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家村

山西省垣曲縣新城鎮下轄村

關家村立村已有600多年歷史,因關姓人居多而得名。關家村乃“十一五”期間國家重點水利樞紐工程小浪底庫區移民村,原屬垣曲縣古城鎮所轄,於2000年3月8日遷入垣曲縣新城鎮,有黨員34人,可耕地130餘畝,人均收入2712元。

村情簡介


關家村現屬垣曲縣城城中村,位於縣城學苑路中段,北鄰上坡底村,南鄰下坡底村,西緊靠垣曲中學及垣曲高級職業中學,東與徐西村接壤。
古關家村位於垣曲縣古城鎮南面五公里處黃河北岸之灣中,海拔200-290m之間,氣候溫和,無霜期一年250天,民宅多半為古蘇杭四合院及三合院建築,磚雕木刻藝術精彩絕倫。村民歷代以莊稼活計與果業生產為主業。
改革開放后,村籌資建造五輪渡120馬力機船“長風號”一艘,12馬力機船一艘,貫通了南北,打開了垣曲交通運輸的南大門。
古關家村歷史以來皆為兵家必爭之地,歷朝歷代都設有兵營,抗日戰爭時期第十八集團軍設立第十八兵站,解放后武漢軍區駐紮一個班。1938年,朱德總司令由晉東南赴延安參加中共六屆六中全會,途經關家村,在十八兵站停留半月之餘,在那裡宣傳抗日,發動群眾與駐紮在辛庄村國民黨將領談判,要求減少戰地民夫運送給養的重量。離開時親自帶走了關家村六名進步青年參加了八路軍。1945年下半年蔣介石發動了內戰,時任關家村村長的關延池帶領12名青年(一個班)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