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則仕

楊則仕

楊則仕(1909~1935),又名楊又仕,字優如,福建省政和縣東平鳳池村人。1927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是政和縣第一個共產黨員和建松政蘇區創建人。

學生時代


楊則仕出生於農村中的一個小康家庭,父親是一位鄉村醫生,兼做醬油買賣。他自幼聰穎好學,在鳳池小學就學時品學兼優。1924年秋考入省立建甌第五中學,在共產黨員楊峻德同志啟發教育下,他閱讀了《嚮導》、《新青年》、《覺悟》等進步刊物,逐步接受革命思想,積極投入革命洪流,組織進步同學走上街頭,搜查焚燒日貨。他平時不愛講話,可是,上街宣傳演講卻能滔滔不絕地向群眾講解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理,並且語音洪亮,感情激越。1926年11月,楊則仕當選為建甌縣學生聯合會會長。1927年3月,由楊峻德、翁樹年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6月擔任共青團建甌小組組長。在中共建甌支部的領導下,楊則仕於1927年秋,組織了五中學生開展反對當局撤換校長(中共地下黨員)的罷課鬥爭。1928年3月,他組織學生會,並聯合工會、婦女會,發動群眾數千人沖入法院,對法院縱容包庇基督教牧師公開咒罵學生運動,污衊共產黨的行為進行鬥爭。還將法院院長綁起來,戴高帽遊街示眾。楊則仕在這次鬥爭中始終站在最前列,理直氣壯,駁得院長啞口無言,不得不低頭認罪。
1928年8月,楊則仕奉黨的指示返回家鄉,在家裡開辦私塾,以教書作掩護開展革命活動。他邀集進步的同窗好友成立紅色讀書會,傳播馬列主義。利用課餘,假日夜晚,深入各村各戶,秘密召開群眾座談會,宣傳黨的革命主張,建立紅色農會。1929年3月,他在鳳池村福主廟秘密主持召開政和縣第一次農協代表大會,併當選為農協會會長。為了解決革命活動經費,他把節衣縮食省下的錢捐獻給農會,還動員家裡拿出部份糧食救急,甚至變賣家產支持革命。楊則仕十分注重黨的組織建設,先後吸收農協會骨幹楊則震、陳機水、楊則定、葉文誠、張順禮、楊則鎬、池大漢等同志加入中國共產黨。1929年7月在鳳池楊氏祠堂召開黨員會議,宣布成立中共政和支部。在楊則仕的主持下,中共政和支部勝利地領導1930年初以鳳池為中心方圓二三十里廣大農民的減租息的“登門退佃”鬥爭和1931年夏以東平為中心建松政邊鄰地區農民破倉借糧度飢荒的鬥爭。當時,鳳池惡霸地主勾結東平鎮民團,以“嚴懲搶糧土匪”的罪名,抓走幾個農會骨幹。楊則仕聞訊后,一面直奔東平鎮為被捕農協會員辯護,一面布置黨員組織附近農民趕來助戰。民團見農會人多勢眾,只好宣布被捕農民無罪釋放。堂上,楊則仕義正辭嚴,把地主豪紳不顧農民死活囤糧發財的罪行一一揭露,迫使地主豪紳忍痛答應借糧。

領導時代


1932年,楊則仕領導的農民革命由鳳池一帶擴大到水吉姜地和松溪的新浦一帶。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他著手為創立新蘇區而做好準備工作,抓緊擴大黨和農會組織,共青團青年隊、婦女會、兒童團也相繼成立。八月,他派王華興、范生仔等農會骨幹到崇安蘇區參觀根據地建設,學習開展土地革命的經驗,並通過各種渠道,在群眾中廣為傳播。1933年10月,他根據上級黨組織關於積極開展武裝鬥爭的指示,從農會中挑選20幾個立場堅定、勇敢精捍的骨幹會員,建立全縣第一支黨領導的農民武裝——鳳池農會游擊隊。在開展武裝鬥爭的同時,他多次向閩北分區委要求派紅軍主力協助開闢建松政新蘇區。1934年7月,黃立貴率領閩北紅軍58團進軍東平,楊則仕領導當地農會、青年隊等革命組織密切配合主力作仗,取得武裝鬥爭的勝利,創建了以鳳池為中心,包括政和、建陽、松溪、浦城邊界近500個村莊,擁有9萬人口的建松政蘇區。9月,相繼成立建松政革命委員會、蘇維埃政府和中共建松政縣委,楊則仕擔任革命委員會主席、蘇維埃政府副主席、縣委副書記。
1934年11月,楊則仕率蘇區幹部在閩北紅軍58團護送下到崇安參觀學習。國民黨軍56師趁機攻陷建松政蘇區。楊則仕家被洗劫一空。堂兄楊則鎬被國民黨兵用木棒活活打死,母親被困死山上,妻子帶著幼子逃往他鄉。12月,楊則仕和紅軍58團回師東平。他化悲痛為力量,領導人民重建蘇區。這時,國民黨軍隊加緊對閩北蘇區的圍剿,楊則仕奉命帶領建松政蘇區骨幹一百多人隨同58團撤到崇安。1935年3月,敵軍佔領閩北蘇區首府大安后,加緊對山裡的紅軍進行封鎖圍困。紅軍戰士糧鹽緊缺,面黃肌瘦,饑寒交迫。楊則仕見此情景主動下山籌糧。在大安鄉附近被敵人發覺,他堅持搏鬥到彈盡糧絕,不幸被捕,解赴建甌。在獄中,敵人對他軟硬兼施,要他供出閩北黨組織、紅軍人員和詳細地點。他受盡各種慘無人道的酷刑,始終只有一句話:“我就是楊則仕,當過蘇區書記。要殺就殺。何必多問!”使敵人一無所獲。1935年3月的一天,楊則仕在建甌朝天門外英勇就義。他在生命的最後一刻大聲高呼:“蘇維埃萬歲!”“共產黨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