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學說

陰陽學說

陰陽五行學說是中國古代人民創造的樸素的辨證唯物的哲學思想。因此,古代醫學家借用陰陽五行學說來解釋人體生理、病理的各種現象,並用以指導總結醫學知識和臨床經驗,這就逐漸形成了以陰陽五行學說為基礎的祖國醫學理論體系。

陰陽學說是以自然界運動變化的現象和規律來探討人體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的變化,從而說明人體的機能活動、組織結構及其相互關係的學說。這種學說對後來古代哲學有著深遠的影響,如中國的天文學、氣象學、化學、算學、音樂和醫學,都是在陰陽五行學說的協助下發展起來的。

簡介


● 英文名稱:Yin-yang Theory
● 學科來源:中醫藥學—基礎理論

古籍摘選


●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於本。故積陽為天,積陰為地。陰靜陽躁,陽生陰長,陽殺陰藏。陽化氣,陰成形。(《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名詞解釋


● 在陰陽概念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醫學基本理論,認為陰陽對立統一、消長轉化、相反相成的關係貫穿於自然與人體等一切事物之中,是人體生理和病理髮生、發展、變化的根源及規律。

術語在線


● 引自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術語在線

百科解讀


● 陰陽是古代哲學的基本內容,古代醫家將其引入到中醫學中,對中醫學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醫學中的陰陽雖然源於古代哲學,但是又具有新的內涵。

陰陽學說的主要內容

● 陰陽學說主要研究陰陽的概念、陰陽的特性、陰陽的相互關係及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應用。
● 陰陽源自最基本的陽光的向背,朝向太陽的為陽,背向太陽的為陰,山之南水之北為陽,山之北水之南為陰。
● 陰陽概念逐漸延伸為運動的、向上的、溫暖的、外部的等為陽;靜止的、向下的、寒冷的、內部的為陰。
● 陰陽具有相關性、普遍性、相對性,陰陽具有無限可分性。陰陽的相互關係為陰陽學說的主要內容,主要有陰陽的對立制約、陰陽的互根互用、陰陽的消長平衡、陰陽的相互轉化。

陰陽學說在中醫學中的運用

● 陰陽學說為中醫學的指導思想,是中醫理論的根基。
● 陰陽理論引入到中醫學中,可以用來說明人體的組織結構,如五臟為陰,六腑為陽,腹部為陰,背部為陽,頭部為陽,足部為陰,外側經絡為陽,內側經絡為陰。
● 陰陽理論可以解釋人體的生理活動,如睡眠理論中,陽入於陰則寐,陰出於陽則寤。
● 陰陽可以解釋人體的病理變化,疾病的本源為陰陽的失衡,主要有陰陽的偏盛、陰陽偏衰、陰陽互損及陰陽轉化。
● 陰陽可以指導疾病的診斷與治療,如黃疸辨證中,黃色鮮亮如橘皮者為陽黃,黃色晦暗如煙熏者為陰黃;脈象有力聲音洪亮者為陽,脈象虛弱,聲音低沉者為陰。
● 陰陽可以歸納藥物的性能,如辛甘發散為陽,如桂枝;酸苦涌泄為陰,如烏梅。質地沉重下沉的為陰,如石膏;質地輕清上升者為陽,如辛夷。

參考文獻


● [1] 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平洋地區).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中西醫結合研究所,譯.WHO西太平洋地區傳統醫學名詞術語國際標準。北京:北京大學醫學出版社,2009.
● [2] 鄭洪新。中醫基礎理論.10版。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