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瑪麗
葛瑪麗
世界突厥學界一般尊稱為瑪麗亞媽媽。1920年起在柏林大學學習突厥比較語言學、漢學、佛學。1926年獲博士學位,在德國科學院從事敦煌古回鶻文獻研究。多年擔任國際烏拉爾-阿爾泰學會理事長。著有專著《古代突厥語法》、《中亞學研究導論》,論文《古代突厥人生活中城市的作用》、《維吾爾人的早期歷史》、《突厥人中的佛教》等。
葛瑪麗(Annemarie von Gabain 1901-1993)是安娜瑪麗·馮·加班的漢名。她是德國突厥學家。1901年7月4日生於 Moerchingen(今屬法國)。少年時期隨軍(其父是德國將軍)就讀於德國梅因茨、布蘭德堡等地的小學和中學。1920年中學畢業后,先入科技大學學習數學和自然科學,後轉入柏林大學跟威里·邦格學習突厥比較語言學,跟奧托·弗蘭克學習漢學,之後又隨繆勒學習佛教學。1926年獲博士學位。后入德國科學院從事新疆吐魯番出土的回鶻文文獻研究。1926—1934年間與班格刊布六卷本《古代突厥語吐魯番文獻研究》(Turkische Turfantexte),對德國中央亞細亞探險隊四次去新疆掘走的佛教和摩尼教回鶻文獻作了研究。1931年來中國北京研究了1930年袁復禮教授從新疆攜歸的、保存在北京圖書館的回鶻文《玄奘傳》,1933年又研究了保存在巴黎吉美博物館的另一部分《玄奘傳》,於1935年發表了《回鶻文<玄奘傳>第五卷研究》(Die Uigurische ubersetzung derBiographie Huen-tsangs,V.Kapitel)。1941年出版《古代突厥語語法》(Altturkische Grammatik),后又兩次再版,是世界公認的劃時代著作,與《高昌回鶻王國》(Das Uigurische Konigtum von Chotscho)為其主要代表作。一生撰有專著十數部,論文(包括重要書評)二百餘篇,對突厥語,尤其是古代突厥語和回鶻文以及新疆歷史、文化、宗教和美術,均有精深的研究。
在戰後物質生活和圖書資料十分匱乏的情況下(1946年她遷居德國南部上巴伐利亞農村居住),她仍然堅持研究工作。1949年起她在漢堡大學擔任教學工作。五十年代期間,她先後發表了《古代突厥語土魯番文獻研究》第八卷(1954年)、第九卷(1956年)、第十卷(1958年)。1957年她影印刊布了大戰期間從柏林運出、戰後存於西德梅因茨市的回鶻文《彌勒會見記》(此為用古代維吾爾語寫成的佛教原始劇本)(附有研究說明一冊)。1961年她又發現和影印刊布了保存在東柏林的此書的另一部分(也附有研究說明一冊)。此外,她為國際權威著作《突厥語文學基礎(Philologiae Turcicae Fundamenta)撰寫的《古代突厥文學》(1964年)、《古代庫曼文學》(1964年)等專文中則綜合論述了古代突厥文學的發展。
葛瑪麗教授不僅是突厥語文學家,而且也是突厥史,特別是文化史方面的專家。早在四十年代初她就發表了諸如《古代突厥人生活中城市的作用》(1949年)、《維吾爾人的早期歷史》、《突厥人中的佛教》(1954年)等重要論文。從六十年代起,她更積極從事古代土魯番地區的物質文化、宗教和藝術的研究工作。在這方面先後發表了諸如《高昌回鶻王國》(1961年)、《古代土魯番地區的印刷業》(1967年)、《高昌回鶻王國的生活(1973年)、〈中亞對地藏菩薩的崇拜〉(1973年)、〈中亞學導論〉(1979年)等重要著作。
她被日本榎一雄教授譽之為“全面研究中亞各民族語言、宗教、文學、歷史以及文化的當代最高權威。”日本的護雅夫教授、丹麥的阿斯木森教授(J. P. Asmussen)、土耳其的西那斯·特肯(S. Tekin)教授、美國的勞德茨爾陶烏塔斯(I. Laude-Cirtautas)教授以及德國的羅爾邦(K. Roehrborn)教授等國際知名學者都是她五十年代漢堡大學時期的學生。退休前為漢堡大學突厥學和中亞佛教學教授,曾長期擔任德國烏拉爾—阿爾泰學會理事長和《烏拉爾—阿爾泰學年鑒》(Ural—AltaischeJahrbucher)主編。她因專心於科學研究工作,一生未曾結婚。因其在突厥學方面的卓越貢獻,曾多次受聘到土耳其、日本等國擔任教學工作。1971年並榮獲國際阿爾泰學常設會議(PIAC)的金質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