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門答臘雲豹

蘇門答臘雲豹

蘇門答臘雲豹(學名:Neofelis diardi ssp. diardi):皮毛顏色比較暗,具灰色或灰黃色的毛皮和較小的雲狀紋,這些斑紋的橢圓形部分邊緣黑色,四肢和腹部都有黑色的大橢圓形紋,頸背部明顯標有兩道黑色條紋。尾巴通常相當於體長,並有黑色環紋。

主要棲息於蘇門答臘島的山區丘陵地帶。獨居動物,只有在繁殖季節才聚集在一起。善攀爬,能利用粗長的尾巴保持身體的平衡。通常白天在樹上睡眠,晨昏和夜晚活動,在晚上異常活躍。是肉食性動物。捕殺各種陸生和樹棲獵物,包括猴子、鹿、野豬、果子狸、魚和豪豬。分佈於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

形態特徵


蘇門答臘雲豹
蘇門答臘雲豹
蘇門答臘雲豹是馬來雲豹的指名亞種。體長1.6-1.9米;體重約20千克。頭部略圓,口鼻突出,有著粗短而矯健的四肢,幾乎與身體一樣長而且很粗的尾巴,爪子非常大。皮毛顏色較暗,具灰色或灰黃色的毛皮,體表覆蓋有大塊的深色雲狀斑紋,班紋周緣近黑色,而中心暗黃色,深色的雲紋和斑點構成了皮毛天然的偽裝,能夠作為它們跟蹤獵物和躲避其他食肉動物的偽裝。口鼻部、眼睛周圍和胸腹部為白色。鼻尖粉色,有時帶黑點。黑斑覆蓋頭臉。瞳孔極不平常,收縮時呈紡錘形。圓形的耳朵背面有黑色圓點。
為適應森林生活,蘇門答臘雲豹具有粗壯的腿和寬大的爪子,使它善於爬樹和匍匐穿過茂密的森林。四肢粗短,使得重心降低;帶有長長利爪的腳能幫助它們在樹間跳躍時牢牢地抓住樹枝;四肢黃色具長形黑斑,內側顏色黃白,亦有少數明顯的黑斑。尾毛與背部同色,基部有些縱紋,尾端有數個不完整的黑環,端部黑色。又長又粗的尾巴則是它們在攀爬時重要的平衡工具;後腿腳關節非常柔韌,能極大增加腳的旋轉幅度。

生活習性


主要生活在蘇門答臘島沿海地區及內陸高山,在密林低洼地帶和山地雨林地帶。獨居動物,只有在繁殖季節才聚集在一起。善攀爬,能利用粗長的尾巴保持身體的平衡。通常白天在樹上睡眠,晨昏和夜晚活動,在晚上異常活躍。具有敏銳的視力以及良好的嗅覺和聽覺。會通過撓抓樹木、噴灑尿液、刮蹭等行為來標記它的地盤。有著靈敏的觸鬚,用以檢測觸覺信息,尤其是在晚上。
是肉食性動物。捕殺各種陸生和樹棲獵物,包括長鼻猴灰葉猴、幼鹿,赤麂鼷鹿加里曼丹島須豬、果子狸、魚和豪豬。花在樹上睡覺的時間比狩獵的時間長。

分佈範圍


分佈於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瀕危(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