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官培養

器官培養

器官培養是將活體的一部分進行分離培養,是廣義的組織培養形式之一。將部分或整體器官在不損傷正常組織結構的條件下進行的培養,即仍保持組織的三維結構,並模仿在各種狀態下的器官功能。

定義


將活體的一部分進行分離培養,是廣義的組織培養形式之一。要防止被培養的器官或組織片在培養基上成為片狀擴張(單層培養),盡量保持三維即原來的立體的狀態,以使之增殖、分化。

方法


動物器官培養方法

作為動物材料的器官培養法,是用血漿和胚胎抽出液(Fell等1929)或在含有胚抽出液的瓊脂培養基(E.Wolff等,1952)上直接放置器官的方法,以及用含有血清和合成培養液等方法;將器官放在玻璃紙上的培養方法(Trowell,1954)等是比較先進的方法。而到21世紀使用的是其改良法和完全合成培養法。另外在誘導物質的傳遞等的研究中,常將兩種組織用微孔濾膜進行分隔器官培養。在植物方面,曾有W.J.Robbins(1922)和W.Kone(1922)成功地開始了獨立的根尖培養。我們可以對莖頂、胚軸(莖)葉胚、子房、花、果實等、進行了多種器官的培養。

植物器官培養方法

培養基(培地)和培養方法,一般與組織培養沒有大的差別,但對含有葉綠素的器官,要在光下進行單獨營養,因此能在簡單的只含無機鹽的培養基中即可發育。但是在暗培養條件下,如果不供給呼吸基質和維生素類以及其它有機物則不能生長。植物的培養組織,比動物器官的形成能力要大得多。許多組織培養,培養時間長了,便過渡到器官培養,因此這裡不易嚴格區分,可把兩者總括起來稱為廣義的組織培養。另外,植物器官的個體再生力強,僅把莖頂端的生長點進行分離培養,想製成大塊的分生組織也是困難的,如切成小片來培植,由於不連結,所以容易發生分化。一般由於組織的種類和培養條件等情況不同,容易形成不定芽,不定根,向完整的個體發展,使花分化也是可能的(川田信一郎,1957)。不定根的形成,在一般器官來說,是人所共知的,但從根的培養來看,如不用特殊的物質處理,則除根之外,是不能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