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管狹窄

椎管狹窄

徠椎管狹窄是一種骨科疾病。此病主要發生在中年以後,常發生於重體力勞動工人中。椎管狹窄是由各種原因引起頸椎、胸椎、腰椎的椎管各徑線縮短,壓迫硬膜囊、脊髓或神經根,從而導致疼痛、麻木、肢體無力、跛行、大小便障礙等。椎管狹窄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生狹窄部位附近及上肢或下肢的疼痛、麻木、功能障礙。椎管狹窄主要通過保守治療,嚴重者可考慮手術治療。病程一般較長,長期疼痛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預后與多方面因素有關。早期、規範治療,可以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就診科室


● 骨科、神經外科

病因


● 椎管狹窄的病因複雜,既有先天性椎管狹窄又有後天獲得性椎管狹窄。

先天性因素

● 先天性發育畸形,主要為先天性小椎管。
● 特點是多節椎管發病,起病較早,神經功能癥狀明顯。

後天性因素

● 後天性因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
● 骨質增生,黃韌帶肥厚,后縱韌帶骨化導致椎管內容積減小。
● 側隱窩狹窄和椎間盤病變,對應節段的椎管狹窄。

其他因素

● 創傷后骨折、椎體滑脫。
● 醫源性狹窄,頸胸腰椎手術后脊柱不穩定繼發后凸等畸形,畸形節段引起椎管狹窄。

癥狀


● 椎管狹窄的臨床表現因狹窄部位不同各有不同。

頸椎椎管狹窄

● 疼痛、麻木
● ● 表現為頸部疼痛,多為酸痛、脹痛。
● ● 四肢的感覺麻木,上肢放射痛,可有放電樣及燒灼樣疼痛。
● 肢體活動、大小便功能障礙,四肢無力、肌肉萎縮。
● 嚴重狹窄輕微外力影響下可出現截癱、大小便失禁。
● 會陰區麻木,性功能下降。

胸椎椎管狹窄

● 常出現胸背部疼痛,疼痛常持續難以緩解。
● 椎管狹窄節段以下軀幹感覺麻木,常出現束帶感。
● 雙下肢肢體感覺麻木、無力。
● 因胸椎管解剖結構較頸椎管及腰椎管狹窄,因此下肢麻木、無力癥狀出現較早。步態出現不穩、跛行。

腰椎椎管狹窄

● 疼痛、肌體無力
● ● 常見於反覆發作的腰背部疼痛,臀部及下肢放射痛。
● ● 隨後出現下肢麻木無力,肌肉萎縮。
● ● 疼痛性質多種多樣,可為酸痛、麻痛、脹痛、放電樣及燒灼樣疼痛。
● 馬尾神經受壓癥狀
● ● 小便不凈,大便不能自控。
● ● 會陰區麻木。
● 間歇性跛行
● ● 腰椎管狹窄的特徵性表現。
● ● 走路時出現間歇跛行,站立或蹲坐休息后好轉。

檢查


● 確診椎管狹窄需要做X線檢查、CT和磁共振成像。
● X線
● ● 包括正側位、雙斜位、過伸過屈位(六位片)可以了解脊柱的曲度,椎間高度,是否骨質增生、關節突是否退變肥大、椎體是否存在滑脫。
● CT
● ● 顯示骨性椎管形態,椎管橫斷面骨性結構等。可以觀察到椎管內韌帶有無鈣化,小關節向椎管內增生的情況。
● MRI
● ● 可全面觀察椎間盤是否有病變,了解髓核突出程度和位置,並鑒別椎管內有無其他佔位性病變,了解脊髓、馬尾神經和神經根受壓狀態。

診斷


● 醫生診斷椎管狹窄,主要依據典型癥狀及各項影像學檢查,最終明確診斷的方法是椎管徑線的測量。
● 因狹窄引起各部位的疼痛和麻木。
● 導致肢體活動障礙。
● 影像學檢查:骨質增生,關節突病變肥大,椎體滑脫。
● 影響學檢查:椎管形態發生改變。

鑒別診斷


● 脊柱脊髓腫瘤
● ● 可發生於各個年齡段,背痛常為首發癥狀,可出現四肢麻木,大小便失禁及四肢無力、截癱等神經根、脊髓受壓表現。
● 運動神經元病
● ● 臨床以上、下運動神經系統受累為主要表現,包括肌肉無力、肌肉萎縮、肌束震顫及肌張力增高、腱反射亢進、病理征陽性。一般無感覺異常及大小便障礙。
● 血栓閉塞性脈管炎
● ● 多發生於青壯年男性,多有重度嗜煙歷史。典型的臨床表現為間歇性跛行、休息痛及遊走性血栓性靜脈炎。

治療


● 對於治療椎管狹窄,主要依靠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

保守治療

● 卧床休息。
● 持續牽引。
● 理療、推拿、按摩。
● 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葯或激素硬膜外注射。
● 痛點封閉。

手術治療

● 非手術治療無效,或癥狀繼續加重,影響日常生活及工作者,需手術治療。
● 通過手術或微創手術,改善椎管狹窄或解除對神經的壓迫。

危害


● 狹窄部會出現疼痛和不適等癥狀,反覆發作,會影響生活和工作。
● 椎管狹窄會逐漸加重,隨著病情的發展,神經功能會逐漸下降甚至部分喪失。
● 嚴重狹窄可出現癱瘓、大小便失禁。

預后


● 本病一般病程較長,早期出現癥狀可進行非手術方法緩解癥狀,嚴重者可採用手術治療,治癒率高。總體來說,早期、規範治療,可以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預防


先天發育異常

● 早診斷早治療。
●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後天因素

● 避免過長時間從事體力勞動。

其他因素

● 加強主動及被動鍛煉,規律飲食。
● 注意觀察患者情況,如有相關癥狀及時就醫。
● 相關手術后要注意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