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名詞

簡介


● 英文名稱:Anger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基礎理論—病因

古籍摘選


● 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素問•生氣通天論》)

名詞解釋


● 七情之一,憤怒能使肝氣上逆,肝血上沖,引起頭痛、面紅、目赤或嘔血,甚至昏厥。

百科解讀


● 七情,指喜、怒、憂、思、悲、恐、驚七種情志活動,是人的正常情緒反應。情志活動以臟腑精氣為物質基礎,臟腑精氣功能活動的在外表現為七情,七情太過又可損傷相應之臟。怒是七情之一,肝在志為怒,過於郁怒則傷肝。

肝在志為怒

● 怒是人對某種事物表達強烈不滿的一種比較激動的情緒。
● 適當的憤怒、惱怒的情緒發泄對人體有利,可以使肝氣得到疏導和調暢。故當怒則怒,應提倡怒而有節制。
● 若怒而不能節制,大怒或郁怒不解,則易傷肝而使肝失疏泄,肝氣上逆,或肝氣鬱結。
● 怒為肝志,肝之氣血失調常可導致與怒有關的情志改變。《靈樞•本神》說:“肝氣虛則恐,實則怒。”當肝氣過盛,或肝陰血不足、陽氣偏亢時,情緒容易失控,常可表現出過於激動,急躁易怒。治療當以調肝為主,郁怒以疏肝解郁之法,大怒以平肝潛鎮之法。

怒則氣上

● 指大怒容易導致肝氣疏泄過度,氣逆衝上,甚則血隨氣逆、並走於上焦、頭面部。主要表現為頭暈脹痛,面紅目赤,嚴重者血隨氣逆,出現嘔血、昏厥等症。
● 《素問•舉痛論》說:“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飧泄。”若肝氣橫逆干犯脾胃,可見不思食慾,腹痛泄瀉等症。

情志與養生

● 《素問 •上古天真論》謂“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這就要求人們要適度勞逸,調暢情志,節制嗜欲,起居規律。
● 若要有健康的身體,保持愉快安閑的情緒至關重要。有哲人言道:“一種美好的心情,比十劑良藥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憊和痛楚。”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 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鄭洪新。中醫基礎理論.4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
● [3] 李經緯。中醫大辭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