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物賦形

詞語

隨物賦形,漢語成語,拼音是suí wù fù xíng,意思指針對客觀事物本身的不同形態給予形象生動的描繪。出自《畫水記》。

出處


隨物賦形是北宋蘇軾用語。指書法的風格蕭閑疏散,簡略幽遠。《書黃子思詩集后》論鍾繇王羲之書法字跡“蕭散簡遠,妙在筆畫之外”。發揮了司空圖梅、鹽“其美常在成酸之外”的旨意,強調藝術美在於給讀者創造審美想象的空間。
【出處】宋·蘇軾《畫水記》:“畫奔湍巨浪,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盡水之變,號稱神逸。”
清·趙翼《甌北詩話·黃山谷詩》:“東坡隨物賦形,信筆揮灑,不拘一格。”
《書蒲永舁畫后》:唐處士孫位畫水,“畫奔湍巨浪,與山石曲折,隨物賦形,盡水之變”。認為畫水當“隨物賦形”,與山石曲折,現奔湍巨浪,見水之變態,認為詩文亦當“隨物賦形而不可知”(《文說》),“常行於所當行,常止於不可不止”。反映出蘇軾強調按客觀事物自然面貌描繪事蕭散簡遠。

用法


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