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粗吻海龍

長粗吻海龍

長粗吻海龍,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紅海與西印度洋向東至日本與澳洲東部。中國台灣發現於西部。短吻粗吻海龍所屬海龍科,分佈於印度-西太平洋區,由紅海與東非到密克羅尼西亞馬里亞納群島,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新加勒多尼亞。中國台灣發現於澎湖

基本信息


科名:Syngnathidae
模式種產地:China
瀕危狀態: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棲息環境:砂泥底、近海沿岸
棲息深度:16 - 100米
最大體長:40 cm
有毒魚類:否
經濟性:否
食用魚類:否
觀賞魚類:否

形態特徵


體特別的延長和纖細,無鱗,由一系列的骨環所組成;軀幹部的上側棱與尾部上側棱不相連接,體環於背鰭基底處拱起,下側棱終止於尾環,中側棱與尾部下側棱相接。吻稍長,頭長約為其1.5-2.0倍;吻部背中棱完全,無棘而平滑,在鼻孔附近些微隆起。主鰓蓋具一隆起而向上彎曲之棱背。體環邊緣平滑;或有皮瓣,或無。骨環21-24 55-63;背鰭鰭條數 24-32;胸鰭鰭條數 15-19;尾鰭鰭條數9。體色多變,由近白色至近全黑色,通常為淡黃褐色,軀幹上通常有淡色橫帶以及小的斑點散在。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大陸棚。經常由開放水域進入掩蔽的泥濘河口區

漁業利用


小型魚類,偶為網具捕獲,除學術研究外,不具食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