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登第二

沃爾登第二

1948年斯金納出版了《沃爾登第二》(Walden Two,也譯《桃源二村》)。在該書中他描繪了一個按照操作性條件反射原理設計的理想化的文化。

內容簡介


沃爾登第二是一個由一千戶人家組成的理想化公社。這個公社具有一些特點:沒有私有制家庭,相反,居民住在聯合公寓里;兒童不與他們的父母住在一起,他們最初住在託兒所,而後住進集體宿舍,十三歲左右搬進他們自己的公寓;生活設施內不設炊具設備;一切用餐都在公社餐廳,在那裡保證健康的飲食,並使個人從做飯這種簡單的工作中解放出來;沃爾登第二的婦女沒有做飯、打掃、或帶孩子的負擔,因此能同男人一樣充分實現他們的潛能;鼓勵十六、七歲的青年人結婚生育;由於夫婦是根據志趣結合的,因而婚姻關係易於白頭偕老,不存在金錢問題,不存在撫養兒童的負擔;由於一般父母不具備正確撫養兒童的知識和設備,兒童不與父母居住在一起,而是有專家撫養。目的是“使沃爾登第二的成年人都把一切兒童當成自己的孩子,而每個兒童都把每一個成年人看作是他的父母”(斯金納1948,第142頁)。
沃爾登第二實行的是個別化教育,因而每個兒童都能按他們獨特的情況發展自己。不存在所謂的“正規”教育,教師只是指導者。教育是由公社的工廠或實驗室提供的。即使在大學階段,也只是“教學生學會思考”,讓他們憑自己的能力去自由地獲取任何東西。在公社中不存在年計劃分和畢業文憑。
在沃爾登第二,實際上不存在金錢,相反,每個人都有義務完成一千二百個工分。儘管有些工作比另一些工作值更多的工分,但這個定額大約僅需每人每天勞動四個小時。例如,收集垃圾或清洗陰溝之類的令人討厭的工作就比從事愉快工作值更多的工分。因此從事不愉快工作的人比從事較愉快的工作的人的必要工作時間就少。
公社向每個成員提供一切基本的需要。例如,下列東西都由公社共給:食物、閑暇活動、衣服、醫療服務、教育、老年及健康保險。這樣就能使公社成員致力於諸如藝術、科學、技能訓練、好奇心的滿足和自我實現等方面。
公社沒有監獄、沒有酒吧間、沒有失業、沒有吸毒者、沒有精神病院、沒有戰爭、也沒有犯罪。這樣的“理想”公社可能存在嗎?弗拉茲爾(Frazir)這位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斯金納本人的小說中的主人翁說道:我願意廣泛宣傳的一個事實是:美好的生活等待著我們……..
他不依賴於政府的改組或者依賴於對國際政治活動的圖謀。它也不是隨人性的改變而到來。對它最根本的契機是,只要我們擁有了物質和心理方面的必要技術,就能創造一個能使每個人都得到美滿幸福的生活。(1948,第193頁)

作者簡介


斯金納
斯金納
B.F.斯金納(1904―1990)是行為主義學派最負盛名的代表人物,也是世界心理學史上最為著名的心理學家之一,直到今天,他的思想在心理學研究、教育和心理治療中仍然被廣為應用。主要著作: 《有機體的行為》 (1938) 《科學和人類行為》 (1953) 《言語行為》 (1957) 《強化程序》 (1957) 《教學技術》 (1968) 《關於行為主義》 (1974) 《超越自由和尊嚴》 (1971)

影響評價


《沃爾登第二》並沒有重塑美國社會。不過,它無疑對成百上千萬讀者的思想和社會概念產生過影響。有人的確是想按照《沃爾登第二》實際地創建一個烏托邦:這就是弗吉尼亞路易斯薩市的“雙橡公社”,由8個人在1967年建立的一個社區。經過許多年風雨之後.它的人口已經增長到81個。雖然仍然是按《沃爾登第二》的模式進行管理,可公社的社員們早些年以前就已經放棄了定義理想行為的努力,他們不再通過斯金納強化法來給彼此的行為定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