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飲

溢飲

溢飲是因飲食不節,或情志失調,年高體弱,陽氣素虛,致使脾失健運,腎失開合,氣機阻滯,水濕內停。以頭面、下肢或全身浮腫,畏冷,乏力等為主要表現的水中累積病。

簡介


● 英文名稱:Subcutaneous Fluid Retention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臨床分科—內科

古籍摘選


● 飲水流行,歸於四肢,當汗出而不汗出,身體疼重,謂之溢飲。(《金匱要略•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

名詞解釋


● 以頭面、下肢或全身浮腫,畏冷,乏力等為主要表現的疾病。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溢飲為飲證中的一種,飲證是指水液停留於人體局部,以胸悶脘痞、咳吐清稀痰涎、肋間飽滿、嘔吐清水為主要特徵的證候,其中水液停聚於肢體者為溢飲。

證候表現

● 症見身體重痛、浮腫,惡寒無汗,胸悶,咳喘,痰多白沫,口不渴,乾嘔,苔白,脈弦緊。

病因病機

● 溢飲的病因病機為表裡俱寒,表寒里飲證。外感風寒之邪,腠理閉塞,則見惡寒無汗;肺脾失司,水飲流溢於四肢肌肉,則見身體沉重、疼痛、肢體浮腫;水寒相雜,上逆於肺,則胸悶,喘咳,痰多白沫,口不渴,乾嘔;苔白,脈弦緊,為表裡俱寒之徵象。

治法方葯

● 溢飲治以發表散寒,溫肺化飲,宜隨證以小青龍湯加減。小青龍湯為中醫經典名方,具有辛溫解表,解表散寒,溫肺化飲之功效。青龍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天之四靈之一,主東方,主水,以青龍作為方名,體現該方化飲之功。

病證鑒別

● 風水證:即水腫病之風水相搏證,為外感風邪,肺衛受病,通調水道功能失調,水濕泛溢肌膚的證候。可以分為表實、表虛兩個類型。表實者證候表現與溢飲相似,而表虛者見汗出惡風,與溢飲有異。

四飲

● 飲邪具有流動之性,根據飲邪停留部位的不同,可將飲證分為溢飲、痰飲、懸飲、支飲:溢飲為飲停於肢體者;痰飲為飲停於腸胃者;懸飲為飲停於脅下者;支飲為飲停於胸肺者。

預防調護

● 在生活中應當避免吹風受寒,注意添加衣物。
● 勞逸適度,注意休息,避免過度勞累。
● 飲食上宜多食清淡之品,忌生冷及肥甘厚味。
● 戒煙、酒。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張伯禮。中醫內科學.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
● [3] 朱文峰。中醫診斷學。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