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美麗

1998年梁衡創作的散文

《跨越百年的美麗》是當代散文家、科普作家梁衡於1998年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是一篇讚美居里夫人的文章,通過講述了居里夫人不顧鐳射線以及化學藥品的侵蝕,堅持進行科學研究的故事,充分體現了其堅定執著,淡泊名利,剛毅頑強,為科學獻身的精神。全文綜合運用了對比等寫作手法,繪形有神,傳情有致,析理入微,收一種綜合之美。

作品原文


跨越百年的美麗
1998年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發現放射性元素鐳一百周年。
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國科學院人聲鼎沸,一位年輕漂亮、神色莊重又略顯疲倦的婦人走上講台,全場立即肅然無聲。她叫瑪麗·居里,她今天要和她的丈夫皮埃爾·居里一起在這裡宣布一項驚人發現:天然放射性元素鐳。本來這場報告,她想讓丈夫來作,但皮埃爾·居里堅持讓她來講,因為在此之前還沒有一個女子登上過法國科學院的講台。瑪麗·居里穿著一襲黑色長裙,白凈端莊的臉龐顯出堅定又略帶淡泊的神情,而那雙微微內陷的大眼睛,則讓你覺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來。她的報告使全場震驚,物理學進入了一個新時代,而她那美麗莊重的形象也就從此定格在歷史上,定格在每個人的心裡。
關於放射性的發現,居里夫人並不是第一人,但她是關鍵的一人。在她之前,1896年1月,德國科學家倫琴發現了X光,這是人工放射性;1896年5月,法國科學家貝克勒爾發現鈾鹽可以使膠片感光,這是天然放射性。這都還是偶然的發現,居里夫人卻立即提出了一個新問題,其他物質有沒有放射性?物質世界里是不是還有另一塊全新的領域?別人在海灘上撿到一塊貝殼,她卻要研究一下這貝殼是怎樣生、怎樣長、怎樣衝到海灘上來的,別人摸瓜她尋藤,別人摘葉她問根。是她提出了放射性這個詞。兩年後,她發現了釙,接著發現了鐳,冰山露出了一角。為了提煉純凈的鐳,居里夫婦搞到一噸可能含鐳的工業廢渣。他們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鍋,一鍋一鍋地進行冶鍊,然後再送到化驗室溶解、沉澱、分析。而所謂的化驗室是一個廢棄的、曾停放解剖用屍體的破棚子。瑪麗終日在煙熏火燎中攪拌著鍋里的礦渣,她衣裙上、雙手上,留下了酸鹼的點點燒痕。一天,疲勞至極的瑪麗揉著酸痛的后腰,隔著滿桌的試管、量杯問皮埃爾:“你說這鐳會是什麼樣子?”皮埃爾說:“我只是希望它有美麗的顏色。”經過3年又9個月,他們終於從成噸的礦渣中提煉出了0.1克鐳。它真的有極美麗的顏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發出略帶藍色的熒光。它還會自動放熱,一小時放出的熱能溶化等重的冰決。
舊木棚里這點美麗的淡藍色熒光,是用一個美麗女子的生命和信念換來的。這項開闢科學新紀元的偉大發現好像不該落在一個女子頭上。千百年來,漂亮就是一個女人的最高榮譽,最大資本,只要有幸得到這一點,其餘便不必再求了。莫泊桑在他的名著《項鏈》中說:“女人並無社會等級,也無種族差異;她們的姿色、風度和嫵媚就是她們身世和門庭的標誌。”居里夫人是屬於那一類很漂亮的女子,她的肖像如今掛遍世界各國的科研教學機構,我們仍可看到她昔日的風采。但是她偏偏沒有利用這一點資本,她的戰勝自我也恰恰就是從這一點開始的。當她還是個小學生時就顯示出上帝給她的優寵,漂亮的外貌已足以使她討得周圍所有人的喜歡。但她的性格里天生還有一種更可貴的東西,這就是人們經常加於男子漢身上的骨氣。她堅定、剛毅,有遠大、執著的追求。為了不受漂亮的干擾,她故意把一頭金髮剪得很短,她對哥哥說:“毫無疑問,我們家裡的人有天賦,必須使這種天賦由我們中的一個表現出來!”她中學畢業后在城裡和鄉下當了七年家庭教師,積攢了一點學費便到巴黎來讀書。當時大學里女學生很少,這個高額頭、藍眼睛、身材修長的漂亮的異國女子,很快成了人們議論的中心。男學生們為了能更多地看她一眼,或有幸湊上去說幾句話,常常擠在教室外的走廊里,她的女友甚至不得不用傘柄趕走這些追慕者。但她對這種熱鬧不屑一顧,她每天到得最早,坐在前排,給那些追尋的目光一個無情的後腦勺。她身上永遠裹著一層冰霜的盔甲,凜然使那些“追星族”不敢靠近。她本來住在姐姐家中,為了求得安靜,便一人租了間小閣樓,一天只吃一頓飯,日夜苦讀。晚上冷得睡不著,就拉把椅子壓在身上,以取得一點感覺上的溫暖。這種心無旁騖、懸樑刺股、卧薪嘗膽的進取精神,就是一般男子也是很難做到的啊。宋玉說有美女在牆頭看他三年而不動心;范仲淹考進士前在一間破廟裡讀書,晨起煮粥一碗,冷后划作四塊,是為一天的口糧。而在地球那一邊的法國,一個波蘭女子也這樣心靜,這樣執著,這樣地耐得苦寒。她以25歲的妙齡,面對追者如潮而不心動。她只要稍微松一下手,回一下頭,就會跌回溫軟的懷抱和讚美的泡沫中,但是她有大志,有大求,她知道只有發現、創造之花才有永開不敗的美麗。所以她甘願讓酸鹼啃蝕她柔美的雙手,讓嗆人的煙氣吹皺她秀美的額頭。
本來瑪麗·居里完全可以換另外一種活法。她可以趁著年輕貌美如現代女孩吃青春飯那樣,在欽羨和禮讚中活個輕鬆,活個痛快。但是她沒有,她知道自己更深一層的價值和更遠一些的目標。成語“淺嘗輒止”是指人對外部世界的認識,殊不知有多少人對自己也常是淺嘗輒止,見寵即喜。數年前一位母親對我說她剛上初中的女兒成績下降,為什麼?答曰:“知道愛美了,上課總用鉛筆桿做她的卷卷頭。”美對人來說是一種附加,就像格律對詩詞也是一種附加。律詩難作,美人難為,做得好驚天動地,做不好就黃花萎地。瑪麗·居里讓全世界的女子都知道,她們除了“身世”和“門庭”之外,還有更重要的東西。
1852年斯托夫人寫了一本《湯姆叔叔的小屋》,導致了美國南北戰爭的爆發,林肯說是一個小婦人引發了一場解放黑奴的大革命。比斯托夫人約晚50年,居里夫人發現了鐳,也是一個小婦人引發了一場革命,科學革命。它直接導致了後來盧瑟夫對原子結構的探秘,導致了原子彈的爆炸,導致了原子時代的到來。更重要的是這項發現的哲學意義。哲學家說事物無時無刻不在變;西方哲人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公元1082年東方哲人蘇東坡赤壁望月長嘆道:“蓋將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現在,居里夫人證明鐳便是這樣“不能以一瞬”而存在的物質,它會自己不停地發光、放熱、放出射線,能灼傷人的皮膚,能穿透黑紙使膠片感光,能使空氣導電,它剎那間是自己又不是自己。哲理就滲透在每個原子的毛孔里。瑪麗·居里幾乎在完成這項偉大自然發現的同時也完成了對人生意義的發現。她也在不停地變化著,當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時,鐳射線也在無聲地侵蝕著她的肌體。她美麗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隱退,她逐漸變得眼花耳鳴,蒼白乏力。而比埃爾不幸早逝,社會對女性的歧視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沉重負擔。但她什麼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從一個漂亮的小姑娘,一個端莊堅毅的女學者,變成科學教科書里的新名詞“放射線”,變成物理學的一個新計量單位“居里”,變成一條條科學定理,她變成了科學史上一塊永遠的里程碑。“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她得到了永恆。“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就像化學的置換反應一樣,她的青春美麗換位到了科學教科書里,換位到了人類文化的史冊里。
居里夫人的美名從她發現鐳那一刻起就流傳於世,迄今已經百年,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換來的榮譽。她一生共得了10項獎金、16種獎章、107個名譽頭銜,特別是兩次諾貝爾獎。她本來可以躺在任何一項大獎或任何一個榮譽上盡情地享受,但是她視名利如糞土,她將獎金贈給科研事業和戰爭中的法國,而將那些獎章送給6歲的小女兒去當玩具。上帝給的美形她都不為所累,塵世給的美譽她又怎肯背負在身呢?憑誰論短長,漫將浮名換了精修細研,她一如既往,埋頭工作到67歲離開人世,離開了她心愛的實驗室。直到她死後40年,她用過的筆記本里,還有射線在不停地釋放。愛因斯坦說:“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當中,瑪麗·居里是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她實事求是,超形脫俗,知道自己的目標,更知道自己的價值。在一般人要做到這兩個自知,排除干擾並終生如一,是很難很難的,但居里夫人做到了。她讓我們明白,人有多重價值,是需要多層開發的。有的人止於形,以售其貌;有的人止於勇,而呈其力;有的人止於心,而有其技;有的人達於理,而用其智。諸葛亮戎馬一生,氣吞曹吳,卻不披一甲,不佩一刃;毛澤東指揮軍民萬眾,在戰火中打出一個新中國,卻從不受軍銜,不背一槍。大音希聲,大道無形,大智之人,不耽於形,不逐於力,不持於技。他們淡淡地生活,靜靜地思考,執著地進取,直進到智慧高地,自由地駕馭規律,而永葆一種理性的美麗。
居里夫人就是這樣一位挺立在智慧高地的偉人。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1.放射性:某些元素(如,鐳、鈾、釙)的不穩定原子核自發地放出射線而衰變成另外的元素的性質。
2.鐳(léi):金屬元素,符號Ra,銀白色,有放射性,醫學上可用來治療癌症和皮膚病。
3.肅然:形容十分恭敬的樣子。
4.釙(pō):金屬元素,符號Po,銀白色,主要通過人工合成方式取得。釙是世界上最毒的物質之一。也是目前已知最稀有的元素之一。
5.定格:指居里夫人美麗、莊重的形象如同電影畫面的一瞬,永遠留存在人們的記憶里。
6.提煉:用化學方法或物理方法使化合物或混合物純凈,或從中提取所要的東西。
7.溶解:一種物質(溶質)分散於另一種物質(溶劑)中成為溶液的過程。如,食鹽或糖溶解於水而成水溶液。
8.煙熏火燎(liǎo):煙熏和火烤。燎:熏,烤。
9.諾貝爾獎:諾貝爾獎是以瑞典著名的化學家、硝化甘油炸藥的發明人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1833—1896)的部分遺產作為基金創立的。諾貝爾獎包括金質獎章、證書和獎金。

創作背景


此文寫於1998年,發表於當年10月22日的《光明日報》的副刊上。
當時正值紀念居里夫人發現鐳100周年的活動,《光明日報》並沒有簡單地編髮一條紀念活動消息,而是刊載了《跨越百年的美麗》一文,從一個柔軟的角度,去揭示居里夫人的人格力量與精神之美,使遙遠的歷史人物具有現實的意義,挖掘出了紀念活動的真正意義,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品鑒賞


文學賞析

此文是一篇讚美居里夫人的文章,居里夫人的故事盡人皆知,然而在作者妙筆生花下卻成另一番景緻:她蛻去了身上的光環,一改嚴肅的面孔。瑪麗·居里這個沉靜的波蘭女子,優雅生動地站在了人們的面前。那麼樸素,那麼堅強,那麼執著,隔著歲月厚厚的塵沙,人們看到了她的內心深處,感受到了她的人格力量,觸摸到了她的精神之美。文中抓住美麗”大做文章,指出居里夫人最不簡單的一點就是能超越天生美麗的容貌,而為人類作出偉大的貢獻,實現自己最高層次的人生價值。
寫作手法
作者梁衡在《文章五訣》中把散文寫作手法歸結為形、事、情、理、典五要素的組合運用,此文完全體現了他的這個寫作原則和技巧。此文以“形”字開頭,“理”字結尾,中間以“事”為主體,全文繪形有神,傳情有致,析理入微,收一種綜合之美。
居里夫人的美麗形象就是在“形”的摹寫中躍入人們眼帘的:先簡要介紹“一位年輕漂亮、神色莊重又略顯疲倦的婦人走上講台,全場立即肅然無聲”,繼而細緻描繪“瑪麗·居里穿著一襲黑色長裙,白凈端莊的臉龐顯出堅定又略帶淡泊的神情,那雙微微內陷的大眼睛,讓你覺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來”。一個段落中兩次寫到人物的外貌已為少見,它還與後文的“淡泊名利”緊密相連,作者在這裡不僅僅是讓人們了解居里夫人的形象,還有一層意思是讓人們感受居里夫人面對名利的那份淡定與從容。更重要的是,一個講人生價值的深刻主題,竟能選擇這樣一個柔軟、富有人情的開頭,通過人、情、境之間的反差和融合加以巧妙自然的表達,實屬難得。正是這樣如寫小說一地注重形象塑造,才使這個寫濫的題材頓時生髮了新意境和新感悟;也正是這種倒敘手法的運用,才將居里夫人美麗的形象和偉大的成就一下子呈現在讀者面前,使人眼前一亮,從而達到了引人入勝的藝術效果。
通過典型事例進一步刻畫人物的“美麗”,是文章的主體內容。鐳的成功提煉歷時三年又九個月,其艱辛自不待言,可歌可泣的事也一定不少,可文章花費的筆墨並不很多。儘管如此,卻很感人:“他們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鍋,一鍋一鍋地進行冶鍊,然後再送到化驗室溶解、沉澱、分析。”“化驗室只是一個廢棄的破棚子,瑪麗終日在煙熏火燎中攪拌著鍋里的礦渣。”這是與前文描述形成鮮明反差的兩句話。一個正值青春年華的美麗女子,本該擁有斑斕的生活、炫目的舞台、多彩的鮮花、欣賞的目光,可是,她竟能擋住紛繁世界的誘惑,心甘情願地在“廢棄的破棚子”里,在“一口大鍋”邊,“在煙熏火燎中”,進行著繁重而枯燥的工作。這需要多大的定力啊,只有心懷夢想、永不放棄的人才能這樣。“她衣裙上,雙手上,留下了酸鹼的點點燒痕。”不用說一個美的女子,即使是一個普通的女人,都是注重自己的外表的,更何況是對皮膚造成嚴重侵蝕的化學物質。可見,為了科學研究,她付出了怎樣艱辛的勞動,冒著多大的危險。“一天,疲勞之極的瑪麗揉著酸痛的后腰,隔著滿桌的試管、量杯問皮埃爾:‘你說這鐳會是什麼樣子?”皮埃爾說:‘我只是希望它有美麗的顏色。”在兩個敘述性的人物動作和外形的細節描寫之後,來了個人物的語言描寫,真是神來之筆:既避免了寫法上的單一呆板,增加了內容的豐富性和靈動感,又讓人們看到了居里夫人富有生活情趣的一面,從中也透露出了居里夫婦對科學研究的熱愛,對提煉鐳的信心,以及對人生的“淡泊”,人物的形象一下子豐富多彩起來。
當然,此文的重頭戲是哲理的探尋,是“理”字訣的高超運用。作者以形象思維捕捉其形,以抽象思維探尋其理。他從居里夫人身上挖掘出了女性的人生價值。“瑪麗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種更可貴的東西,她堅定、剛毅、頑強,有遠大、執著的追求”、“瑪麗·居里幾乎在完成這項偉大自然發現的同時,也完成了對人生意義的發現”、“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瑪麗·居里是唯一沒有被盛名寵壞的人”,人格之魂、精神之力,超乎外貌之美與才智之強。這些精到的、蘊含人生哲理和生命啟迪的話語,升華了文章的主題,使得文章一下子由居里夫人其人其事上升到對人格力量和人生價值的探討,使讀者在任憑歷史風雨如何洗滌也並不減損的美麗與人們意念中的瞬間之美所形成的強烈反差中,就這樣,似乎在不經意間,思考的境界由形式之美攀升到人格之美、精神之美,達到了哲學的高度,文章也因此愈見其深,更見其美,文學美感和思想性達到了和諧統一。
另外,文章巧妙地運用比較手法,把居里夫人和眾多的男科學家比較,突出她鶴立雞群的地位;把居里夫人和倫琴、貝克勒爾比較,給她的科學發現以準確定位,實事求是地評價了居里夫人對人類的突出貢獻;把居里夫人和眾多漂亮的女人相比較,突出她不愛紅裝愛科學的獨特個性;把居里夫人和斯托夫人以及本人“得”與“失”相比較,突出她科學發現的不同凡響,突出她為科學獻青春的高尚情懷;把居里夫人同一些功成名就者及一些當代偉人比較,突出她淡泊名利、鞠躬盡瘁以及對人類的獨特貢獻。尤其是,作者在文中巧用數字對比來凸顯人物品格。在全文中,不難發現,有這樣三組數字,這三組數字大有名堂。先看第一組:1896年1月,1896年5月,1898年12月。這三個日期,分別是人工放射性、天然放射性和天然放射性元素鐳被發現的時間,從這一組時間來看,居里夫婦僅僅在兩年又十月的時間裡,就超越了前人,奉獻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這是何等的了不起。第二組數字,是1噸和0.1克。人們把1噸化作單位克,那就是100000克,是0.1克的10000000倍。也就是說,這0.1克鐳是從1000000克廢渣中提取出來的,占這些廢渣的千萬分之一。這樣的提煉,和大海撈針有何區別可見居里夫婦在提煉鐳的過程中吃過怎樣的苦頭。第三組數字:她一生共得了10項獎金、16種獎章、107個名譽頭銜,特別是獲得了兩次諾貝爾獎。這四個數字十分直觀地告訴了人們,她生前取得的成就有多麼輝煌,她完全不必在實驗室備受侵蝕。可是,她直到去世前,一如既往呆在實驗室,乃至於她筆記本里的射線釋放了40年。這就非常清楚地讓人明白了,她是為了人類的科學事業而獻出寶貴生命的。
語言特點
全文筆調清朗,語言流暢,凝鍊、深邃、柔和而又深沉,熔敘事、抒情、議論於一爐。細細讀之,如清風撲面、朗月當頭,又如良朋在座、燈火照人、情深理重、闊達深遠。不論是山水散文,還是人物散文,梁衡的作品中都可見智慧的哲思與感悟和充滿大氣磅礴的深刻思想。梁衡散文別有的那份厚重與沉實,避免了簡單的抒情與表白,顯示出“大散文”的氣韻。同時,文中也使用了大量的平實描寫和議論,既突出了居里夫人研究科學的艱辛歷程又深刻挖掘了居里夫人堅定、執著、高尚的人格精神,使文章內容具有了發人深思的哲理意味。

名家點評

湖南大學播音專業兼職教授、主持人曾致《朗誦藝術指要》第二版:“這是一篇讚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感染力極強。但它與很多同類型的文章有所不同,這篇文章抓住“美麗”大做文章,指出居里夫人最不簡單的一點就是能超越天生美麗的容貌,而為人類作出偉大的貢獻,實現自己最高層次的人生價值。這種美麗既來源於她端莊的容顏,也來源於她用生命和信念換來的“鐳元素的淡藍色熒光”,更來源於她獻身科學,不惜用生命作代價所追求的人生之美,以及視名利如糞土,聖潔、偉大、高尚的人格之美。這種美麗,一百多年來一直閃耀著璀璨的光芒,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敬仰。”
井岡山大學人文學院中文系教授、人文學院副院長劉曉鑫《大學語文新教程》:“《跨越百年的美麗》清新、雋永、凝鍊、深邃、柔和而又深沉,字裡行間涌動著一絲不經意的柔情,深刻揭示了女性之美、人格之美。作者通過人、情、境之間的反差、對比和融合,生動巧妙自然地表達了一個富有哲理的深刻主題。”
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教授熊文華《大學語文基礎訓練篇》:“講到居里夫人,我們關注的總是她的科成就,而忽視了她作為一個女性的特質。梁衡在《跨越百年的美麗》一文中,就另闢蹊徑。”
當代作家甘其勛《甘其勛自選集》下卷:“梁衡散文標題醒目。題好文一半。梁衡散文的題目很抓人,顯然是作者反覆打磨出來的。有的簡潔質樸,有的則如神來之筆,如《跨越百年的美麗》。”

作品影響


《跨越百年的美麗》被選為2007年人教版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第18課課文。

作者簡介


梁衡(1946-),著名的新聞理論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山西霍縣人,1946年出生,1968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長期在基層當記者,歷任《光明日報》記者、國家新聞出版署副署長,《人民日報》副總編輯,現任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全國記協常務理事。主要從事散文創作、散文理論研究。1996年在《佛山文藝》發表的散文《忽又重聽“走西口”》獲《美文》、《文學自由談》、《佛山文藝》三家聯合舉辦的“心繫中華”散文徵文優秀獎。有散文三篇《晉祠》、《覓渡,覓渡,渡何處》和《夏感》入選中學教材。主要著作有《新聞三部曲》(3卷)、《數理化通俗演義》(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傑鬼雄》。作品曾獲青年文學獎、趙樹理文學獎、全國優秀科普作品獎和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等多種榮譽稱號。主要著作有《新聞三部曲》(3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傑鬼雄》等。
梁衡
梁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