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東市街道的結果 展開

東市街道

江西省上饒市信州區東市街道

東市街道是江西省上饒市信州區下轄街道,位於上饒市信州區東部,總面積6.9平方千米,有218個居民小組,25887戶,總人口7.95萬管理大井頭、祝家巷、建新、沿城、市府大院、中山路、三里亭、南門路、體育館路、金龍崗、北門村、五三小區(1)、五三小區(2)、施家山、箭道巷、東門新村、現代城等17個居委會,村委會。辦事處駐茶聖路。

歷史沿革


解放前為廣平鎮地。1949年設東市、水南區政府,1950年改街公所,1953年分屬東市、中市、水南三個街政府。1956年改稱東市、抗建路、水南街道辦事處。1958年設立東市公社,1965年分設東市、信江2個公社,1966年合併為東市公社。1979年改名東市街道辦事處。1997年,面積6.5平方千米,人口7.1萬,行署、市政府駐轄區內,轄靈山路、龍牙亭、北門村、施家山、王家山、三里亭、桐子塢、帶湖路、五三小區、沿城新村、金龍崗、馬皇廟、大井頭、東門路、體育館、中山路、建新、東門外、箭道巷、道塘巷、祝家巷、四股頭、南門路、前進路、灘頭、灘頭新村、文通巷、勞動路、抗建南路、豐溪路、嶄嶺頭、劉家塢等32個居委會和地委行署、軍分區、上饒客車廠、地區醫院4個家委會。2001年,原常青鄉的東門行政村划入。

地理位置


東市街道辦事處位於上饒市信州區東部,東至北門街道郭門村、南至濱江東路、西至步行街、北至三清大道,轄區總面積6.9平方公里,總人口7.45萬人,下轄17個社區(居委會)。轄區交通便利,毗鄰三二0國道,梨溫高速公路交口處。

行政區劃


管理大井頭、祝家巷、建新、沿城、市府大院、中山路、三里亭、南門路、體育館路、金龍崗、北門村、五三小區(1)、五三小區(2)、施家山、箭道巷、東門新村、現代城等16個社區、1個居委會。辦事處駐靈山路21號。
東市街道社區(居委會)情況一覽表(時間截止到2012年底)
社區名稱居民小組數(個)總戶數總人口數
合計
建新路社區81146215618514007
箭道巷社區242756375640967852
五三(1)社區81712259325325125
五三(2)社區182009340436077011
現代城社區81061178319303713
體育館路社區101128216517603925
沿城社區121462198320694052
施家山社區101705318028756055
市委市府大院社區131038145016393089
祝家巷社區131577198818133801
南門路社區242100293033706300
大井頭社區131175178219833765
中山路社區101269193817303668
北門村社區91278189412623156
三里亭社區201981238130015382
金龍崗社區102130361638507466
東門新村社區83606674851150
總計21825887396663985379517

招商引資


東市街道先後簽約引進了年納稅100餘萬元的金正園大酒店、信江匯酒店管理公司,年納稅200餘萬元的上海大眾汽車上饒4S店,年納稅300萬元的心誠物流,年納稅500餘萬元的龍騰煤炭等一批商貿項目。引進落戶朝陽產業園的工業企業2個,弘宇文化和海螺銀鵬節能門窗兩個項目都已於9月份開工建設,2013年上半年可投產見效。億元以上項目引進工作上取得了新突破,引進了總投資4億元,營業面積2萬平米,集休閑娛樂、餐飲住宿、商務辦公於一體,檔次全市首位、全省一流的嘉帝服務會所,以及總投資6億元、佔地114畝的江西百望電子商城項目。其中百望電子商城項目是信州區2012年信息服務產業引進的第一個大項目,也成為東市未來1—3年重要的稅源增長點。榮獲“信州區商貿流通工作先進單位”。

組成


街道黨委、辦事處以“打造特色商貿街道,創建平安和諧社區”為目標,始終堅持發展是硬道理,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經濟發展目標,以科學發展觀,搶抓用好機遇,求真務實,與時俱進,全力抓經濟發展,每年經濟發展都躍上新的台階,2007年街道被區委、區政府授予“開放型經濟工作先進單位”。街道下屬上饒市贛東北農產品批發市場是目前贛東北最大的乾鮮果批發市場,該市場被授予江西省“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定點批發市場”,成為江西省3個市場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之一。引進了目前上饒最大,江西第四大的現代商業項目——萬福購物廣場。該商場集大型超市、時尚購物、休閑娛樂、特色餐飲為一體的一站式上饒第一大賣場,開業以來,日均銷售額逾100萬元。萬福購物廣場已直接解決500人就業,帶動就業600多人。

社會服務


——大力發展社區服務業,依託“星光計劃”的實施建成街道社區服務中心及社區服務站,形成便民利民的街道、社區兩級社區服務網路體系,營造了良好的社區服務環境。
——社區文體工作蓬勃發展,組建了“夕陽紅”中老年藝術團、民族舞蹈隊、民間燈彩隊、太極拳隊等較為完善的組織活動體系,廣泛發動居民開展群眾性文化娛樂和體育健身活動,先後榮獲“全國城市體育先進社區”、“全省城市體育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深入開展和諧平安創建,整合轄區離退休人員、社區黨員、退伍軍人等人員的力量,組建了千餘人共同參與治安管理的“六型”義務巡防隊伍;建立治安防範網路,打造社區電子監控體系,街道被市綜治委命名為“平安街道”,歷年來被區綜治委命名為信州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
——為失業人員撐起再就業的藍天,積極主動上門與用工單位聯繫,大力挖掘社區就業崗位,為轄區失業人員提供工作崗位625個,實現靈活就業人員480人,實現城鎮新增就業人員760人,免費為下崗失業人員辦理再就業優惠證356本,審核上報小額貸款55人,貸款額110萬元。
——街道宣傳思想工作、婦聯工作、團委工作、武裝工作被評為區級先進工作單位。全街道社區先後榮獲“全國社區志願者先進單位”、“全省低保工作先進單位”、“全市軍(警)民共建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全市最具魅力社區”等多項榮譽。
東市街道正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以“一個依託、兩個堅持、五個加大”為發展思想,進一步強化街道職能,不斷提高綜合管理水平,創新思路、克難奮進、全面推進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努力把街道建設成為經濟繁榮、商貿發達、文明富裕、平安和諧的現代化新型社區。

最新發展


東市街道人普辦召開人普工作調度會
2012年11月8日下午,信州區東市街道人普辦召開了由各社區普查辦主任參加的人口普查工作調度會,會上街道辦事處主任鄭平傳達了區政府11月7日召開的全區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調度會精神,對街道人普工作提出了要求,並對下一階段工作進行了詳細的部署。
隨著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入戶登記工作接近尾聲,為保證人普數據的及時、準確,街道人普辦明確要求各普查區要切實加強領導,充分運用剩下不多時間,按時保質保量完成入戶登記所有工作;珍惜所有普查表,杜絕普查表的浪費,確保普查表完好無損;強調各普查區要對人口普查匯總數據進行評估,分別要與公安、計生、民政的人口數、出生數、死亡數進行比對,存在差距的要找出原因,如果是人普數據不到位的要立即採取補救措施,確保人口普查數據的科學性、合理性、準確性,保證登記結果與街道實際情況相符,做到不重不漏,準確無誤。
會上,街道人普辦還對人口普查的快速匯總(過錄)工作提出了要求,各普查區在保證質量的基礎上,爭取在11日10時前提供初步普查匯總數據。同時對普查表的接收、保管工作也進行了布置。
通過這次會議的部署和要求,各社區普查辦主任提高了認識,為下一步街道人普查工作的協調、合理、有序的進行提供了保證。
東市街道嚴格抓好2010年冬季徵兵政審關
隨著2010年冬季徵兵工作的穩步推進,並對轄區內17個社區的36名應徵青年進行了責任包干。採取領導分片負責制,實行逐級把關,逐項落實,層次管理。各部門信息聯通互動,牢牢把住質量關,確保為部隊輸送一批“三好人員”(思想品德好、身體素質好、社會關係政治傾向好)。

基礎設施


轄區內分佈有黨、政、軍機關和行政事業單位238個,有重點中、小學校6所,有上饒賓館、溢洲大酒店等集餐飲住宿一體的高檔次酒店11家,有大型體育場館、青少年宮、上饒影城、中心廣場等文體活動場所,具備優美人居環境的國際公館、綠景家園、大信花園等基礎設施完善的高檔住宅小區,是上饒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社會管理


東市街道順應當前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時代規律,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建成了面積千餘平米,集“網路聊天室、健身室、醫療保健室和愛心餐廳、活動大廳”等“八室兩廳”於一體、融“醫療康復、文體娛樂、精神慰藉”等“十二項功能”於一身的日間照料服務中心。中心的規模檔次、功能設置,都是全區最好、全市一流。東市街道辦把握轄區地處商業繁華區段的特點,發揮街道人民調解的作用,聯合法院、工商、稅務、消協、律師事務所,在億升廣場創設了全市首家社區商業購物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將人民調解運用到消費糾紛調解,開展店店聯防、法律諮詢和共建共調,使消費者意見有處提、怨氣有處解,致力實現商業購物矛盾糾紛第一時間發現、第一時間得到化解。

社會事業


東市街道社區建設繼續加強,改善社區辦公用房500餘平方米,五三(2)、大井頭等社區辦公環境等到根本改善。計生工作基礎不斷夯實,在17個社區成功開展了“宣傳十八大精神,和諧計生文化進社區”巡迴文藝演出,得到了市、區計生委的高度肯定。東市轄區始終保持和諧穩定,在連續5年蟬聯“全區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先進”的同時,9月份喜獲省人保廳、省綜治委聯會表彰的“2008—2012年度全省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先進集體”殊榮。主動做好了“全省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及“全市服務業發展動員大會”等重大活動的信訪工作,實現了赴京、赴省、赴市上訪“三無”的工作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