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石庵

閻石庵

閻石庵(1911~1985),青州市(益都縣)第一中學校長,江蘇邳縣人。

人物簡介


閻石庵(19ll~1985),青州市(益都縣)第一中學校長,江蘇邳縣人。
1935年7月,閻石庵於東海師範畢業後任小學教師。1944年12月,在蘇北解放區加入中國共產黨,任邳睢縣青年團窯灣運河區組織股長,青救會縣團部委員。1942年4月,他被調任邳(縣)睢(寧)銅(山)靈(壁)四縣聯合中學班主任。1945年11月,聯合中學與睢寧、邳睢三處中學合併,改稱淮北第一中學,他任總務主任,至1946年10月。1946年7月,國民黨向蘇北解放區進攻,淮北一中隨軍輾轉進入山東境內,10月,一部分學生參軍,其餘併入華中建設大學附中。他隨軍北上后,先後擔任魯東南華東衛生學校隊長,濱海山東國際科學院行政股長,渤海華中幹部支隊教育幹事等職。在艱苦的戰爭環境中,他一面行軍打仗,一面為部隊培養輸送人才,勤奮工作。
1948年6月,他參加中共中央華東局在青州舉辦的教育研究會,任二中隊黨支部書記。會議結束后,受山東省政府委派,籌建青州中學。他帶領師生自己動手平整校院,修建校舍。8月,青州中學開學,設師範和中學兩部,他任教導主任,具體負責中學部。1950年11月,青州中學師範部析出,中學部改稱山東省立益都中學(后改稱益都一中),他任校長兼中共黨支部書記,直至1971年12月離休。

人物事件


他在益都一中20多年來,致力於提高學生的政治和文化素質,致力於培養一支又紅又專的教師隊伍和建設良好的校風。他曾自題對聯“園丁灌罷千瓮水,門牆桃李自成春”以自勵。建國初期,國家急需人才,他動員了80餘名畢業和肄業學生參干參軍,奔赴建設第一線。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初,益都一中為高等院校輸送了1040名學生,占高中畢業學生總數的69.7%,在各條戰線上肩負著祖國建設的重任。《光明日報》曾報道過益都一中的辦學經驗。在他的倡導下,益都一中的課餘活動一直是活躍的,學生會曾創辦《星火報》,學生劇團曾排演過“屈原”、“林則徐”等大型話劇,開展宣傳,進行自我教育。體育成績一直在全地區各校中名列前茅。他歷任五屆中共益都縣委委員、縣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文化大革命”時期,他遭受各種折磨,但仍關心學校圖書、儀器的安全。獲得“工作權利”后,努力撥亂反正,恢復教學秩序。離休后,仍不斷關心學校工作,做學校的顧問。1985年病逝。臨終前,他囑託家屬“死後穿舊衣,不開追悼會,骨灰撒在雲門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