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3條詞條名為三山村的結果 展開
三山村
山東省萊蕪市口鎮三山村
三山村隸屬萊城區口鎮,位於萊城西北17公里處。北鄰山口村,東鄰棗園村,南接官水河,西臨匯河。地處丘陵,耕地1300多畝,265戶人家,817口人。
村碑記載,三山村始建於元朝,因村北面有北山子、西山子、三山子3座小山,故名三山。三山村始族戶姓張,後有多姓遷於本村。有朱、李、趙、牛、張、彭、魏、裴、郝、梁、楊、田12個姓
民國初期,屬山口保,1948年屬口鎮區。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后,村級改稱生產大隊,從此三山村改稱三山大隊。屬口鎮至今。
解放后,在黨的領導下,人民翻身做了主人,過上了幸福生活。窮人的孩子有了上學的機會,張慶祥考上了大學,是三山村的第一個大學生。恢復高考制度后,又有朱應海、朱從文、李妹妹、李昭利、李廣銀進了大學校門。至今,三山村共培養大、中專學生近30人。
三山村非常重視教育。1951年改建新學堂,1952年搬進學堂開學上課,村裡少年兒童全部入學讀書。1975年校改時,村裡又投資十幾萬元建新校一處,入學率達到了100%。1998年,因教育體制改革,合班並校,與官水小學合為一處,統稱官水河小學,入學率仍保持100%。並且全村的學齡前兒童都能受到學前教育。
在黨的領導下,在村幹部的帶領下,三山村努力治山治水,不斷改造良田。1960年至1964年,與官水河合成一個大隊,兩村合建水庫一座。1975年,搞匯河改造,建立匯河堤岸,同時一起造田百餘畝,使旱田變成了水田。同年又通了電。1974年,在村北的嶺上建揚水站一座,全長300多米,能澆地1200多畝。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富民政策深人民心,三山村廣開門路,興辦了汽車、拖拉機配件加工業、毛類收購業、姜蒜收購業、醬油加工業,各類商店先後建起,村子經濟不斷繁榮。
“要想富,先修路”。在朱司孔書記的領導下,村裡投資33萬元修築了一條全長1500米貫通村東西的高質量的水泥路,1996年動工,1999年竣工通車。在築路中,村人山東匯金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廣遠捐資18萬元,口鎮建築公司書記朱爾春貢獻水泥60噸。
李廣遠的匯金公司是三山村人的驕傲,在他的帶動下,口鎮鑄造加工業“鐵”字型大小企業168家,全鎮年產鑄件10萬噸,從業人員達5000多人。如今的三山村人,既當農民又當工人,經濟和生活都在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
①“母豬泉”:元朝時期,朱姓家靠一泉,朱家期望超發祖世,後繼旺盛,借朱諧音,稱該泉“母豬泉”。人到三山村,必到此觀賞一番。
②老槐樹:據有關人介紹,這棵槐樹,有300多年的歷史了,屬裴家的。因這棵槐樹年代久遠,無人敢動,都稱它槐仙,有的稱它槐娘,每逢年節,人們都要給老槐仙燒香紙祭拜。
③石瓮溝:據考察了解,本溝是屬彭家所有,因此地風水好,地下有金礦,彭家在溝西立了林墓。石瓮水土淤積,已不甚清晰。
④五聖堂祠:始建於明萬曆年間,乾隆年間建關聖帝廟,1950年拆廟,改修為學堂,從此三山有了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