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平等
社會平等
社會平等是指人們對生產資料的同等關係和由此產生的在社會生活的政治領域、經濟領域、社會領域和文化領域內的平等。
目錄
社會平等:是指人們對生產資料的同等關係和由此產生的在社會生活的政治領域、經濟領域、社會領域和文化領域內的平等。社會的不平等關係是隨著分工和社會分裂為階級而產生的。然而,社會平等的思想隨著社會關係的發展而有本質的變化。社會平等的思想產生於資產階級革命的準備時期。在這個時期商品形式已經成了勞動產品的普遍形式,因而人們彼此之間作為商品佔有者的關係是佔主導地位的社會關係。商品經濟要求商品佔有者的平等,否則會破壞正常的商品交換;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出現了消滅個別等級特權的要求,逐步發展起無產階級的社會平等觀,要求消滅階級。但是,在資本主義條件下不可能實現社會平等。因為資本主義既存在著財產上的不平等,也存在著社會政治上的不平等,同時也存在著剝削。形式上宣傳的自由、平等得不到相應物質條件的保證,就不可能實現。社會主義的勝利,對抗階級的消滅,社會主義民主的發揚,標誌著在達到社會平等的道路上邁進了一大步。但仍然存在著不平等現象。這是由於城鄉之間,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之間存在著差別,工資是按勞動數量和質量分配的等等。只有消滅了一切階級差別和社會差別,使人的個性、能力和才能得到空前的、全面的發展,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一律按需分配時,才能實現實質上的社會平等。
馬克思主義觀點:指人與人在政治上、經濟上、社會上處於同等地位,享有同等權利。平等並不是一個抽象的絕對概念,而是包容著豐富的內涵的、不斷演化和發展的歷史範疇。不能脫離具體的社會歷史條件來談論平等。平等是資產階級用來反對封建社會等級特權制而率先提出的口號。資產階級所要求的平等實際上是商品所有者之間的平等,是市場機會的平等,是在金錢、資本面前的平等。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實現這種平等無疑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巨大發展。在資本主義社會,人民在形式上享有政治上平等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但實際上,資產階級佔有生產資料,掌握國家機器,勞動人民處於被壓迫受剝削的地位。由於經濟地位上的不平等,無產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不可能有實質上的政治平等和社會平等。無產階級賦予平等以嶄新的內容。資產階級的平等只是消滅階級特權,而無產階級的平等是消滅階級本身,是在生產資料佔有方面的平等,從而消滅一切由階級差別所產生的社會的和政治的不平等。社會主義國家消滅了私有制,從而消滅了最深刻的社會不平等的經濟基礎。但由於種種原因,社會主義也未能完全消除社會不平等現象。這是因為社會不平等的消滅除了需要消滅私有制和階級差別外,還需要社會生產力的高度發展。
平等是現代社會的基本特徵,是衡量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準,也是人類嚮往的理想價值。人們嚮往和追求平等,首先要明確平等的內在意涵。平等是什麼?平等是一種社會價值,是一種關於社會應當如何對待其成員的規範性價值。具體而言,一個社會中的全部成員在特徵、個性、能力、需求等方面肯定是千差萬別的,但他們在作為人、作為社會主體的意義上是平等的。社會應將每個人作為平等的社會成員來對待,確保每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需求都受到同等程度的尊重和照顧。這就是現代社會平等理念的基本意涵。
雖然平等已成為現代社會的基本共識,但在現實生活中卻仍然存在廣泛的不平等。這些不平等有的是由歷史和社會因素造成的,比如家庭背景、教育機會、階級、階層等,有的是由自然、個人甚至難以描述的因素造成的,比如天賦、才能、勤奮程度、運氣等。倡導和促進平等,就是要對社會中存在的不平等,特別是由不合理、不正當的因素造成的不平等予以矯正和補償,彌合人們在權利、機會、財富、生活前景等方面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