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春
酒名
梨花春,拼音[lí huā chūn]。梨花春是酒名,因以梨花開時釀成,故名。唐白居易《杭州春望》詩:“紅袖織綾誇柿蔕,青旗沽酒趁梨花。
因以梨花開時釀成,故名。唐 白居易《杭州春望》詩:“紅袖織綾誇柿蔕,青旗沽酒趁梨花。”自註:“其(杭州)俗釀酒,趁梨花時熟,號為‘梨花春’。”清 孫枝蔚《梨花酒》詩:“獨坐長吟老杏邊,梨花春熟杖無錢。”清 鈕琇《觚賸·雪遘》:“命寺僧沽梨花春一石,相與日夕痛飲。”杜甫詩:“梨花香 愁斷腸 千杯酒 解思量。”
遼代應州木塔落成后,北國蕭太后臨塔拜佛,發現木塔旁的金鳳井裡的水清沏甘甜,當即封為龍泉聖水。有著聰明才智的應州人,便用此水釀造出一種清涼爽口的美酒,傳說酒成之時正值春光明媚、梨花盛開的季節,故由蕭太后命名為“梨花春”。自此,“梨花春”成為遼朝的國酒。
“梨花春”歷史源遠流長。在茫茫的北國大地上,與古老的酒文化息息相關的多少文人墨客,武俠壯士,與“梨花春”結下了不解之緣。歷史一頁一頁地向人們展示著“梨花春”的光輝。
日出日落,悠悠歲月,從遼代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名酒"梨花春"代代相傳,隨著社會的向前發展,"梨蓊春"也經歷了一個不斷完善,不斷發展的過程,以其特有的魅力享譽長城內外。特別是從1975年應縣酒廠始建以及後來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的逐步深入,歷任廠長不斷從外地引進人才和先進設備,將現代科學技術與傳統工藝相結合,使"梨花春"酒的產量、質量逐年提高,經濟效益成倍增長,深受用戶歡迎,梨花春酒,現已名揚中外。這幾年,產量逐年加大,技革年年出新,品種不斷增多,聲譽越來越高,已成了全省、全國婦孺皆知的名酒。
梨花春酒業釀造工藝,被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提出申請。屬於傳統古釀酒之法。