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平思考

水平思考

徠水平思考這個概念是由享譽全球的著名思維大師、心理學家愛德華·德·波諾博士於1967年提出的,是一種新型思考方式,它旨在推動人們進行創新思維。水平思考是與垂直思考相對應的思維模式。如今“水平思考”已被正式載入權威的英文詞典——《牛津英文大詞典》。

釋義:以非正統的方式或者顯然地非邏輯的方式來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

釋義


《牛津英文大詞典》是這樣解釋“水平思考”的:“以非正統的方式或者顯然地非邏輯的方式來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其中,關鍵的一個詞是“顯然地”。用常規的邏輯方法來看,水平思考方法看起來是“非邏輯"的,但是事實上這是源自於模式運用系統的邏輯。在這種邏輯里,激發技巧就是必要的。對水平思考最簡單的描述就是:“你不能通過把同一個洞越挖越深,來實現在不同的地方挖出不同的洞。”這裡強調的是尋求看待事物的不同方法和不同路徑。

來源


水平思考
水平思考
德·波諾博士曾經撰寫了一本介紹“另一類思維”的書,將思維、感知思維、自我組織的系統整合在一起,指出這類思維並不是線性的、有序的和邏輯的。在《倫敦生活》雜誌對他的一次訪談中,他解釋了這種“另一類思維”。在他作解釋的時候,他描述了人們應當如何進行“水平式”的思考,以便找到其他的路徑和選擇。立刻,他突然覺得這正是他需要的詞。於是,德·波諾博士回過頭去,把書中“另一類思維”的短語全部替換成了“水平思考”。
那是在1967年。現在,“水平思考”已經被正式載入權威的英文詞典——《牛津英文大詞典》中。
水平思考是一種思維模式。它是在不同的思考方向上進行“水平”移動的思考方式,水平思考要求人們在思考同一個問題時,靈活地轉換思考角度。舉例來講,換位思考就是一種水平思考,逆向思考和側向思考也是屬於水平思考。
有能力進行水平思考的人,他絕不會按照既定的思路前進,而是在不同的思考方向之間進行轉換和抄近路。
在水平思考中,我們致力於提出不同的看法。所有看法都是正確的和相容的;每個不同的看法不是互相推導出來的,而是各自獨立產生的。就像你圍繞著一幢建築物走一圈,從各個不同的角度拍下不同的照片,所有照片都是同樣正確的。

區別


水平思考與創造性思考
德·波諾博士在不同的地方交替使用“創造性思考”和“水平思考”這兩個術語。這是因為“創造性思考”更廣為人知。然而,我們必須記住,“水平思考”這一術語,主要用來指系統地運用具體的技巧和工具來提出新的創意和概念。
垂直思考與水平思考
西方思維的基本概念源於2300年前希臘的“三位一體論”,並建立在批判性和爭論性的基礎之上。
蘇格拉底普遍德強調邏輯與辯論。在柏拉圖所記載的蘇格拉底的對話中,有80%都沒有建設性的結果。蘇格拉底把僅僅指出什麼是“錯”的作為他的原則。他想通過指出對正義和愛等概念的不恰當運用,而澄清它們的正當用途。柏拉圖相信“最後”的真理隱藏在所有現象背後。他有名的比喻就是關於一個被囚禁在洞穴里的人,這個人只能看見洞穴后的一堵牆,洞口燃燒著一堆火焰,當有人走進洞穴的時候,他的影子就被投射到那堵牆上,而這就是被囚禁的人所能看到的全部。柏拉圖運用這個比喻來說明,我們整個一生中所能看到的只是真理的“影子”而已。
亞里士多德將邏輯思考加以系統化。從過去的經驗中,我們可以聚集許多的“盒子”——定義、分類和原理。當我們遇到新的事物時,我們就判斷出這些事物應該屬於哪一個盒子。有的事物可以一半屬於這個盒子,而另一半又屬於那個盒子,或者什麼盒子也不屬於。
結果,西方思維就成了一種考察“是什麼”的思維,是由分析、判斷和辯論來決定的思維。這也是一個優良實用的思維繫統。
但是,思維還有考察“能夠成為什麼”的一面,這一面包含了建設性思考、創造性思考以及“開創一條往前的路”。1998年,德·波諾博士受邀在澳大利亞關於展望聯邦前景的憲法公約會議上做一個公開演講。他講了下面得一個故事:
很久以徠前,有一個人把他的汽車一半漆成了白色,另一半漆成了黑色。他的朋友問他為什麼做如此奇怪的事情。他回答道:“因為不論什麼時候我發生車禍,路兩邊的目擊者在法庭上都會爭論看到的車子是白色的還是黑色的,這十分有趣”。
會議結束時,主席安森尼。梅森先生告訴德·波諾——他會記得這個故事,因為在一些爭論中,爭論的雙方常常都是對的,但他們看到的都只是事物的不同側面。
世界上許多文化,甚至是大多數的文化,都把爭論看作是侵掠性的,個性的和非個建設性的。因此,許多國家都準備推行“水平思考”(平行思考法)。

技巧


六頂思考帽

對於每一種基本的思考行為模式,都可以使用不同顏色的帽子來作為象徵。通過這種方法,我們就可以更為方便地根據需要,從一種思考模式切換到另一種思考模式,任何時候,都可以提出進行某種思考模式的要求。六頂思考帽提供了一個具體的框架,使我們能夠從傳統的辯論和對立式的思考,轉換為從不同角度
對一件事物的合作性考察。以下是六頂思考帽及其寓意:白色帽子:客觀的收集信息
紅色帽子:直覺和感覺
黑色帽子:有邏輯理由地謹慎、否定和批判性思考
黃色帽子:有邏輯理由地肯定、欣賞和超前性思考
綠色帽子:創造性努力和創造性思考
藍色帽子:控制思考過程本身

創造性的挑戰

創造性挑戰是水平思考最為基本的方法之一。創造性挑戰並不是一種攻擊、批評,或者努力顯示出為什麼某個事物是不足的。它是一種對惟一性的挑戰:“這是惟一可能的方法嗎?”創造性挑戰假設某件事情之所以用某個方式來解決,是出於一些存在於過去、但不一定就適用於現在的理由。在所有的情況下,都可能存在更好的做事方法。
創造性挑戰既可以直接用於對事物本身的思考,也可以用於對傳統思考方式的思考。我們還可以對任何時刻正在進行的思考過程本身,提出挑戰:“我們為什麼非得用這樣的方式來看待問題呢?”我們可以對形成我們思考的各種因素提出挑戰:主導性概念、假設、邊界、基本因素、要避免的因素、兩極選擇。通過挑戰,我們直接地考察這些因素,看看它們是否真的是必要的。

創造性停頓

這是一個非常簡短的停頓,思考者在腦海里考慮,是否還有別的選擇或者其他的做事方法。思考者有意願對任何一個點都給予創造性關注。在順暢的思考過程或者討論過程中,很多事情都被當成理所當然的。而創造性停頓則促使思考者稍微抽出一點時間,停頓下來關注某個事物。

激發和移動

在任何自我組織的系統(比如感知系統)中都絕對需要激發。我們需要激發和移動來切換思考模式。切換模式是模式系統必需的非對稱性本質:有些在事後看起來明顯符合邏輯的事物,在事前卻不一定如此。
新的單詞“PO”代表著激發操作,並表示某件事物被直接當作一種激發。
對於任何激發,我們都需要進行“移動”的操作,以便於移動到新的主意。移動是一種積極的操作,而不只是把判斷懸置起來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