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軟體學院

浙江大學二級學院

浙江大學成立於1897年,前身"求是書院",是中國人最早自己創辦的新式高等學府之一。是首批進入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建設的重點大學之一。在長期的辦學過程中,浙江大學以嚴謹的求是學風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以執著的創新精神創造出了豐碩成果。

浙江大學師資隊伍整體力量雄厚。現有中國科學院院士15名,中國工程院院士12名,973項目首席科學家9名,長江特聘(講座)教授51名,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67名。高水平的研究生導師隊伍和良好的科研實驗條件,為開展高水平的研究生教育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浙江大學軟體學院前身是浙江大學軟體與網路學院,於2001年2月27日在杭州與寧波兩地同時掛牌成立,2001年12月成為國家教育部和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批准的首批35所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之一,同時更名為浙江大學軟體學院。

浙江大學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分別在杭州和寧波辦學。杭州辦學地點在浙江大學玉泉校區,以培養本科生為主。寧波辦學地點在寧波國家高新區,以培養研究生為主。浙江大學軟體學院(寧波)管理中心(寧波軟體教育中心)是寧波市編辦批准的事業單位,承擔浙江大學軟體學院在寧波的辦學支持職能。

辦學條件


作為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之一,浙江大學軟體學院始終按照教育部示範性軟體學院建設的要求,以培養應用型、複合型、國際化高級軟體人才為目標,不斷探索學生培養新模式,在2006年教育部對軟體學院的驗收中取得所有指標全優的好成績。經過六年多的辦學實踐,浙大軟體學院正在逐步成為我國高端軟體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浙江大學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平台。

人才培養

教學框架體系
學院充分發揮浙江大學的綜合辦學優勢,匯聚政府、行業、產業等各方資源,共同參與學生培養。特別是在研究生的培養上,學院建立了以系和研究方向為核心的全新教學框架體系,以系作為軟體工程專業研究生培養的建制單位,每一個系都與一個或多個機構合作,實行"院院合作"、"院企合作",開展產學研一條龍的人才培養。同時,每一個系都要求在寧波設立或合作建立相應專業方向的研發機構(或者研究中心、研究院等),設立滿足該專業方向研究生各階段人才培養的工程教學實驗環境、實訓場所和相應的實習基地。
培養體系
為加強應用型軟體人才的培養,學院採用靈活的課程體系和動態的教學計劃,實施了理論教學與課程實踐、項目實訓、企業實習相結合的培養體系。在課程學習方面,專業課程學習和實驗實踐與社會和企業的應用需求緊密結合,三分之一左右的課程由企事業單位的一線專家工程師講授。
在課程實踐的基礎上,學生按照自己興趣與目標進入不同的項目小組,進行基於實際項目的實踐訓練。實驗實訓科目全部結合企業實際需求項目展開,企業的研究院所和實驗場地搬入軟體學院。實訓過程由企業工程師進行全程指導,實行模擬的企業環境,使學生儘快進入實戰狀態
所有研究生都要求進入企事業單位實習,在實際工作中完成學位論文。學生在企業實習期間,實行雙導師制。
服務地方的重要平台
學院以杭州、寧波為基地,以長三角地區為重點,積極爭取地方政府支持與合作,為地方社會經濟建設服務。學院本部立足杭州,加強與浙江省政府及杭州市政府在軟體人才培養政策上的溝通和協作,把軟體學院人才培養模式納入到浙江省軟體產業發展、軟體人才培養和打造"數字浙江"及"天堂矽谷"的統一規劃內。軟體學院近幾年的畢業生為軟體產業提供了高素質的人才支撐,為"數字浙江"及"天堂矽谷"和杭州"國家軟體產業基地"、"國家軟體出口基地"、"國家動漫產業基地",為軟體產業的快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浙大寧波校區(軟體學院)是"十五"期間浙江大學與寧波市科教戰略合作的重大成果,浙江大學服務地方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和窗口。軟體學院(寧波)地處寧波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內,依託寧波本地特色優勢產業,在為地方經濟和社會服務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以IT應用為核心的產學研一條龍的高新研發基地,為當地軟體產業的發展和傳統產業信息化水平的提升做出了貢獻。
系是浙江大學軟體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建制單位,每個系下設一個或若干個研究方向。目前浙江大學軟體學院設立了9個系9個研究方向。 
每一個系都與該研究方向緊密相關的一個龍頭企業(單位)合作,或者與若干個企業(單位)合作開展產學研一條龍的人才培養。同時,設立滿足該專業方向研究生各階段人才培養的網路互動工程教學實驗環境、實訓場所和相應的實習基地。
和企業、院校的廣泛合作為軟體學院提供了豐富的師資。除了浙江大學的教師以外,軟體學院的教師還包括合作方教師、國內外其他高校的教師、國內外企業的高級技術和管理人員以及行業和政府管理部門的專家等。
每一個系設立系主任和執行系主任,負責制訂和落實下設專業方向的教學計劃、各類教師的聘任、實訓和實習基地的建設以及教學質量的考核等工作。
研究生入學后因特殊情況需要轉專業方向者,由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請,報學院教務部批准後方為有效。
浙江大學軟體學院
SchoolofSoftwareTechnology,ZhejiangUniversity
浙江大學軟體學院
2006年,學院以優秀的成績通過教育部示範性軟體學院驗收評估。
浙江大學軟體學院依託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雄厚的師資力量,結合浙江大學的綜合辦學優勢和我國軟體產業發展的實際,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Computer+X"和"X+Info"複合型人才培養理念,致力於培養高層次的應用型、複合型、國際化的軟體工程技術和軟體工程管理人才。
浙江大學
浙江大學
軟體學院將始終秉承"求是創新"的校訓,努力建設成為具有國際影響的IT領域專業性學院,成為國家軟體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之一,浙江省軟體產業發展的動力源與加速器。

院系概況

專業方向是浙江大學軟體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建制單位,浙江大學軟體學院設立了12個專業方向。每一個專業方向都與該方向產業緊密相關的一個或若干個著名企業(單位)合作開展產學研一體化的人才培養。同時,設立滿足各專業方向研究生各階段人才培養的工程教學實驗環境、實訓場所和實習基地。
與產業界的廣泛合作為軟體學院提供了豐富的專兼職師資隊伍。除浙江大學的教師外,軟體學院的教師還包括合作方教師、國內外其他高校的教師、國內外企業的高級技術和管理人員以及行業、政府管理部門的專家等。研究生入學后因特殊情況需要轉專業方向同學,需由研究生本人提出申請,報學院招生及教學辦公室批准後方為有效。
專業方向學習形式合作企業
軟體工程物聯網與智能計算全日制、非全日制東軟集團
大數據技術IBM
移動網際網路技術微軟
金融信息技術浙江道富
工業設計工程信息產品設計杭州億腦

學科體系

系名下設研究方向面向學生類型合作夥伴
軟體技術系軟體開發技術方向雙證、單證在職、單證脫產浙大網新,東藍科技
軟體項目管理方向雙證、單證在職、單證脫產
嵌入式系統方向單證在職、單證脫產
信息產品設計方向雙證
金融信息技術系金融信息技術方向雙證、單證脫產浙江大學道富技術中心
網路工程與管理系網路工程與管理方向
單證在職、單證脫產
雙證
華三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浙江華為通信技術有限公司
電子商務技術系電子商務技術方向雙證、單證在職、單證脫產阿里巴巴
應用軟體開發系應用軟體開發方向單證在職、單證脫產微軟技術中心
傳媒技術系傳媒技術雙證、單證在職、單證脫產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
信息管理系企業信息化管理方向單證在職、單證脫產浙江大學經濟學院
金融工程方向單證在職、單證脫產
集成電路系集成電路方向單證脫產浙江大學信息科學和工程學院
電子政務系電子政務方向單證在職浙江大學中國西部發展研究院
網站規劃與評測單證在職北京國脈互聯信息顧問有限公司
現代物流系現代物流方向單證在職、單證脫產香港ETIC
對日軟體工程系對日軟體工程方向單證在職、單證脫產東方標準
高校信息化系高校教育信息化方向單證在職、單證脫產浙江大學網路與信息中心
電子商務管理系電子商務管理方向
單證在職、單證脫產
雙證
中國電子商務協會
商務智能技術系商務智能技術方向單證在職、單證脫產Oracle(甲骨文)公司
SAP ERP 系SAP物流與供應鏈方向單證在職北京博克教育諮詢有限公司
附:2010屆碩士生部分就業去向
序號就業單位人數
1阿里巴巴(中國)網路技術有限公司8
2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軟體開發中心7
3上海微創軟體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5
4杭州華三通信技術有限公司5
5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杭州研究所4
6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4
7虹軟(杭州)科技有限公司4
8浙江省對外服務公司4
9杭州招銀融博科技有限公司3
10浙江網新恆天軟體有限公司3
11淘寶(中國)軟體有限公司3
12杭州海康威視數字技術股份有限公司2
13北京外企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2
14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分公司2
15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研發中心2
16浙江大學信息中心2
17杭州銳博信息技術有限公司1
18中國軟體與技術服務股份有限公司1
19深圳市易思博軟體技術有限公司西安分公司1
20北京大傑致遠信息技術有限公司1
21湖北省對外服務有限公司1
22北京暢遊天下網路技術有限公司1
23華碩科技(蘇州)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1
24杭州賽思達軟體有限公司1
25杭州斯凱網路科技有限公司1
26上海市對外服務有限公司1
27江蘇物聯網研究發展中心1
28西安烽火電子科技有限責任公司1
29浙江物產國際貿易有限公司1
30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分行1
31中國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紹興市分行1
32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1
33寧波天安(集團)股份有限公司1
34上海微創軟體有限公司1
35深圳市人才交流服務中心1
36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省分行1
37騰訊科技(上海)有限公司1
38浙江建林電子電氣有限公司1
39新電信息科技(蘇州)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1
40廈門東南融通人力資源服務有限公司1
41恆豐銀行1
42廣東歐珀移動通信有限公司1
43中運散貨運輸有限公司1
44上海益同軟體技術有限公司1
45甲骨文研究開發中心(深圳)有限公司1
46寧波銀行股份有限公司1
47杭州猛獁科技有限公司1
48溫州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1
49虹軟(杭州)多媒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1
50浙江鴻程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1
51上海威乾視頻技術有限公司1
52浙江正泰電器股份有限公司1
53網迅(中國)軟體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1
54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1
55青島百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1
56支付寶(中國)網路技術有限公司1
57內蒙古科技大學1
58天津市音達電子工程有限公司1
59杭州浩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1
60中國聯合網路通信有限公司青島市分公司1
61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浙江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1
62台州市氣象局1
63國家開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1
64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台州分行1
65國際商業機器(中國)有限公司1
66錄取博士生(浙江大學)1
67北京老萬生物質能科技有限責任公司1
68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
69北京百度網訊科技有限公司1
70北京偉景行數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1
71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重慶研究所1
72國信朗訊科技網路技術有限公司1
73浙江中控技術股份有限公司1
74浙江中智經濟技術服務有限公司1
75上海岡三華大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1
76江蘇省郵電規劃設計院有限責任公司1
77浙江省數字安全證書管理有限公司1
78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1
79深圳南油外服人力資源有限公司1
合計123

機構設置


浙江大學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行政機構設在寧波校區,以研究生教學管理服務為主。軟體工程本科生歸口隸屬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由計算機學院和軟體學院共同負責。
下設黨政辦公室、研究生教學辦公室、招生辦公室、對外合作與交流辦公室、研究生工作辦公室、後勤與校園管理中心。
黨政辦:學院綜合性管理機構。
辦公地點:教學樓E204\E205(院辦、財務)\E208(人事、檔案)
教務辦:主管學院教學和實施教學管理的職能部門。
辦公地點:教學樓E309\E308(學籍、選課等)\E307(論文管理)
研工辦:主管學院學生工作的職能部門。
辦公地點:教學樓S316\E306
招生辦:主管學院招生工作的職能部門。
辦公地點:教學樓E211\E210
合作辦:主管學院學生實習就業、對外聯絡交流與合作事項的職能部門。
辦公地點:教學樓E207\E209
後勤與校園管理中心:主管學院後勤保障工作的職能部門。
辦公地點:教學樓E202\E406(網路)\S313(保衛、後勤、基建)\S218(圖書室)\S215(圖書管理辦公室)\學生公寓樓103(醫務室)

大事記


2008年5月
2007年9月
2007年9月
2006年6月
軟體學院體制調整。浙江大學軟體學院列入直屬單位序列,軟體學院(寧波)建制撤銷,其職能由浙江大學軟體學院承擔。
浙江大學軟體學院2007級研究生開學典禮隆重舉行,學校主要領導張曦書記、楊衛校長、和寧波市政府領導毛光烈市長、余紅藝副市長出席。浙江大學—寧波市科教戰略合作會議同時舉行。
浙江大學軟體學院寧波分院正式更名為浙江大學軟體學院(寧波)。
浙江大學軟體學院順利通過國家示範性軟體學院驗收評估,成為綜合評定為“優秀”的九所學校之一。
2006年4月27日浙江大學軟體學院寧波分院正式成為浙江大學直屬單位。
2005年9月15日浙江大學校長專題辦公會議在寧波分院召開。校黨委張曦書記專程出席。
2005年2月24日寧波市市長毛光烈視察寧波分院。
2004年11月29日校長潘雲鶴院士視察寧波分院,新校區投入使用。
2004年3月25日寧波市市委書記巴音朝魯視察寧波分院。
2003年10月軟體學院順利通過教育部高教司專家組中期評估。
2003年7月12日浙江大學軟體學院寧波分院新校區開工典禮。
2002年9月浙江大學軟體學院大樓(西樓)投入使用。
2001年12月浙江大學軟體與網路學院更名為浙江大學軟體學院。
2001年12月教育部、國家計委發布《關於批准有關高等學校試辦示範性軟體學院的通知》,並確定浙江大學等35所高校首批試辦示範性軟體學院。
2001年9月浙江大學軟體與網路學院在杭州、寧波兩地同時開始辦學。
2001年2月27日浙江大學軟體與網路學院在浙大玉泉校區掛牌成立,浙江大學軟體與網路學院寧波分院在寧波國家高新區同時掛牌。
2000年6月17日浙江大學與寧波市人民政府簽訂《共建浙江大學網路與軟體學院寧波分院協議書》
2000年5月28日浙江大學向原國家計委正式遞交《浙江大學關於成立軟體與網路學院的請示報告》。
2000年3月11日浙江大學正式向教育部遞交《浙江大學關於超常規培養軟體與網路人才的請示報告》,得到教育部的及時批複。
2000年3月浙江大學校長潘雲鶴院士在全國人大會議上提出“超常規培養軟體與網路人才”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