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蕨科(學名:Sinopteridaceae)植物為草本,根狀莖直立或傾斜,稀橫走,有管狀中柱,被栗褐色至紅褐色鱗毛。葉簇生;孢子囊群圓形或長圓形,沿葉緣小脈頂端著生,為反卷的膜質葉緣所形成的囊群蓋包被;孢子囊球狀梨形,有短柄;孢子球形、四面形或兩面形。小型旱生蕨類,僅產於雲南西部和四川西南部,生於裸露的乾旱岩石上。
中國蕨科
中國蕨科植物為草本,根狀莖直立或傾斜,稀橫走,有管狀中柱,被栗褐色至紅褐色鱗毛。葉簇生;孢子囊群圓形或長圓形,沿葉緣小脈頂端著生,為反卷的膜質葉緣所形成的囊群蓋包被;孢子囊球狀梨形,有短柄;孢子球形、四面形或兩面形。染色體:X=15,(30),29。14屬,約300種,分佈於亞熱帶地區,我國有8屬,60種,分佈於全國各地。已知藥用的6屬,16種。
中國蕨科
多年生草本,植株高18-25厘米;根狀莖短而直立,密被鱗片;鱗片披針形,栗黑色,有棕色狹邊,全緣。葉簇生,葉柄長10-18厘米,亮栗黑色,下部疏被鱗片;葉片五角形,長寬近相等,約7-10厘米,近三等裂;中央羽片最大,長6-9厘米,中部寬3-4.5厘米,長圓狀披針形,先端短漸尖,基部突然收縮成三角狀耳形,並呈楔形下延而與側生一對羽片相連,羽狀深裂;側生羽片三角形,長3.5-6厘米,不對稱的二回羽裂,羽軸上側的裂片較下側的為短,全緣;下側基部一裂片特長,約3-4.5厘米,寬1-1.5厘米,羽狀深裂達小羽軸的狹翅,向上的裂片全緣或有一、二粗齒;葉脈在末回裂片上羽狀分叉,下面精凸,栗色,彼此接近而成瓦楞形,上面略下凹;葉干后革質,褐綠色,上面光滑,下面被腺體,分泌白色蠟質粉末。孢子囊球形,幾無柄,有極闊的環帶;通常單一,生於小脈頂端;囊群蓋線形,同部分變質的葉邊反折而成,灰棕色,邊緣有粗齒;孢子圓形,表面具顆粒狀紋飾。
中國蕨科
分佈區的氣候屬於西部亞熱帶的高原季風類型,有焚風而形成乾熱氣候,雨量少(僅600--700毫米)。土壤大都為紅褐土或石灰岩風化的
石灰土,土層瘠薄,石粒多,地表裸露。生於
華西小石積OsteomelesschwerinaeSchneid.、
車桑子Dodonaeaviscosa(L.)Jacq.、薄葉鼠李RhamnusleptophyllaSchneid.、馬鞍羊蹄甲BauhiniafaberiOliv.以及扭黃茅Heteropogoncontortus(L.)Beauv.exRoem.etSchult.等耐乾熱的矮灌木叢內。在冬春漫長的缺水季節,中國蕨的葉片常捲縮成拳,當雨季來后又伸展成正常狀態。孢子囊於4--5月形成,孢子成熟於9--10月。
保護價值:中國蕨屬為中國特有。據現有材料看,它可能是中國蕨科最原始成員,是研究該科系統發育的良好材料。
保護措施:建議科考人員採集時注意保護。有條件的植物園可移植作為石生植物園成員。
繁殖與栽培特產中國,分佈雲南西部和四川西南部及華北、西北地區的乾旱地。自然界中生於裸露乾旱的岩石上,分佈於海拔1160—1800m的高山上。耐乾旱。孢子繁殖。
主要用途假山石的裝飾材料;盆栽。
尚未引種栽培。可試用孢子或根莖在石縫中試驗培養。
Aleuritopteris 粉背蕨屬
Cheilosoria 碎米蕨屬
Cryptogramma 珠蕨屬
Doryopteris 黑心蕨屬
Leptolepidium 薄鱗蕨屬
Notholaena 隱囊蕨屬
Onychium 金粉蕨屬
Pellaea 旱蕨屬
Sinopteris 中國蕨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