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海水電站
巴南區魚洞街道中壩島上的梯級水電站
小南海水電站位於巴南區魚洞街道中壩島上,是國務院批准的《長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規劃的梯級水電站,壩址控制流域面積70.5萬平方公里,裝機容量200萬千瓦,年平均發電量約93億千瓦時,靜態總投資約239億元,對帶動重慶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向重慶提供清潔、可靠的電能,提高重慶境內長江幹流航道標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15年兩會期間,瀘州和宜賓市長明確反對小南海水電項目建設。2015年4月,擱置三年、爭議不斷的重慶小南海電站項目遭到環保部的否決。這意味著這座位於川渝交界處的水力發電站,將不再被允許建設。
該電站於1991年12月由省水電廳以川水發(1991)規876號文批複同意進行可行性研究工作;1993年5月省水電廳以川水發(1993)規610號批複可行性研究報告;1996年12月省水電廳以川水(1996)建管742號批複初步設計報告;1997年7月省計委以川計(1997)能源585號文批准列入當年度地方電力基本建設投資計劃。工程於1997年12月開工,因建設資金未落實,工程於1998年停建。
小南海水利樞紐工程水庫總面積96.34平方公里,工程建成后淹沒區涉及大渡口、九龍坡、巴南、江津四個行政區。江津區域的淹沒區涉及13個街鎮,城鎮面積41平方公里,城鎮人口40餘萬人,涉及影響城鎮道路長24公里,面積19.12萬平方米,大小橋樑15座,給水主幹管12.2公里,取水工程設施6處,污水管道46.2公里,雨污混流管渠128.1公里。
擬建魚類保護區
2006年9月專家組對小南海水電站建設對珍稀魚類自然保護區的影響及減緩對策研究,水電站壩址選擇,樞紐建築物布置,導截流方案等進行了技術諮詢。2006年9月長江水利委員會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和水利部中科院水工程生態研究所開展了長江小南海水利樞紐建設項目對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影響專題研究。研究初步表明,小南海水利樞紐建設對保護區及保護對象造成的主要影響:一是小南海水利樞紐壩址位於江津市珞璜鎮中壩島,在保護區實驗區範圍內,水庫回水長度為54.50公里,回水進入長江幹流松灌鎮至珞璜鎮江段的保護區緩衝區內。大壩的截流和水庫蓄水,淹沒區域涉及保護區實驗區和緩衝區,將使保護區內51.98公里的緩衝區和20.52公里的實驗區原有功能發生改變。二是小南海水利樞紐大壩建成后,使三峽庫區成為一個相對封閉的庫區水體,阻斷了白鱘等瀕危物種及長江特有魚類的生殖洄游通道和索餌洄遊通道,使許多珍稀特有魚類難以完成生活史,將加劇這些物種的瀕危程度。三是小南海水利樞紐的建設將使原有連續的河流生態系統被分隔成不連續兩個環境單元,造成了生態景觀的破碎,對長江上游水生態系統造成破壞,生物多樣性受到較大影響。
2009年2月17日至18日,農業部組織專家對重慶市政府提交的《長江小南海水電站建設項目對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影響及其減免對策專題研究報告》進行了論證。專家組實地考察了預選的小南海水電站壩址。
鑒於小南海水利樞紐的建設將對保護區及長江珍稀特有魚類造成諸多不利影響,同意重慶市有關部門和中國長江三峽開發總公司在現有研究的基礎上,組織開展編製長江小南海水電站建設項目對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影響專題研究報告書的前期工作。專家組就工程建設對保護區的影響進行了預測分析,針對小南海水電站對魚類資源產生的影響,提出了棲息地保護、仿生態通道建設、人工增殖放流等補救措施。根據相關調查,長江小南海江段是保護區珍稀特有魚類重要的棲息地和生態通道,每年有約150億尾(粒)魚類的苗(卵)通過該水域(其中四大家魚苗(卵)約10 億尾(粒))。小南海水電站的修建將會改變該區域的魚類棲息地,淹沒部分魚類產卵場,阻隔魚類洄遊通道,水輪機和溢洪道會造成魚類特別是卵苗的損傷,對水生生物資源以及保護區的功能造成一定影響。
專家組建議補充保護區內國家重點保護物種的受影響程度。明確保護對象,細化棲息地保護、人工增殖放流措施,使之具有可操作性。主要補救措施是仿生態通道過魚設施建設,經嚴謹的論證和科學試驗,統籌考慮長江上游梯級水電站規劃和建設,特別是梯級水電站運行的疊加累積效應,研究長江上游水生生物保護生態補償的長效機制。
壩區地形測量
2006年5月3日至2006年6月20日完成重慶市發改委委託的長江上游重慶河段小南海水電站壩址地形測量、壩軸線橫斷面測量、水下地形測量和首級控制測量工作。
上壩址地形測量9平方公里;水下地形測量3平方公里;橫斷面測量1.466公里。下壩址:RTK控制428點
地形測量10.82平方公里;水下地形測量4平方公里;壩軸線1:1000縱斷面測量1.94公里;小南海大橋橋位測量45點,0.89公里; A、B、C壩軸線拐點測量和埋石3點。
控制測量平面控制測量:測量隊伍2006年5月1日進場,根據上下壩址測量範圍布設D級GPS網作為基本控制網,其中埋標12座,利用已知點標石1座。
高程式控制制測量:在長江左右岸各布設一條附合電磁波測距高程導線(代替四等水準),連測各個GPS點。
測圖控制測量:測圖控制測量採用美國Trimble(天寶) 5700GPS接收機進行RTK(實時載波相位)測量。
庫區大斷面測量上壩址地形測量採用白紙測圖+內業矢量化方式生產數字化地形圖。下壩址地形測量採用全站儀數據採集+野外繪製略圖+實地調繪→南方CASS5.1繪圖軟體編繪(成圖)的作業方法。水下地形測量採用RTK配合測深儀,數據處理採用Haida海洋成圖5.0,採用南方CASS5.0 成圖軟體進行圖形編輯。縱斷面測量是將兩端點A、B及中點C放樣到實地並埋標。岸上縱斷面採用RTK和全站儀測量。水下部份採用GPS配合測深儀進行測量。
繼長程水道地形測量上游局任務河段水下部分告捷后,上游局接到了水文局下達的新任務指示,要求儘快完成,小南海水電站庫區大斷面測量及歷史特大洪水水麵線調查。全體測量人員齊心協力,克服困難,在歷經20天的艱苦測量中,突擊完成了重慶小南海電站庫區長江幹流及綦江、油溪和朱楊溪三條支流共計180多公里河道大斷面測量。測量時發現有些支流很淺,水文測船容易擱淺觸礁而不能使測量前進。綦江河段測量就是一例,當時恰逢溪溝漲水,河道變寬變深,水文044號測船抓住及時雨,順機行進並測量了約10公里后,船再也不能向前行駛了(如果不下雨不漲水,根本無法前進10公里),完成了剩餘60公里長的河段測量。
小南海水電站
工程由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右岸放空隧洞及開敞式溢洪道、左岸引水系統及廠房等建築物組成。
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壩頂高程791米,防浪牆頂高程792米(牆高4.7米,露出壩頂1米),最大壩高178米,壩頂長1137米,壩頂寬12米,上下游壩坡均為1∶1.4。
大壩工程推薦壩型為閘壩,正常蓄水位233米,該電站分為兩級開發,第一級裝機3200千瓦,第二級裝機7300千瓦,總裝機為10500千瓦。工程完成後年發電時間可達到300天,年總發電量可達到4000萬千瓦/時。設計正常畜水水位高233米,總庫容5010萬立方米,調節庫容3320萬立方米,壩高45米,裝機容量3500千瓦,該工程需開挖土方1350立方米,石方87290立方米,150漿砌條石56100立方米,澆築砼46160立方米,帷幕灌漿3600米,淹沒面積為69.9公頃,其中耕地面積32.1公頃,非耕地面積31.7公頃,河灘6.1公頃。壩址控制流域面積70.5萬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729億立方米,水庫正常蓄水位196米。電站裝機容量17萬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約93億千瓦時。
溢洪道布置在右岸埡口處,全長1665米,其中引渠長1122米,引渠底寬120米,底部高程745米,引渠最大泄流量21750立方米/秒,最大流速3.8米/秒。渠道兩側為垂直邊坡,每隔22米設12米寬的馬道,不襯砌。引渠后緊接溢流堰,堰頂高程760米,設5孔弧形閘門,孔口寬13米、高20米。堰後為陡槽,槽長538米,中間設隔牆將陡槽分左、右兩槽。左槽3孔,凈寬47米,右槽凈寬30米。槽後接挑流鼻坎,挑角45°,半徑50米。泄槽用鋼筋混凝土襯砌,設有5道摻氣槽。
小南海水電站
引水道進口布置在壩上游左岸,進口尺寸長98米,寬27.5米,高79.5米,內設16扇攔污柵,1扇檢修門及4扇事故門。進水口底板高程711.0米。引水道由4條內徑9.6米、長551.49~652.86米的低壓隧洞及其後的4條內徑7~8.2米、長185米的高壓鋼管組成。
廠房為壩后地面式,順河向布置,長145米,寬26米,高67米,內設4台單機容量為30萬千瓦的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水輪機機型HLA330-LJ-530。變壓器布置在上游側副廠房屋頂上,發電機和變壓器之間採用單獨單元結線。
小南海水電站
以小南海水利樞紐工程建成后形成的水上旅遊資源為基礎,堅持“一條主線、二個中心、三個片區、四大文化”的產業布局和統一規劃的基本思路,把江津建設成為西南最大的全生態、全自然、全環保的生態旅遊目的地。
小南海水電站
小南海水電站是國務院批准的《長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規劃的梯級水電站。開發小南海項目。
小南海水電站
小南海水電站具有發電、通航、攔沙減淤、供水灌溉、滯洪錯峰等功能,開發兩條支流兩岸自然生態景觀和人文景觀將開發成一條水上黃金旅遊線,在庫區和支流域開展綠色生態保護庫區水質活動,實現了庫區綠色自然生態景觀與水質保護雙贏目標,對於促進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