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遠中學校

威遠中學校

威遠中學校(Weiyuan Middle School in Sichuan province)位於四川省威遠縣嚴陵鎮人民路南二段96號,是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創建於1921年,先後歷經“威遠縣立中學”、“四川省威遠縣立中學”、“四川省威遠第一中學校”、“威遠中學校”。校址歷縣文廟、靜寧寺、西山等校址之變遷,於2001年9月,移至縣城南佔地150畝的新校區。

截至2011年4月,該校佔地183畝,有近90個教學班;有教職工308人,其中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1名,全國優秀教師6名,特級教師11名,省級骨幹教師9名,中高級教師200餘名;在校學生6000餘人。

學校是“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四川省校風示範學校”、“四川省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示範學校”、“四川省中小學實驗教學示範學校”、“四川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四川省衛生先進單位”、“四川省體育傳統項目示範學校”等稱號。

歷史沿革


威遠中學校校始建於1921年春季,分設男、女生兩校,男中校址在緯經書院(現威遠師範附小),與縣立高等小學合住。名為“威遠縣立中學”。女中名為“四川省威遠縣立女子初級中學”。
1926年,學校划高等小學原有師生宿舍及前模範小學校舍(原考棚舊址)為校址。
校園環境
校園環境
1941年1月,因避日機空襲,將學校遷往兩河口劉谷。
1942年,學校遷回城內校址。
1945年秋,招高中班級組成一所完全中學,又改名為“四川省威遠縣立中學”,高中部系男女兼收。借城隍廟、民生工廠(南門外曾家街)作高中部學生宿舍及教室。
1946年12月,因為滿足需要,學校遷往靜寧寺(今向義鎮共華鄉)。
1947年,女中遷入當時男中校址,單獨設校,並將男中高中部女生一、二、三班撥入女中,成為一所完全的女子中學,定名為“四川省威遠縣立女子中學”。
1949年12月,學校遷回城內校址。
1950年2月,兩校合併,遷入縣城文廟。
1953年,學校改名為“四川省威遠第一中學校”。
1954年,學校遷往威遠縣中心街38號。
1960年暑期,將威遠縣第四初級中學併入。
1962年,學校更名為“威遠中學校”。
1978年,學校被確定為內江市重點學校。
自1991年秋季學期起,威遠中學停止初中招生。
自1993年秋季學期起,威遠中學停止初中辦學。
2001年9月,學校遷至威遠縣威遠縣嚴陵鎮人民路南二段96號。
2006年,學校通過專家檢查驗收,成為四川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
自2020年秋季學期起,威遠中學恢復初中招生。

教育教學


辦學規模

截至2011年4月,該校佔地183畝,有90個教學班,在校學生6000餘人。

師資力量

截至2011年4月,該校有教職工308人,其中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1名,全國優秀教師6名,省特級教師11名,省級骨幹教師9名,中高級教師172名。受國家級表彰6人,獲省級表彰20人,市縣名師及學科帶頭人52人。
全國優秀教師(6人):袁正氣、李忠昌、孫義彬、歐可翕、苟長久、楊建國
特級教師(11人):李忠昌、孫義彬、苟長久、張君和、郭德政、楊仲華、官群、李永高、胡宗義、溫澤黎、楊建國

硬體設施

截至2011年4月,該校建築面積8萬平方米,學生公寓可容納2500人,有1個標準學生食堂;擁有400米環形塑膠跑道、人工草坪足球場、16個籃球場、8個排球場、標準游泳池以及其它完備的運動設施;開通了網際網路、實現了校校通;圖書館藏書20萬餘冊。

初中入學


威遠中學初中部2020級划片範圍:杉樹坳社區、荷花街社區、三河路社區、建業社區(不含易佳街137號)、滕家壩社區、鳳凰路社區(建業大道東側滕家壩方向)、三河社區。

教育成果


學生成績

• 高考成績
威遠中學
威遠中學
2007年高考,威遠中學本科上線1208人,一本上線347人,600分(總分750分)及其以上48人,6人進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深造。
2008年高考,威遠中學本科人數居內江市第一名,該校學生奪得內江市文科第一,2人被清華大學錄取。
2009年高考,威遠中學本科上線達1386人,上線數及升學比例均創歷史新高。
2013年高考,威遠中學本科上線1126人,其中一本上線230人。文理科高分段(600分 以上)達75人,二本以上達811人。
2014年高考,威遠中學本科各類上線人數占參考人數比,較之往年同類上漲近10個百分點;該校2位學生分別以654分、650分的成績名列全內江市第二名、第五名。
• 學科競賽
2009年至2011年,該校組織學生參加數、理、化、生、信息技術等學科競賽,獲得了全國一、二、三等獎49個,省級各等次獎100餘人次,有二人入選全國數學冬令營。
威遠中學校學生競賽及創造發明獎(國家級、省市級)(部分)
獲獎年份學生姓名頒獎單位獲獎等級
2002吳雙省數學會全國高中數學競賽省三等獎
2002余朝、王志珏市數學會全國高中數學競賽市一等獎
2002曹曉強省教廳全國中學生生物競賽省二等獎
2002劉柯柯、黃橙藍、周超、宋朝磊、王寧、王健敏、鍾琳內江市生物學會全國中學生生物競賽市一等獎
2002曾開春、曾毓男、倪國瑜、王徐策、倪勇、鄭學輝內江市生物學會全國中學生生物競賽市二等獎
2002鄒利平內江市生物學會全國中學生生物競賽市三等獎
2002龔成、龔潔中國化學學會全國化學競賽三等獎
2002鍾琳、曾毓男、唐澈、廖煒、朱江省化學學會全國化學競賽省三等獎
2003陽茂君、江軍省教廳第20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全國三等獎
2003李寧、楊洋省教廳第20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省三等獎
2003陽茂君、倪勇省教廳2003年全國高中數學聯賽全國二等獎
2003林雲省教廳2003年全國高中數學聯賽省一等獎
2003劉立寒省教廳2003年全國高中數學聯賽省二等獎
2003鐘山市教科所2003年全國高中數學聯賽市一等獎
2003江倩、陳航、劉偉、江軍省教育廳2003年全國高中生物競賽中獲三等獎
2003陽茂君、殷海波、劉偉、李翔、畢茂強內江市教育學會2003年全國高中化學競賽市三等獎
2003劉軍鴿、胡洪、羅敦、余婷、劉立寒、劉俊、倪智內江市教育學會2003年全國高中化學競賽市二等獎
2003薛強、董建、周雲內江市教育學會2003年全國高中化學競賽市一等獎
2003朱俊、李寧省化學化學學會2003年全國高中學生化學競賽(省級賽區)獲三等獎
2003林雲省化學化學學會2003年全國高中學生化學競賽(省級賽區)獲二等獎
2003梁霞、董敏省化學化學學會2003年全國高中學生化學競賽(省級賽區)獲一等獎

教師成績

截至2011年4月,該校教師獲省、市、縣教育科研成果獎58項,500餘篇論文在國家級、省級刊物上發表。
該校教師主持的課題《農村重點高中教師全員自培研究》《分層遞進、突出創新,讓所有學生都獲得成功》《“讀、講、練、評”複習方法的探索》等獲省人民政府優秀教學成果二、三等獎。
該校教師主持的課題《高中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獲四川省第二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優秀成果三等獎。
該校教師主持的省級教育科研課題《普通高中學生人際交往溝通能力探究》獲內江市人民政府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
截至2011年4月,學校教師承擔著《全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網路對中學生的影響及其對策研究》《提高高中女生物理成績實驗研究》《運用信息技術提高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率》等國家、省、市、縣科研課題達62個。

學校獲獎

截至2011年4月,該校先後被評為“四川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四川省校風示範校”、“四川省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集體”、“四川省心理健康教育示範學校”、“四川省中小學實驗教學示範學校”、“四川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四川省衛生先進單位”、“四川省體育傳統項目示範學校”等稱號。

學校文化


辦學精神

立誠通慧 經緯和諧
立誠為修身之本,要做到誠實、誠信、誠懇、忠誠。通慧為立身之基,要求師生“博採眾長,學通中外”(朱鎔基總理為該校校學生李山題詞)。經緯為培養綜合素質,以人為本,尊重個體差異,鼓勵創新,張揚個性。和諧為教育的管理目標,人在身心各方面都存在著和諧發展的因素,教育就是要使人的各種因素真正得到和諧發展,培養厚德廣能的緯經人才,從而實現個體與社會的和諧。

校徽

校徽
校徽
該校校徽是學校校名英文簡稱的矢量圖片,體現學校“立誠通慧、經緯和諧”的辦學思想,黃色的飄帶則寓意百年老校星光閃耀。

文化活動

截至2011年4月,學校設有校園電視台、廣播、牆報、升旗儀式、演講等活動(設施),使學生心靈得到凈化和升華;舉辦田徑運動會、廣播操比賽、籃球比賽、拔河比賽,增強學生集體主義;立誠教育、主題班會、成人宣誓、徵文、才藝比賽等一系列活動,使學生將“知”內化為“行”。2008年暑期,威遠中學校成功承辦了四川省規模最大的一次青少年田徑運動會。

學校領導


​校長​李陽富
​副校長​官群、陳建中
​政教處主任​陳運林

知名校友


威遠中學校知名校友 
姓名備註
楊星火著名詩人
蔣華美國波士頓應用科技公司總裁
李山三山(香港)有限公司CEO
邱虹雲“清華愛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