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那年花下
記得那年花下
小的時候,因為懵懂,所以快樂。那時候,有誰牽你的小手在雨後的街上徜徉?有誰為你打開掛在街巷深處的窗?我只知道,我們走後依舊的街,總有音韻依舊的歌,總是有後來的孩子不斷重演我們的故事。
出版社:湖北少年兒童出版社;第1版 (2004年4月1日)
作者:殷健靈
平裝:309頁
開本:24開
ISBN:7535328415
條形碼:9787535328410
女作家殷健靈的作品。其實,這個世界的每個女孩都想把自己的少女時代寫成一篇散文,16歲的花季也好,17歲的雨季也好,都想有那樣一個迴廊,能容得自己靜靜地倚靠,能從從容容地回頭看一次,看一次,滿懷珍念地看一次。因為回頭的剎那,屬於自己的那個天真爛漫的時代已經被永遠地阻隔了,遙望處,就在那道白茫茫的花溪彼岸……
想來,女作家殷健靈就在某個梔子花爬滿後山的午後,一個人朝著記憶的迴廊在走,在走。她是沉默著的,平靜中帶著沉思,或者眉頭微蹙,或者抿嘴微笑,沒有發出半點聲音,其間心象萬化,一會是豁然開朗的燦爛,轉瞬又是陰雨霾霾的痛徹,我們所能感覺的,也就是她內心裡不出聲的低低呤唱,她是屬於那種沉默的歌者。
所以,每個女孩都想寫的那篇散文,在這個書寫者這裡,顯現的居然是另外的面貌,她寫了我們似曾相識的真實感受,寫了一些我們早已淡忘的成長細節,這些我們毫不陌生,但是令人驚訝的是,這種表述卻如此冷靜而節制,像你希望在青春的激情面前能夠再次痛快的焚燒,你遭遇的卻是一片潛藏了三分之二冰山的遼闊海域。這種冷靜的感覺並沒有完,因為你在感受刺骨的寒冷時,你依然能夠覺察到那冷里的熱度,那是一種被嚴嚴包裹的溫度,那不是火的溫度,不是青春和激情的溫度,後來,當你細細翻完這本書,你才明白,那是生命本來的體溫,有一點,無法灼燒,卻能恆久……
或許是因為健靈長期作家與記者的雙重身份,或許是因為寫作成了她的習慣,她完全將自己的感覺設置到寫作的世界中,隨著生活的自然流動,她一點一點地記錄下來:小時候對新娘的誘惑,對同性老師的愛慕,洗澡的感覺,大一的心情,媽媽的手織毛衣,當心理熱線主持人的經歷,甚至對一個叫蕾的女孩的生活感悟,生活的細節恍若成長河床中的鵝卵石,她觸摸得那樣圓潤而真實。正如她自己的表述:“我是個異常珍惜記憶的人,疲憊或者失意的時候,會將它們搜揀出來細細品味。有人說懷舊的人難以前行,但是厚積才能薄發。走了長路口渴的人找不到新的泉眼,那些過去了的溫馨就成了潤唇的水。懷舊的人一定不會焦躁,一定重情重意,一定會把一天當作一生來度過。”(《女孩的財富》)
而在這些文字里,我們也驚喜地發現,使這些文字超越一般成長描述寫作的,不在於它是一次完全的女孩私坊寫作的狀態,而在於在那些獨特的成長體驗中還一直存在著另外的視角,正是由於這個特別視角的無處不在,使這種寫作本身的意義廣闊了起來,豐厚了起來。那就是作者並沒有囿於一己的空間,她的大眼睛仍然關注著周邊生活,理解著蒼生百姓,反思著他者狀態。如在《心不會疼的人》結尾的論述,“心疼是一種珍貴的感覺,也許我們每個人都該保留這麼一份感覺,從而也幫助我們避免不知不覺不痛不癢消失的厄運。”如在《活著的房屋》中的發現:“當我疲憊地一身灰塵地陷落在沮喪的黃昏中,移動的車窗外是成片成片拆了一半的舊房,就像衣衫襤褸死去的人。忽然想到房屋其實也是有生命的,不需豪服裝扮,豪服只是軀殼,需要的是豐富的內容,除了人氣,還有自然的滋養,缺一樣,房屋就死了。”還有很典型的一篇《太陽照在你的心》,記錄一個真實的女孩的燦爛青春,至今無法忘記閱讀後存留下的那份溫暖。
輕輕翻過這本散文集和它美麗的名字——《記得那年花下》,花下的心情如此爛漫,讀著,讀著,恍覺花影重現眼前,伸手處,發現璀璨的,居然是一朵生命的花,猛然明白,寫作對於作家和讀者同等重要的意義,瞬間,內心發生的,該是如何的感嘆?
(唐池子 ——評殷健靈散文集《記得那年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