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新都街道的結果 展開

新都街道

四川省成都市轄街道

新都街道為成都市新都區政府所在地,是新都區經濟、科技、文化中心。

南距成都市區16公里,城中心位於東徑104°6’,北緯30°51’,海拔507m。東與成都市青白江區祥福鎮為界,南與石板灘街道相連,西與三河街道相鄰,北與斑竹園街道和成都市青白江區接壤。是成都市科技、文化、旅遊衛星城和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新都街道常住人口為283807人。

2019年12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成都市調整龍泉驛區等15個縣(市、區)部分鄉鎮行政區劃的批複(川府民政〔2019〕24號):撤銷泰興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新都街道管轄,新都街道辦事處駐育英路838號。

歷史沿革


2019年12月,撤銷泰興鎮,將其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新都街道管轄,新都街道辦事處駐育英路838號。

地理環境


新都街道位於成都以北16公里,是新都區委、區政府所在地,地處成德綿經濟帶、成都北部新城、成都北部商城核心區域。與成都市青白江區祥福鎮、彌牟鎮接壤,與新都區泰興鎮、馬家鎮、斑竹園鎮、軍屯鎮和三河街道相鄰。境內寶光寺、升庵桂湖聞名遐邇,是新都區僅有的兩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行政區劃


新都街道轄16個居委會14個村委會,新都街道辦事處駐育英路838號。
(一)居民委員會(16)
·正因社區·沱江社區·五四社區·馬超社區·肖林社區·板橋社區·正興社區·靜安社區·君躍社區·西南石油大學社區
·新店子社區·普河社區·高筒社區·楊河社區·永興場鎮社區·泰興社區
(二)村民委員會(14)
·福元村·同仁村·紅星村·泗義村·桂林村·萬和村·寂光村·橋樓村·龍虎村·朱王村
·白店村·觀東村·觀西村·議團村

人口民族


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新都街道常住人口為283807人。

政治


成都市新都區人民政府於2013年10月16日發出公告,根據《四川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成都市新都區撤銷新都鎮設立新都街道辦事處的批複》(川府民政[2013]10號)和《成都市人民政府關於同意撤銷新都區新都鎮設置新都街道辦事處的批複》(成府函[2013]48號),經省、市人民政府批准,決定撤銷成都市新都區新都鎮,設立成都市新都區新都街道辦事處,轄原新都鎮所屬行政區域,新都街道辦事處駐紫瑞街9號。
2013年10月18日,成都市新都區人民政府設立新都街道辦事處大會隆重召開,副區長馮靜宣讀了省、市、區撤銷新都鎮設立新都街道辦事處的批複文件。此舉標誌著新都街道辦事處正式掛牌成立。
新都街道
新都街道

經濟


2014年,完成稅收總收入8.15億元;完成工業總產值28.66億元,其中規模工業總產值完成7.41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7.92億元,其中規模工業增加值2.2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額完成15.08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59.687億,其中,限上企業社會消費品銷售額完成23.82億,限上企業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完成6.32億元;全年實現農業增加值28510萬元,增長3.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6970元,增長12%;糧食總產量2.57萬噸。

農業

2006年糧食作物面積66290畝,主要以水稻、小麥為主。其中水稻種植面積43416畝,產量22342噸;小麥種植面積20490畝,產量6586噸;經濟作物面積18043畝,主要以油菜為主,其中油菜面積16216畝,總產量2457噸;水果生產主要以新都柚、枇杷為主,年產量達243噸;其它經濟作物以蔬菜為主,轄區蔬菜面積10191畝,產量18320噸;養殖業以生豬、奶牛、家禽為主,2005年生豬出欄72367頭,奶牛出欄1250頭,小家禽出欄1506987隻。
2014年實現農業增加值28510萬元,增長3.3%;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6970元,增長12%;糧食總產量2.57萬噸。

工業

轄區內共有外資、集體、個體私營企業6069家,從業人員41834人,現已形成建工、建材、醫藥、食品、傢具、機械等優勢產業。2006年,工業產值完成67.70億元,占年計劃106.45%,同比增長66.77%;其中規模工業產值完成51.70億元,占年計劃100.86%,同比增長120%;工業增加值完成18.74億元,占年計劃154.59%,同比增長57.13%;固定資產投入完成7.06億元,占年計劃119.7%;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完成2.05億元,占年計劃102.5%。

招商引資

2006年新建項目25個,續建項目11個,協議總投資39.865億元(含續建項目)。其中引進區外到位資金7.8億元,引進市外到位資金6.6億元。在25個新引進項目中,投資上億元的項目4個,投資5000萬至1億元的項目1個,投資2000-5000萬元的項目9個。其中一產業招商項目6個,協議總投資1.4億元,到位資金6000多萬元;二、三產業招商項目19個,協議總投資金9.5億元,到位資金3億多元。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00萬美元,外貿出口500萬美元,完成目標任務的100%,新增流轉土地2100畝。

交通


轄區交通路網密布,成綿高速公路、成德大件路、成德大道、川陝複線、寶成鐵路穿境而過。

社會


拆遷工作

2006年拆遷總面積達萬餘畝,轄區常年有7個拆遷辦50餘人參加拆遷工作,共拆遷成都醫學院、石油學院二期、香城中學、電子路西延線、工業東區、物流園區以及置換土地等10餘個項目,涉及拆遷農民4238戶,10895人。近三年以來,累計拆遷面積1萬餘畝,涉及拆遷農民1萬餘戶,24000餘人。

基礎設施建設

2006年,轄區投資4000萬元續建農民新居1個(泗義民苑),新建農民新居工程1個(軍醫學院)已投入資金70萬元。投資400餘萬元完成了新東至龍虎場、督橋至青白江、新橋至馬家、茶店至天官、橋樓至泰興等鎮、村域道路建設;投資近200萬元,改造並新建轄區內標準化渠系近10公里;投資1000餘萬元,用於農民自建房新居工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200餘萬元,完成民居風貌整治;投資1200萬元,建成了靜雅養老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