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關
石關
石關穴是足少陰腎經的常用腧穴之一,位於臍中上3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在腹直肌內緣;布有腹壁上凍、靜脈;有第7、8、9肋間神經分佈。主治嘔吐、腹痛、便秘等胃腸病證;不孕。直刺1~1.5寸。
● Shíguān KI18
● 來源:《針灸甲乙經》
● 別名:石闕、石門、食關
● 歸經:足少陰腎經。
● 功效:攻堅消滿,補腎種子,滋陰清熱,和中化滯
● 石,石頭,含堅滿之意。關,重要,關要。本穴近胃脘,為飲食之關,為攻堅消滿之要穴,故名。
● 在上腹部,臍中上3寸,前正中線旁開0.5寸。
●
● 肚臍直上,胸劍聯合到肚臍距離的3/8,再旁開前正中線到乳頭距離的1/8,即為此穴。
本穴的精準取穴使用了骨度分寸的方法,其中,胸劍聯合中點(歧骨)至臍中為8直寸,兩乳頭之間的距離為8橫寸。簡便取穴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取穴方法,是長期臨床經驗總結的方法,操作簡便,便於記憶。一般情況下,簡便取穴的方法只適合日常按摩、拔罐、艾灸等養生防病時運用。如果使用穴位進行疾病的治療,則需要使用精準取穴。
● 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
● 淺層布有腹壁淺靜脈,第7、8、9胸神經前支及伴行的動、靜脈;深層有腹壁上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第7、8、9胸神經前支的肌支和相應的肋間動、靜脈。
● 腹痛,噦噫嘔逆,小便黃,大便不通,食道痙攣,膈肌痙攣,胃痙攣。
● 婦科疾病,例如經閉,帶下,婦人產後惡露不止,產後腹痛,不孕,陰門瘙癢。
● 直刺0.5~0.8寸;可灸。
● 指壓按摩:用拇指指腹按揉,每次1~3分鐘。
● 灸法:艾條灸5~10分鐘。
● 《針灸甲乙經·卷七》:痙,脊強,口不開,多唾,大便難,石關主之。
● 《針灸大成·卷六》:主噦噫嘔逆,腹痛氣淋,小便黃,大便不通,心下堅滿,脊強不利,多唾,目赤痛從內眥始,婦人無子,臟中有惡血,血上沖腹,痛不可忍。
● 《百症賦》:脫肛趨百會尾翳之所,無子搜陰交石關之鄉。
● 配內關、足三里,治胃痛、嘔吐、膈肌痙攣。
● [1] 孫國傑。針灸學.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 [2] 郭長青。人體經絡穴位使用大圖冊。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6.
● [3] 解秸萍,程凱。北京中醫藥大學針灸取穴特色技法詳解。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