接開篇“中興諸將”四字,以鋪張排比句式,對李豫、郭子儀等人致詞讚美。“成王”收復兩京時為天下兵馬元帥,“功大心轉小”,讚頌其成大功后更加小心謹慎。隨後盛讚郭子儀的謀略、司徒李光弼的明察、尚書王思禮的高遠氣度。四句中,前兩句平直敘來,后兩句略作譬喻,鋪述排比中有變化。贊語既切合各人身份事迹,又表達出對光復大業卓有貢獻的“豪俊”的欽仰。“二三豪俊為時出”,總束前意,說他們本來就是為重整乾坤,應運而生的。“東走無復”以下六句承接“整頓乾坤濟時了”而展開描寫,從普天下的喜慶寫到宮禁中的新氣象,調子輕快:做官的人彈冠慶賀,不必棄官避亂;平民百姓也能安居樂業,如鳥歸巢;春天的繁華景象正隨朝儀之再整而重新回到宮禁,天子與上皇也能實施“昏定晨省”的宮廷故事。上上下下都是一派熙洽氣象。
第三段(從“攀龍附鳳勢莫當”至“後漢今周喜再昌”)一開頭就揭示一種政治弊端:朝廷賞爵太濫,許多投機者無功受祿,一時有“天下盡化為侯王”之虞。“汝等”二句即對此輩作申斥語,聲調一變而為憤激。繼而又將張鎬、房琯等作為上述腐朽勢力的對立面來歌頌,聲調復轉為輕快,這樣一張一弛,極富擒縱唱嘆之致。“青袍白馬”句以南朝北來降將侯景來對比安史之亂中的叛將,說明叛將不堪一擊;“後漢今周”句則以周、漢的中興比喻時局。當時,房琯、張鎬都已經罷相,詩人希望朝廷能復用他們,所以特加表彰,與讚揚“中興諸將”互為表裡。張鎬於乾元元年(758)五月罷相,改任荊王府長史。這裡說“幕下復用”,措意深婉。這一段表明杜甫的政治眼光。
第四段(從“寸地尺天皆入貢”到篇終)先用六句申明“後漢今周喜再昌”之意,說四方皆來入貢,海內遍呈祥瑞,舉國稱賀。以下繼續說:隱士們也不必再避亂遁世,文人們都在大寫歌頌詩文。至此,詩人是“頌其已然”,同時他又並未忘記民生憂患,從而又“禱其將然”:時值春耕逢旱,農夫盼雨;而“健兒”、“思婦”還未得團圓,社會的安定,生產的恢復,均有賴戰爭的最後勝利。詩人勉勵圍困鄴城的“淇上健兒”要“歸莫懶”,寄託著希望他們早日成功的殷勤之意。這幾句話雖不多,卻唱出詩人對人民的關切,表明他是把戰爭勝利作為安定社會與發展生產的重要前提來歌頌的。正由於這樣,詩人在篇末唱出了他的強烈願望和詩章的最強音:“安得壯士挽天河,凈洗甲兵長不用!”
這首詩的基調是歌頌祝願性的,熱烈歡暢,興緻淋漓,將詩人那種熱切關懷國家命運、充滿樂觀信念的感情傳達出來了,是一曲展望勝利的頌歌。詩中對大好形勢下出現的某些不良現象也有批評和憂慮,但並不影響詩人對整體形勢的興奮與樂觀。詩章以宏亮的聲調,壯麗的詞句,浪漫誇張的語氣,表達了極大的喜悅和歌頌。杜甫的詩原本以“沉鬱”的詩風見稱,而此篇是杜甫古風中的別調。從藝術形式看,採用了華麗嚴整、兼有古近體之長的“四傑體”,詞藻富贍,對偶工整,用典精切,氣勢雄渾闊大,與詩歌表達的喜慶內容完全相宜。詩的韻腳,逐段平仄互換;聲調上忽疾忽徐,忽翕忽張,熱情奔放中富有頓挫之致,詞句清麗而能有蒼勁之氣,詩句跌宕生姿,大大增強了詩篇的藝術感染力。

名家點評

宋代張戒《歲寒堂詩話》:山谷云:“詩句不鑿空強作、對景而生便自佳。”……然此乃眾人所同耳,惟杜子美則不然。對景亦可,不對景亦可。喜怒哀樂,不擇所遇,一發於詩;蓋出口成詩,非作詩也。觀此詩聞捷書之作,其喜氣乃可掬,真所謂“情動於中而形於言,言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淇上健兒歸莫懶,城南思婦愁多夢”,言戍卒之歸休,室家之思憶,敘其喜躍,不嫌於褻。……至於“鶴駕通霄鳳輦備,雞鳴問寢龍樓曉”,雖但敘一時喜慶事,而意乃諷肅宗,所謂主文而譎諫也。“攀龍附鳳勢莫當,天下盡化為侯王。汝等豈知蒙帝力,時來不得誇身強”,雖似憎惡武夫,而熟味其言,乃有深意。……子美吐詞措意每如此,古今詩人所不及也。山谷晚作《大雅堂記》,謂子美詩好處正在無意而意至。若此詩是已。
元代吳師道《吳禮部詩話》:老杜七言長篇,句多作對,皆深穩矯健。《洗兵馬行》除首尾“攀龍附鳳”云云兩句不對,“司徒”“尚書”一聯稍散異,余無不對者,尤為諸篇之冠。
元代范梈《木天禁語》:歸題乃篇末一二句繳上起句,又謂之顧首,如《蜀道難》、《古離別》、《洗兵馬行》是也。
明代高棅《唐詩品彙》:劉云:悲壯少及(“三年笛里”二句下)。劉云:有氣象、有風韻(“青春復隨”二句下)。劉云:事外句外,常有餘力(“汝等豈知”二句下)。劉云:此篇對律甚嚴而舂容醞藉。
明代胡應麟《詩藪》:七言律最宜偉麗,又最忌粗豪,中間豪末千里,乃近體中大關節,不可不知。……老杜“三年笛里關山月,萬國兵前草木風”,以和平端雅之調,寓憤郁凄恢之思,古今吉壯句者難及此也。
明代周珽《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珽曰:“葦過”,言易也;“破竹”,喻捷也;“喂肉”,寓刺也;“淇上”二句,見兵未能洗。全篇總是誌喜而致戒,題曰《洗兵馬》,厭亂思冶其本旨也。蔡絛曰:作詩者陶冶物情,體會光景,必貴乎自得。蓋格有高下,才有分限,不可強致也。譬之秦武陽,氣蓋全燕,見秦王則戰慄失色;淮南王安雖為神仙,謁帝猶輕其舉止:此豈由素習哉!予以謂少陵、太白當險阻艱難,流離困躓,意欲卑而語未嘗不高,至於羅隱、貫休輩得意偏霸,誇雕逞奇,語欲高而意未嘗不卑!乃知天稟自然,有不能易也。陸時雍曰:“攀龍附風”四語,憂深思遠,非淺襟所到。
明代王嗣奭《杜臆》:一篇四轉韻,一韻十二句,句似排律,自成一體,而筆力矯健,同氣老蒼,喜躍之象,浮動筆墨間。
明代唐汝詢《唐詩解》:此肅宗還京之後,子儀收復山東,時少陵為左拾遺作此,以紀中興之盛,而惜余寇未除,蓋有安不忘危之意,……亦作垂拱燕安之秋也。須滌盪余寇,洗甲兵而不用,乃可耳。其後肅宗果怠於政,卒罷汶陽,將士無主,而使思明復猖獗,子美可謂有深慮矣。
明末清初吳喬《圍爐詩話》:《洗兵馬》是實賦。
清代仇兆鰲《杜詩詳註》:朱鶴齡曰:中興大業,全在將相得人。前曰:“獨任朔方無限功”,中曰:“幕下復用張子房”,此是一詩眼目。王荊公選工部詩,以此詩壓卷,其大旨不過如此。
清代張謙宜《絸齋詩談》:他人古詩用駢句,只為補虛;少陵古詩用駢句,乃有餘勇。換韻轉筆,陡健如龍腰突起。
清代田雯《古歡堂集雜著》:子美為詩學大成,沉鬱頓挫,七古之能事畢矣。《洗兵馬》一篇,句雲“三年笛里關山月,萬國兵前草木風”,猶是初唐氣格。
清高宗敕編《唐宋詩醇》:平仄相間,對偶整齊,王、李、高、岑,上及唐初,聲調如是,乃杜集七古之整麗可法者。至於此詩之作,自是河北屢捷,賊勢大蹙,特為工麗之章,用志欣幸,中間略有寄意,全無譏風。
清代沈德潛《唐詩別裁》:詩共四段,每段平仄相間,備用六韻,此古風變體。
清代楊倫《杜詩鏡銓》:插入四句,尤極抑揚頓宕之致(“已喜皇威”四句下)。王西樵云:氣勢如春潮三折,排山倒海(“成王功大”六句下)。此及《古柏行》多用偶句,對仗工整,近初唐叫家體。少陵偶一為之,其氣骨沉雄,則仍系公本色。唐仲言《洗兵馬》一篇,有典有則,雄渾闊大,足稱唐《雅》。陶開虞曰:“三年笛里關出月,萬國兵前草木風”,雄亮悲壯,恍如江樓聞笛,關塞鳴笳:“青春復隨冠冕入,紫禁正耐煙花繞”,寫得收京后春日暄妍,百官忭豫,一種氣象在目。
清代施補華《峴佣說詩》:《洗兵馬》對仗既整,音節亦諧,幾近初唐四家體;然蒼勁之氣,時流楮墨,非少陵不能作也。

作者簡介


杜甫畫像
杜甫畫像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鍊,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