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合教育

全新特殊教育理論

融合教育﹝Inclusion﹞,是繼「回歸主流」教育理念后的全新特殊教育理論,但是,她的教育方式是以經過特別設計的環境和教學方法來適應不同特質小孩的學習,所以我們可以看見融合班的教室和一般小學教室的擺設不一樣,不是排排坐的對著黑板、看著老師,而是分小組上課,很少寫黑板卻有許多輔助教具,針對孩子不同的特質設定每個孩子不同的學習目標,以合作學習、合作小組及同輩間的學習、合作以達到完全包含的策略和目的,最終目的是將特殊孩子包含在教育、物理環境及社會生活的主流內。所以不管普通孩子還是特殊小孩都因其不同特質有不同的學習目標,分數不是唯一的指針,而是適才適能的快樂學習

融合的定義


1.融合指的是一種讓大多數殘障兒童進入普通班,並增進在普通班學習的一種方式。
2.完全融合指的是特殊兒童不分類別及輕重皆可全時融入普通班。
3.融合希望能合併普通及特教系統,建立一統整獨一的系統以管理教育資源,並希望將不同種類班級的學生融合在一起。

融合的好處


1.特殊學生成本降低。
2.代表教育系統正向的改變。
3.和同學建立新的社會關係。
4.讓所有人主動關心,對普通及特殊生的學業及社會性有益。
5.有機會接觸到較有天賦的教師。
6.能接受高質量的普通教育。

融合的原因


1.特教缺乏嚴謹的課程。
2.特教缺乏高質量的個別化教學。
3.對輕度殘障者的教學與普通班教學混為一談。
4.教學決定缺乏參考點,過份主觀。
5.特教師資訓練不足以應付學生需求。

融合的要素


1.普通班及特殊班教師合作計劃及教學。
2.同儕合作學習。
3.有效教學。
4.態度以利互動。
5.充分的資源及支持系統。
6.政策。

融合的要件


1.課程與教學必須符合所有學生的需要。
2.融合的理念須引導教學,須整個學校都能接受融合的理念。
3.融合不是只要安置就好,每個學生的需求都應被顧及。
4.不斷的在職訓練
5.設立融合班前應考慮是否有足夠的資源及支持系統,以提供學生所須的服務。
6.融合只是一種選擇,除了融合應有其它安置的選擇,例如特殊班。
7.普通班級的調整必須合理及符合經濟效益。
8.老師應有參與的意願而不是強迫參加。
融合模式的設立及發展應由學校開始,而不是由上級訂出遵守的原則。

融合教育的要件


在融合的理念下,只要班級中有特殊學生,老師就必須提供符合學生需要的教學,融合的理念很容易了解,可是在執行上仍需要很多相關要件的配合,例如:
(一)普通教師與特殊教師要彼此合作,共同教育學生。
(二)老師應專註在學生的能力,而非學生的障礙。
(三)校長在融合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是領導者和支持者。
(四)融合教育是需要時間和精力,更需要時常開會溝通和協調。
(五)鼓勵家長參與,親師合作無間,創造出全面皆贏的成果。
(六)要注重合作學習、主題教學、同儕支持;善用計算機科技教學

推展有效的融合模式


融合教育推行到如今,不論國外或國內,贊成者勇往直前,反對者無心參與。雖然融合趨勢招致許多反對的聲浪,但從融合的教育哲學觀來看,如所有學生有權利在最少限制的環境中接受教育,特殊孩子也是班上的一員,學生良好的學習應以單一教育系統替代普通、特殊二分的教育系統,以及家長、教師、學生交互影響的力量可以促使融合模式比分離模式更易成功。如果秉持這種理念則融合模式的確是未來教育發展過程中值得耕耘的方向。但是,實現融合教育的確需要整體的考慮及完善的配套措施才能在實施過程中真正對所有兒童有利。
國外文獻提出實施融合教育中四種可行模式,本文將詳細介紹這四種融合模式並與台灣的現象作一比較說明,也作為未來實施融合教育的參考:
普通教師與特殊教育教師常會在心中出現兩個問題:
1.怎樣作才能使孩子的學習達到最好的效果?
2.特殊化的教學希望達到什麼程度?
事實上,融合教育的目的不是在使老師受惠,而是能真正滿足學生長期的需求,也正因為如此,隔離的方案雖有利於教師的教學,但卻未必有利於學生的學習發展。換言之,要真正落實融合教育必須有兩個要件:
1.必須滿足學生的特殊需要。
2.建立成員間共同的信念。
融合教育是建立在以下六個原則上
1.零拒絕
2.在住家附近的學校受教育
3.按自然比例安排特殊學生在普通班級中
4.在於自己年齡相近的班級受教育
5.普通教育與特殊教育教師共同合作
6.教育服務是建立在了解學生能力的長處並且從長處來進行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