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

淞滬抗戰紀念館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坐落於上海市寶山區友誼路1號臨江公園(昔日上海軍民浴血抗戰的主戰場—寶山境內)。1999年3月,為了銘記兩次淞滬戰役(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的一·二八淞滬抗戰、民國二十五年(1937年)的八一三淞滬會戰)和上海人民14年的抗日鬥爭歷史,動工興建紀念館,2000年1月28日竣工並對外開放。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採用塔館合一的建築風格,建築面積3490平方米,展廳面積1500平方米,室外展示區域近8000平方米。紀念館共11層,1—2層為陳列區,3層為館藏區,4層以上為塔式建築。1—2層專題陳列《血沃淞滬——淞滬會戰主題展》,由“中國抗日戰爭的爆發”、“八一三淞滬會戰”、“上海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等七個部分組成。陳列以文物、史料、圖片為主,有抗戰時期往來的電文、手令、戰役總結、官兵家書等文書,戰前敵我雙方及德國顧問團繪製的軍事地圖、嘉獎令、電影膠片以及軍械、軍服、繳獲的日本軍旗等。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是上海黨史教育基地、上海市志願者服務基地。 2003年1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為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14年8月24日,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

歷史沿革


20世紀90年代,上海人民為紀念兩次淞滬抗戰,積極倡議籌建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
1995年,中共上海市委認為“籌建淞滬抗戰紀念館對於開展愛國主義教育,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具有積極作用”。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2張)
1999年3月22日,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正式動工興建,於2000年1月28日建成並對外開放。
2000年1月28日建成開館,2014年8月被國務院命名為首批80家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之一,是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上海黨史教育基地、上海市志願者服務基地。
2018年10月,被評為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2020年9月,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將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當天舉行活動,將正式對外展出《艱苦卓絕—上海抗戰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主題展,這也是上海目前唯一一個全面反映上海14年抗戰歷史過程的主題展覽。
2020年12月21日,入選第四批國家二級博物館名單。

館區展示


展廳一角
展廳一角
紀念館共11層,1—2層為陳列區,專題陳列“血沃淞滬”八一三淞滬會戰史料,由中國抗日戰爭的爆發、八一三淞滬會戰、上海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潮、日軍在上海的暴行、正義的聲援、歷史的審判、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等七個部分組成。陳列以文物、史料、圖片為主,有抗戰時期往來的電文、手令、戰役總結、官兵家書等文書,戰前敵我雙方及德國顧問團繪製的軍事地圖,、嘉獎令,電影膠片,以及軍械、軍服,繳獲的日本軍旗等,同時,新增抗戰題材藝術作品充實展覽,並輔以聲、光、電互動手段,以及新媒體導覽系統,用先進的陳展理念,真實客觀地展示了八一三淞滬會戰的歷史風貌,將“血沃淞滬”的歷史真相昭示天下,激勵華夏子孫“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視和平、警示未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四層以上為塔式建築,11層設觀景台,可遠眺長江口,俯瞰寶山城。
室外展示區包括《匯聚》勝利之火、《歷史漣漪》、浮雕牆《淞滬戰歌》、《抗戰遺跡》、雕塑《結--1937》和《歷史之門》《上海淞滬抗戰紀念碑》《淞滬軍民抵抗日軍》組成的藝術裝置;以及《警世鐘》、《抗戰文化藝術牆》等。
截至2019年,藏品數量5600(件套)。

第一展廳

《抗日戰爭與上海》陳列,以上海人民的抗戰精神為主線,從“全國救亡運動的前期中心、侵華日軍法西斯暴行的重創地、對日作戰的軍事戰略要地、全民族抗戰的重要基地、抗戰文化的發祥地、國際互助的橋樑和紐帶、迎接抗戰的最後勝利”七個部分。大量的歷史珍貴影像資料、圖片、及有關文物,概要介紹了以二次淞滬抗戰為主的上海人民14年抗戰史。

第二展廳

主展廳是《淞滬抗戰史事掇英――血沃淞滬》陳列,強調對參觀者的視覺衝擊力,在運用了聲、光、電及多媒體技術,描述了“義勇軍海塘退敵”、“眾店員捨身取義”、“羅店鎮白衣勇士”、“小英雄方塔就義”、“和籍團血灑江灣”等18個淞滬抗戰中發生的故事,給觀眾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第三展廳

《搞戰文化系列――張明曹抗戰美術作品展》陳列,展現的是抗戰時期著名的美術家張明曹先生有關抗日題材的部分版畫作品以及部分珍貴實物。反映了在深重的民族危機面前,上海文化界人士怒而奮起,抗戰文化成為中國人民抗日鬥爭的重要方面。

室外展覽

“淞滬軍民抵抗日軍”大型雕塑(2張)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室外展覽區有雕塑《結1937》、《淞滬戰歌》浮雕牆、《歷史漣漪》、《匯聚》勝利之火、《警世鐘》、《抗戰文化藝術牆》以及由《歷史之門》、《上海淞滬抗戰紀念碑》、《淞滬軍民抵抗日軍》組成的藝術裝置。還有寶山古城牆、姚子青營犧牲處等人文歷史景點。

旅遊指南


參觀指示

地址:上海市寶山區友誼路1號
乘車路線:116路,952B路,728路,711路,輕軌3號線
開放時間:9:00——16:00(周一館休)
展館實行免費開放(登塔除外)

遊覽路線

室外展示區
《匯聚》——《歷史漣漪》——《淞滬戰歌》和《抗戰遺跡》浮雕牆——雕塑《結—1937》——《歷史之門》——上海淞滬抗戰紀念碑——雕塑《淞滬軍民抵抗日軍》——警世鐘——文化藝術牆
展館
《淞滬魂》長卷石刻牆——序廳——《血沃淞滬》——影視廳——登塔——臨展區——服務區

館藏文物


綜述

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18張)
截至2020年11月,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館藏主要文物有:救護獎章證書、《淞滬血戰回憶錄》、存心社與難民紀念合影、《蔡廷鍇中日戰史》、王觀福軍服、萬羽佩劍、國民革命軍陸軍第六十一師證章、戴戟印章、日本陸地測量部繪製的《上海南京附近十萬分之一地誌圖》、中國軍隊仿德M24式手榴彈、中國軍隊使用的德式防毒面具罐、中國軍隊左輪手槍及槍套等共138件。

救護獎章證書

救護獎章證書(2張)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后,廣大救護志願者在前沿陣地上搶救負傷的抗敵將士。戰役結束后,中國紅十字會特頒贈救護獎章和證書予參加救護之立功人員,以作榮譽褒獎和紀念。

《淞滬血戰回憶錄》

翁照垣 《淞滬血戰回憶錄》(2張)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結束后,由時任第十九路軍第七十八師第一五六旅旅長的翁照垣請第一五六旅政治部主任羅吟圃執筆記錄,自己口述,連載於同年《申報月刊》。該回憶錄以第一人稱角度,真實記錄了侵華日軍在上海的暴行,勾勒出中國軍民共同抗戰的歷史畫面。
存心社與難民紀念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