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市中街道的結果 展開
- 山東省樂陵市市中街道
- 山東省禹城市市中街道
- 山東省濱州市市中街道
- 貴州省遵義市赤水市市中街道
市中街道
山東省禹城市市中街道
市中街道位於禹城市中部偏東,由原禹城鎮、二十里堡、石屯鎮合併而成,為市政府所在地。全境東西最大距離18公里,南北最大距離19.2公里。總面積181平方公里,有耕地14659公頃,下轄172個行政村,14個居民委員會,人口14.2萬人。
禹城歷史悠久,古稱祝阿縣(縣治所在地今揚城子村)。唐天寶元年(742 年),因阿陽城南30公里有座禹息故城(系取大禹用“息土”治水之意)則更名為禹城。唐乾元二年(759年),城被洪水淹沒而徙遷善村(又名卧牛鎮)。1949年稱城關區。1951年至1961年,先後稱一區、城關鎮、城關公社。1984年更名為“城關鎮”。2000年5月合併至“市中街道”。
龍山文化遺址:全市的龍山文化遺址多半分佈在原禹城鎮境內。原禹城鎮北部的周尹遺址,據縣誌記載:“尹家冢,在城東北三里,邑中古冢此為大,以近尹家莊故名”。1974年發現完整陶瓦一件。1977年因修建永莘公路,對遺址進行了細緻清理。清理中出土了76件文物,可分三類:生產工具有石斧、骨鑿、掏紡輪等;生產用具有陶盆、陶缸、陶瓦底等;武器類有蚌投鏃(用蚌殼製作的投擲器)、骨鏃、石鏃等。諸件器物的型制,皆具有龍山文化特徵。
雙槐北冢:市區漢槐遊園坐落著一處東漢墓冢,稱“雙槐北冢”。1954年10月,山東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對該墓進行了清理。從墓的形狀和陪葬器物分析,該墓為東漢王侯墓葬。墓冢形製為“廿”字形,東北向,墓南北長19.25米,東西寬14.25米,有東西兩個石門。東門外為磚券甬道;西門無甬道,有磚砌的護門牆。西門的門楣、門立柱均以石灰石刻制而成,門鋪首刻有獸面銜環,立柱與門楣刻有懸帳紋、山紋、雲紋等。墓室內均是花磚砌成,邊緣構成幾何圖案,構圖華美。死者安葬在墓室內,另設有耳室,放置陪葬器物。1995年建漢槐公園時,為保護古文化遺產,沿土冢四周用大青石圍砌,冢上古槐用鐵欄圍起,為禹城一大景觀。由於該墓曾被盜,墓內器物放置的位置被打亂。出土器物計40餘件,有陶燈、樓、豬、灶、水瓢、奩、壺、甑、罐、陶狗、陶盤、耳環等。另外還有鎦金扁環、五銖錢、殘銅鏡、銀鏈、鐵器、殘骨飾及畫像磚等。其出土的陶十二鏈燈(2件)全國獨有,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雙槐南冢位於禹城火車站南300米處鐵路東側,至今尚未發掘。
“一步兩眼井”:禹城新城和老城結合部的人民公園東北隅,有一湖中小島,小島與湖岸有一拱形石橋相連接。島上有一木質構造的“雙雨亭”,亭下有一古迹“一步兩眼井”。相傳西井為舜井”,是舜帝挖鑿,因其與黃河一脈相連,其水質甘甜可口;東井相傳是一條小白龍所留,因其與東海相通,其水質苦咸又澀。兩井僅隔一步之遙,其水質卻完全不同。自古至今,兩井從未乾枯過,為禹城一大奇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