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病毒抗體

丙型肝炎病毒抗體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主要經血液和體液傳播。HCV感染可導致肝慢性炎症、肝壞死、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丙型肝炎病毒抗體(anti-hepatitis C virus,抗HCV),是人體免疫細胞對HCV感染反應而產生的非保護性抗體,可分為抗HCV-IgM和抗HCV-IgG。目前臨床上檢測的為總抗體,抗HCV陽性是HCV感染的重要標誌。

簡介


● 檢驗別稱:丙肝病毒抗體、抗HCV
● 英文名稱:anti-hepatitis C virus
● 標本來源:血清
● 所屬項目:病毒性肝炎檢測
● 相關疾病:丙型肝炎

適合檢查的人群


● 接受輸血者;
● 血液透析患者;
● 靜脈葯癮者;
● 丙型肝炎患者及其家屬;
● 密切接觸傳染性血液的醫護工作人員。

標本採集


● 採集方法:靜脈采血。

檢查前

● 是否空腹:否。
● 該項檢驗指標屬病毒性肝炎檢測內容,無需空腹,若與肝功能、血糖、血脂等其他生化項目同時檢測,建議空腹。檢查前天,白天宜清淡飲食,忌煙酒。晚上10點以後禁食水,次日早晨空腹檢查。

檢查后

● 抽血后,需在針孔處進行局部按壓3~5分鐘,注意不要揉。
● 若出現暈針癥狀,如頭暈、眼花、乏力等情況時,應立即平卧,並可飲少量糖水,待癥狀緩解后再進行其他檢測。

參考區間


● 正常人血清為陰性(ELISA法、化學發光法、RIA法)。
● (數據來源:萬學紅,盧雪峰。診斷學。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臨床意義


● 抗HCV抗體檢測為陽性,提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可能性大。

抗HCV-IgM

● 抗HCV-IgM陽性提示急性HCV感染,是診斷HCV早期感染、病毒複製和傳染性的指標,若持續陽性則提示病情容易轉為慢性。

抗HCV-IgG

● 抗HCV-IgG陽性提示體內有HCV感染,但不能作為早期診斷的指標,低水平抗HCV-IgG提示病毒處於靜止狀態,高水平提示病毒複製活躍。
● 輸血后肝炎有80%~90%的病人抗-HCV IgG陽性。
● 經常接受血製品(血漿、全血)治療的病人可以合併HCV的感染,易使病變轉為慢性、肝硬化,甚至肝癌。
抗HCV抗體陰性時,不能排除攜帶HCV,仍具有傳染性的可能。抗HCV抗體檢測不能全面反映HCV感染的真實情況,可進行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丙型肝炎病毒RNA等檢測明確診斷。檢驗結果的臨床意義必須由臨床專業醫師結合臨床病史、癥狀、體征以及其他輔助檢查等資料,全面綜合分析判斷。

參考文獻


● [1] 叢玉隆。實用檢驗醫學。第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 [2] 謝幸,孔北華,段濤。婦產科學。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3] 張紀雲,龔道遠。全科醫師臨床檢驗速查手冊。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7.
● [4] 胡成進,公衍文。檢驗結果臨床解讀。第2版。北京:人民軍醫出版社,2010.
● [5] 萬學紅,盧雪峰。診斷學。第9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