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辱不驚
榮辱不驚
寵辱不驚是一個成語,拼音是róng rǔ bù jīng
意思是
釋義
指受寵或受辱都不放在心上,形容不以得失而動心。
not be moved by (official) honour or disgrace
唐太宗時期,有個人叫盧承慶的人,為官清廉,做事認真,講求實際。他當的是考工員外郎。這是隸屬於吏部的官職,主要負責考察官員。當時,考察官員有級別標準,先大體分成上中下,然後每一級再分成上中下,比如最好的是上上,差一點的是上中,以及中中、中下、下下之類。
有一次,盧承慶考核一個兼督運糧的官員。這個人在運糧食的過程中,由於翻船把不少糧食掉進了河。因此,盧承慶只給他定了一個中下,"沒給你弄個下下就是照顧你的面子了。你把船都弄翻了,國家的糧食丟失了那麼多,所以只能給你中下這麼一個評價。"可是,這個運糧官得到中下的評語,一點也沒生氣著急,反而談笑自若,該怎麼著就怎麼著。盧承慶覺得,我給他這麼低的一個評價,他都沒生氣,說明他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這人還行;從這點上來講,這個人有認錯表現,有責任心,改個中中吧。改成中中后,這個運糧官也沒因此而高興。盧承慶心想這個人真絕,"寵辱不驚",無論怎樣,他都能坦然面對。他又調查到,那次船翻了,不是他管理不善造成的,而是因為突然遇到刮大風,把糧船給吹翻了。總之,不是人為的原因。盧承慶一想:我給他中上看來也不合適,又改成了中上。這個運糧官還是沒有因此而特別高興。從此盧承慶對他印象很好,以後在吏部考核的時候,就注意提拔了他。
據說,盧承慶自己也是一個寵辱不驚的人。他認為作為一個官員,主要是為國盡忠,官職是升是降都不在乎。他最初當過考工員外郎,後來往上當過尚書左丞,最後還當過兵部侍郎,由於老說實話,得罪了皇上,獲罪被貶出去做簡州司馬。當簡州司馬的時候,盧承慶也一點沒感覺到窩火。後來,朝廷把他又調回朝中當刑部尚書,盧承慶也沒有因此特別高興。
到了晚年病危的時候,盧承慶把兒女們叫到床前囑咐說:"我死後,喪事一定要從簡。穿的這身衣裳就算是我的裝裹,不要再給我買衣服。棺材外邊也別設什麼槨,也別套好幾層棺材,用一層棺材裝著埋了就可以。墳頭不要太高,只要能讓人看得見就可以了。碑文不要亂寫,吹噓我這一生有什麼功績,只要老老實實寫上我的履歷,什麼時候死的,就行了。"這就是盧承慶的遺言。可見,盧承慶不僅清廉,而且也是個對虛榮看得非常淡的人。
"寵辱不驚"這個成語,意思是指無論寵辱,都不在意;用來形容不因個人得失而動心。
榮辱不驚
寵辱不驚的近義詞是置之度外 ( zhì zhī dù wài )
解 釋:不去考慮。指不把個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出 處 《後漢書·隗囂傳》:“帝積苦兵間,以囂子內侍,公孫述遠據邊陲,乃謂諸將曰:‘且當置此兩子於度外耳。’”
用 法 含褒義,多用來表示不把個人的生死、利害、得失放在心上。一般作謂語。
結構 偏正式。
寵辱不驚的反義詞是寵辱若驚。
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何謂貴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吾有何患?故貴以身為天下,若可寄天下;愛以身為天下,若可托天下。
(世人皆願受寵而懼辱,唯高人寵辱不驚而求無為,愛惜自身而不為身外之物所累。)註:這句在2010古詩文大賽當代學生上沒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