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聚變打擊

核聚變打擊

核聚變,即氫原子核(氘和氚)結合成較重的原子核(氦)時放出巨大的能量。核聚變打擊就是這股能量釋放出來的威力,也稱為核打擊。

核反應


核聚變是指由質量小的原子,主要是指氘或氚,在一定條件下(如超高溫和高壓),發生原子核互相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質量更重的原子核,並伴隨著巨大的能量釋放的一種核反應形式。原子核中蘊藏巨大的能量,原子核的變化(從一種原子核變化為另外一種原子核)往往伴隨著能量的釋放。如果是由重的原子核變化為輕的原子核,叫核裂變,如原子彈爆炸;如果是由輕的原子核變化為重的原子核,叫核聚變,如太陽發光發熱的能量來源。目前人類已經可以實現不受控制的核聚變,如氫彈的爆炸。但是要想能量可被人類有效利用,必須能夠合理地控制核聚變的速度和規模,實現持續、平穩的能量輸出。科學家正努力研究如何控制核聚變,但是現在看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核聚變打擊
核聚變打擊

危險程度


核聚變打擊在軍事中屬於非常規手段,此種類型的打擊不僅殺傷半徑大,破壞力強,而且後遺症作用非常大,核聚變打擊給一個地方造成的傷害可能在未來100~200年間都不能被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