苘麻根

苘麻根

苘麻根,中藥名。為錦葵科植物苘麻Abutilon theophrasti Medic.[A.avicennae Gaertn.]的根。我國除青藏高原不產外,其他各地均產,東北各地也有栽培。具有利濕解毒之功效。常用於小便淋瀝,痢疾,急性中耳炎,睾丸炎。

入葯部位


根。

性味


味苦,性平。

歸經


歸腎、大腸經。

功效


利濕解毒。

主治


用於小便淋瀝,痢疾,急性中耳炎,睾丸炎。

相關配伍


1、治小便淋瀝:取苘麻根50-100g,酌加水煎,飯前服,日2次。(《福建民間草藥》)
2、治急性中耳炎:苘麻根30g,夏枯草9g,小毛氈苔15g。水煎服。
3、治睾丸炎:苘麻根、苦萌根、蒼耳草根各15g,鴨蛋1個。酒水煎服。(2-3方出自《福建藥物志》)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0-60g。

採集加工


立冬后挖取,除去莖葉,洗凈曬乾。

形態特徵


苘麻一年生亞灌木狀草本,高達1-2m。莖枝被柔毛。葉互生;葉柄長3-12cm,被星狀細柔毛;托葉早落;葉片圓心形,長5-10cm,先端長漸尖,基部心形,兩面均被星狀柔毛,邊緣具細圓鋸齒。花單生於葉腋,花梗長1-3cm,被柔毛,近頂端具節;花萼杯狀,密被短絨毛,裂片5,卵形,長約6mm;花黃色,花瓣倒卵形,長約1cm;雄蕊柱平滑無毛;心皮15-20,長1-1.5cm,先端平截,具擴展、被毛的長芒2,排列成輪狀,密被軟毛。蒴果半球形,直徑約2cm,長約1.2cm,分果爿15-20,被粗毛,頂端具長芒2。種子腎形,褐色,被星狀柔毛。花期7-8月。

生長環境


常見路旁、荒地和田野間。我國除青藏高原不產外,其他各地均產,東北各地也有栽培。

相關論述


1、《本草圖經》:“治痢。”
2、《福建藥物志》:“清熱利濕。主治中耳炎、睾丸炎。”
3、《福建民間草藥》:“治小便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