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存齒亡

漢語成語

舌存齒亡,漢語成語,拼音shé cún chǐ wáng,旨在說明人的處事哲學,剛易損,柔可存,以柔克剛,也不失為一種鬥爭藝術。出處《說苑·敬慎》。

關聯詞語


成語 齒亡舌存 / 齒弊舌存

原文出處


常摐有疾,老子往問焉,曰:“先生疾甚矣,無遺教可以語諸弟子者乎?”
常摐曰:“子雖不問,吾將語子。”
常摐曰:“過故鄉而下車,子知之乎?”
老子曰:“過故鄉而下車,非謂其不忘故耶?”
常摐曰:“嘻,是已。”
常摐曰:“過喬木而趨,子知之乎?”
老子曰:“過喬木而趨,非謂敬老耶?”
常摐曰:“嘻,是已。”張其口而示老子曰:“吾舌存乎?”
老子曰:“然。”
“吾齒存乎?”
老子曰:“亡。”
常樅曰:“子知之乎?”
老子曰:“夫舌之存乎,豈非以其柔耶?齒之亡乎,豈非以其剛耶?”
常樅曰:“喜!是已。天下之事已盡矣,何以復語子哉?”
——劉向《說苑·敬慎》節選
【說明】牙齒以硬碰硬,容易破碎;舌頭柔軟,靈活多變。常樅和老子的這番對話,旨在說明人的處事哲學,剛易損,柔可存,以柔克剛,也不失為一種鬥爭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