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慶農場

西慶農場

西慶農場地處海南省儋州市中部,大成鎮境內。場區西接國營西華農場,南鄰國營西培農場,西南為大成鎮,東北隔牙拉河與國營西聯農場相望。場部設在巴黎村附近,經鋪仔沿海榆西線公路,東至本縣縣城那大鎮18公里。

地理環境


該場區地勢南高北低,地貌類型以花崗岩、變質岩丘陵台地為主,北端西部為砂頁岩殘丘台地,坡度多在5度以下,適宜機械作業;北端東部為連綿丘陵,坡度多在15度左右。
該場每年干、濕季節各半,常見風力一般2~3級,颱風登陸影響不大。該場水系,東部有牙拉河及其支流巴黎河,水量豐富,由東北出境,從新英港入海,其干、支流上,都建有水電站;西部為徐浦河的上游。松濤西乾渠大成分干及其東支和江圍支渠縱貫場區,為該場生產和生活提供了豐富的水源。

歷史沿革


西慶農場前身是本縣墾殖所1952年3月建立的第三(大星)、第四(巴黎東)和1953年建立的大成、巴黎等4個墾殖場。
1954年春,第三墾殖場與大成墾殖場合併為大星墾殖場,第四、巴黎兩場則合成巴黎墾殖場。
1955年春,這兩個場又合併為大星墾殖場,1955年8月改名西慶墾殖場,1957年初改稱西慶農場。
1969年4月該場為廣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第五師第三團,1974年10月歸屬海南農墾而復稱西慶農場。
1977年7月和1981年6月,大成公社鵝塘大隊、寶島公社的馬蘭村和大成公社大星、新龍大隊先後併入該場。
1990年該場有土地總面積131785畝,已開墾利用面積122188畝。
總人口19956人,其中職工9156人。場下設10個分場,84個生產隊(含橡膠隊34個)。此外,還有工業企業7個,場辦專業公司2個。

經濟發展


1952年有橡膠總面積17669畝,總株數達42.66萬株;1975年,有橡膠園面積達50000畝,總株數為119.6萬株(僅次於西聯、八一農場)。后逐年發展,其中1984年一年內就擴大了7907畝。到了1990年,膠園面積72653畝,總株數為187.39萬株(大部分為更新后的膠樹)。建場39年,累計總產干膠55539噸,在全省墾區中僅次於國營西聯農場;割膠33年平均每年產干膠1683噸;1966~1967年和1969~1975年年產超過1000噸,1976~1981年年產超過雙千噸。1982年年產超過3000噸(3023噸),是當年海南農墾系統三個產干膠超過3000噸的農場之一。
該場近年來積極發展防護林,並在防護林的基礎上種植經濟林,至1990年止,已有防護林17184畝,經濟林1300畝,所有林業總產值2183.5萬元,凈產值1193.7萬元。
1975年,該場有縐片廠1座,煙膠片廠3座(其中一座已達日產8噸)。此後,該場工業企業不斷發展。1988年末,該場的膠合板加工廠竣工,年產膠合板1951.7立方米,總產值341.5萬元;塑料製品業年產量256.1噸,總產值392.7萬元。此外,還有鋸材廠、磚廠等。
1990年末,該場社會總產值為4289.5萬元,其中農業2890.8萬元,工業942.9萬元,農業總產值比1985年增長了39.6%。

文教衛生


1975年,該場有業餘大學1所,學員289人;有政治夜校48所,學員3200人;有中學1所,小學校15所,在校學生1159人。此後,不斷優化教職員工的素質,擴大教師隊伍,至1990年,該場在校學生為4264人(其中中學生1025人),教職員工360人。
場部醫院1間,醫療衛生點77個,共有病床150張,醫務人員113人。為提高醫務人員的業務水平,醫院每年都派人到外地參加進修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