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崖台鄉

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下轄鄉

白崖台鄉,隸屬於山西省大同市靈丘縣,地處靈丘縣西南部,東、北與東河南鎮接壤,南與獨峪鄉為鄰,西與忻州市繁峙縣為界,行政區域面積208.79平方千米。

1949年,屬靈丘縣冉庄區;1984年8月,冉庄公改白崖台鄉。截至2018年末,白崖台鄉戶籍人口為6359人。截至2020年6月,白崖台鄉轄10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白崖台村。

2021年,靈丘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為2318人。

歷史沿革


1949年,屬靈丘縣冉庄區。
1950年,屬東河南區。
1952年,屬冉庄區。
1953年,屬第九區。
1954年,屬靈丘縣直轄區。
1955年,屬東河南區。
1956年,分屬冉庄鄉、長城鄉。
1958年,成立冉庄公社。
1965年,更名平型關公社。
1972年,複名冉庄公社。
1984年8月,冉庄公改白崖台鄉。

行政區劃


2011年末,白崖台鄉轄16個行政村:關溝、鋪西、跑池、辛庄、白崖台、東長城、南張庄、煙雲崖、古路河、冉庄、斗方石、王村鋪、王巨、李台、來灣、長溝。
截至2020年6月,白崖台鄉轄10個行政村
白崖台村東長城村冉庄村關溝村
跑池村南張庄村來灣村長溝村
王巨村斗方石村鄉人民政府駐白崖台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白崖台鄉地處靈丘縣西南部,東、北與東河南鎮接壤,南與獨峪鄉為鄰,西與忻州市繁峙縣為界,行政區域面積208.7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白崖台鄉地勢西高東低,北高南低。地形分為土石山區。主要山脈有寨山,境內最高峰寨山位於煙雲崖村,海拔1586米;最低點位於斗方石村,海拔910米。

水文

白崖台鄉境內河道屬海河流域。主要河道有冉庄河,從西至東流經境內古路河、冉庄、斗方石、王村鋪、王巨、李台、來灣、長溝等16個村,長32千米。

自然資源


白崖台鄉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金、磷、鐵、長石、石英石高嶺土、紋香岩等。其中鐵礦儲量840萬噸,可采儲量28萬立方米,地質儲量9.6億噸,地質儲量32萬立方米,已經開發的有大陽坡、關溝鐵礦,位於關溝、東長城村,礦區面積15平方千米,地質儲量5.4億噸,可釆量4.8億噸,年產量5000萬噸。其他自然資源有水資源。耕地面積1.54萬畝;可利用草地面積8.2萬畝。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白崖台鄉總人口625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14人,城鎮化率5%。總人口中,男性3286人,佔52.55%;女性2967人,佔47.45%。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5.6‰,人口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長率-0.4‰。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9.8人。
2017年末,白崖台鄉常住人口為3938人。
截至2018年末,白崖台鄉戶籍人口為6359人。
2021年,靈丘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為2318人。
白崖台鄉
白崖台鄉

經濟


綜述

2011年,白崖台鄉農民人均純收入2890元。
2018年,白崖台鄉有工業企業5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農業

2011年,白崖台鄉完成農業總產值3180萬元,比上年增長31%。
白崖台鄉糧食作物以玉米、穀子、豆類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2379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油料作物、瓜菜等。2011年,油料作物種植面積0.12萬畝,產量23噸,其中油菜18噸。
白崖台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0.2萬頭,年末存欄958頭;羊飼養量2.67萬隻,年末存欄23萬隻;家禽飼養量2.67萬羽,上市家禽1.8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800噸,其中豬肉30噸,牛肉20噸,羊肉450噸;禽蛋2噸;畜牧業總產值1113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5%。
截至2011年末,白崖台鄉森林面積4.7萬畝,有林地面積4.7萬畝,其中防護林3.32萬畝,經濟林0.7萬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17萬株,林木覆蓋率22.3%,活立木蓄積量15萬立方米。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648畝,產量60噸,主要品種有蘋果梨。2011年,大型農業機械20台(輛)。

工業

2011年,白崖台鄉工業總產值達到0.8億元,比上年增長12%。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家,職工2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0.15億元,比上年增長6%。

商業

2011年末,白崖台鄉有商業網點12個,職工62人。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0.1億元,比上年增長16%;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36億元,比上年增長2.5%。

社會


位於靈丘縣白崖台鄉白崖台村、東河南鎮小寨村、蔡家峪村一帶,1937年9月25日,林彪、聶榮臻率領八路軍115師在此殲滅日寇1000餘人,沉重打擊了日寇的猖狂氣焰,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鼓舞了人民的抗日信心。平型關之戰是八路軍出師抗日的首戰大捷,也是全面抗戰以來中國軍隊取得的第一個大勝利,提高了共產黨八路軍的聲威,在中國共產黨史、中國抗日戰爭史和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平型關大捷遺址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確定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現有戰場舊址、戰鬥指揮所、林彪、聶榮臻臨時住所、平型關戰役紀念館等。
1、平型關大捷紀念館
位於靈丘縣平型關景區喬溝南側約一公里的山坡階地上,坐東面西,建築面積825平方米,由楊成武老將軍題寫館名。該館於1969年由北京軍區主持修建,1971年10月閉館。1986年8月10日,聶榮臻元帥為紀念平型關大捷賦詩一首,次日致信山西省委、省政府,指出“平型關大捷意義重大,修復紀念館是必要的”。省委、省政府遵照聶帥的指示撥款修復了紀怎館。抗日戰爭勝利50周年前夕,靈丘縣委、縣政府又籌資將紀念館整修一新,恢復了展覽。2001年,靈丘縣委、縣政府對大捷展覽進行了大幅度地充實修改,展版面積擴大到508平方米,增加了一批圖片知歷史資料,真實地再現了平型關大捷的戰鬥過程和可歌可泣的戰鬥場面。
2、平型關大捷紀念碑
位於平型關大捷紀念館東側1公里的石灰嶺上,建於1997年平型關大捷60周年前夕。碑陽刻有楊成武老將軍題寫的“平型關大捷紀念碑”八個大字,碑陰的碑文記述了平型關大捷的戰鬥過程及重大意義。紀念碑碑基高1.15米,意喻參戰部隊八路軍115師,碑座、碑體高分別為1.37米和9.25米,表示平型關大捷發生的時間為1937年9月25日。巍峨聳立在山頂上的平型關大捷紀念碑,象徵著中華民族不可侮的英雄氣概和不畏強敵、英勇奮鬥的偉大愛國主義精神。
3、驛馬嶺阻擊戰(腰站戰鬥)遺址
位於靈丘縣落水河鄉腰站村東驛馬嶺與河北省淶源縣交界處,是一個重要的隘口,距縣城30公里,海拔1384.9米。1937年9月25日,115師楊成武獨立團根據師部統一部署,在此成功阻擊了由淶源增援平型關的日軍。戰鬥共殲敵400多人,繳獲大量軍用物資,保證了師主力平型關伏擊戰的勝利,是平型關戰役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次戰鬥,裝備簡陋的我軍兩個營擊潰了武器精良的日軍近兩個聯隊(團),創造了抗日戰爭初期我軍以少勝多的光輝戰例。現有楊成武將軍親筆題詞“腰站戰鬥紀念碑”一通立於村南1公里處,1995年縣委、縣政府籌資修建紀念碑亭一座。

教育事業

2011年末,白崖台鄉有小學1所,在校生328人,專任教師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383人,專任教師52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科學技術

2011年末,白崖台鄉有各類科技人才100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8人,經營管理人才7人,技能人才60人,農村實用人才25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白崖台鄉有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16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2人。2011年末,有廣播喇叭320隻,通響率100%。廣播綜合覆蓋率82%,有中央、省、市、縣等電視台28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16戶,電視綜合覆蓋率78.2%。
2011年末,白崖台鄉有98%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3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白崖台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8個,其中衛生院1所;病床53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8.48張。專業衛生人員11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2.88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5300人次。2011年,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85%,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4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3%。

社會保障

2011年,白崖台鄉有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33戶,人數634人,支出104萬元,比上年增長5.5%,月人均136元,比上年增長7.5%;農村五保集中供養30人,支出4.5萬元,比上年增長2.5%;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38人,支出16.6萬元,比上年增長1.5%;農村醫療救助117人次,共支出36萬元,比上年增長4.5%。

郵政電信

2011年末,白崖台鄉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70千米,投遞點15個,鄉村通郵率90%;征訂報紙3000份、期刊100冊。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3個,固定電話用戶320戶,電話用戶普及率69%;行動電話用戶4250戶。

交通


白崖台鄉境內有001鄉道經過。
白崖台鄉
白崖台鄉

文化


● 地名由來
據傳宋末時,在村附近有戶人家養一白牛,常在此地放牧而得名。
白崖台鄉
白崖台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