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後遺症

中風後遺症

腦卒中俗稱中風,是中醫學的疾病名稱。中風後遺症是指急性腦血管病發病後遺留的一些癥狀的總稱。發病機制是腦血管意外之後,腦組織缺血及出血性損傷未能及時恢復,而使腦的功能受損。年齡,出血或梗死的部位、範圍,治療是否及時等均與中風後遺症相關。多發生於50歲以後,男性略多於女性。主要癥狀是偏癱、頭痛、頭暈、口歪眼斜、言語不利等。主要治療方法是康復訓練。預后與多方面因素有關,經治療和康復鍛煉可改善癥狀。

就診科室


● 神經內科或內科、康復科

病因


● 發病機制是腦血管意外之後,腦組織缺血及出血性損傷破壞相應血管,而使腦的功能受損。

出血性腦卒中

● 冬秋季比夏季好發。冬天天氣冷、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夏季天氣轉熱、血管擴張、血壓下降的緣故。但夏季中暑,出汗增多也會促發腦出血。
● 情緒激動會使血壓突然升高,引起腦出血。
● 過度疲勞和用力過猛可引起血壓升高,成為腦出血後遺症的誘因。
● 進餐和進食過分油膩的食物能使血液中的脂質增多,血液循環加快,血壓突然上升,因而可導致腦出血。
● 腦出血后引起不同程度的腦組織破壞,雖經治療仍留有不同程度的後遺症。與以下因素有關。
● ● 出血量:出血量的多少直接影響到臨床癥狀的嚴重程度。
● ● 出血的部位:不同部位的出血,腦功能受損的程度不一。
● ● 康復期的治療和護理:及時規範的康復治療可以大大降低後遺症的發生。

缺血性腦卒中

● 病因包括心源性腦栓塞;動脈粥樣硬化,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小動脈閉塞型;其他原因,如動脈炎、遺傳等。
● 腦梗死的部位、發生次數、梗死灶的大小,急性期積極治療與否,是否經過及時規範的康復治療,均與後遺症的發生有關。

癥狀


出血性腦卒中

● 肢體功能障礙:主要表現偏癱、偏側感覺和運動功能障礙。
● 認知和精神功能障礙:較大範圍或多次反覆的腦出血,可留有精神和認知障礙,如人格改變、消極悲觀、鬱抑寡歡、精神萎靡、易激動等。
● 言語功能障礙。
● 吞咽功能障礙。
● 其他癥狀:頭痛、眩暈、噁心、失眠、多夢、注意力不集中、耳鳴、記憶力減退、痴獃、抑鬱等。

缺血性腦卒中

● 偏癱:是最常見的腦梗死後遺症。一側肢體肌力減退、活動不利或完全不能活動,常伴有同側肢體的感覺障礙如冷熱不知、疼痛不覺等。有時還可伴有同側的視野缺損。
● 失語:運動性失語表現為病人能聽懂別人的話語,但不能表達自己的意思。感覺性失語則無語言表達障礙,聽不懂別人的話,也聽不懂自己所說的話,表現為答非所問,“自說自話”。命名性失語則表現為看到一件物品,能說出它的用途,但卻叫不出名稱。
● 認知和精神障礙:人格改變、消極悲觀、鬱抑寡歡、精神萎靡、易激動、記憶力減退、痴獃等。
● 其他癥狀:頭痛、眩暈、噁心、失眠、多夢、注意力不集中、耳鳴等。

檢查


出血性腦卒中

● 檢查主要包括影像學檢查和康複評定。
● 影像學檢查
● ● CT檢查呈高密度影。
● ● 頭顱磁共振掃描(MRI):不同序列影像有不同信號表現。
● 康複評定:肌力、肌張力、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評定、布氏分期、言語功能評定、心理功能評估等。

缺血性腦卒中

● 檢查主要包括影像學檢查和康複評定。
● 影像學檢查
● ● 頭顱CT:是診斷腦血栓形成較方便、便宜的檢查。在發病24小時內常不能發現病灶。
● ● 頭顱磁共振掃描:早期即可發現梗死灶,特別是對慕下病變的診斷,優於CT。
● ● 腦血管造影:可發現血管狹窄和閉塞的部位,在早期(發病6小時以內)可直接將溶栓藥物注入狹窄或閉塞處進行溶栓,缺點是有一定的損傷和併發症。
● 康複評定:肌力、肌張力、平衡功能、日常生活能力評定、布氏分期、言語功能評定、心理功能評估等。

診斷


● 醫生根據病史、臨床癥狀、影像學檢查等來診斷中風後遺症。
● 存在腦梗死或腦出血的病史。
● 臨床癥狀:言語不利、偏癱、頭痛頭暈、口角歪斜等癥狀。
● 影像學提示有較明確的梗死或出血灶。

鑒別診斷


● 中風後遺症需要與腦腫瘤、免疫介導性炎症或顱內感染等進行鑒別。
● 如果出現偏癱、偏身感覺障礙、口眼歪斜、言語不利等臨床癥狀,需要及時去醫院就診,請醫生進行檢查和診斷。

治療


● 恢復期康復治療對於腦卒中後遺症患者非常重要。
● 康復功能鍛煉:面癱的功能鍛煉、語言吞咽功能訓練、認知功能的訓練、肢體功能鍛煉:
● ● 轉移訓練;
● ● 關節被動活動;
● ● 誘發病人的主動運動;
● ● 手功能訓練;
● ● 平衡協調能力的訓練;
● ● 步行功能訓練等。
● 理療:主要包括功能性電刺激、生物反饋、經顱磁刺激、順序循環治療、針灸、高壓氧等。

危害


● 病情較重時可出現肺部感染、骨折、下肢靜脈血栓、肺栓塞等併發症。

預后


● 中風後遺症的治療效果與多方面因素有關,如年齡,病變次數,出血或梗死部位、出血量多少、是否有其他合併症、基礎身體狀況等。
● 早期、規範治療,及時進行康復訓練,可明顯改善癥狀。

預防


● 積極防治腦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等。
● 限酒戒煙。
● 避免使用對腦組織有損害的藥物。
● 避免思慮過度,保持安靜平和的心態,尤其是中老年人,更應如此;勞逸結合,適度鍛煉。
● 調整飲食,飲食宜清淡而富含營養,以高蛋白和高維生素飲食為主,多食蔬菜和水果及含碘食物,注意營養均衡。
● 發生腦血管意外時及時進行康復與針灸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